"花钹大鼓"源于清乾隆年间,在小汤山镇后牛坊村高、郝两大家族之内传承,于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色:一是鼓、钹、舞同出一辙,声、情、貌高度统一,鼓为指挥,又是伴奏乐器,钹为伴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二是鼓带钹声,钹追鼓点,节奏明快,变化自然灵活,以三拍为主,并加以丰富变化的音乐节奏;三是弹跳及膝颤的律动贯穿始终,天真烂漫的儿童在舞钹中嬉戏,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时不在紧扣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主题;四是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舞蹈语汇多样,可以编排出很多表演套路,表演阵容灵活,少至2人多则上千人,表演顺序灵活变化,表演时间可长可短,可行进表演,也可原地表演,还可进行舞台表演,各套路无论怎样变化衔接,都能做到自然流畅,统一完整。
"花钹大鼓"是民间鼓舞艺术中的特色分支,是民间鼓舞艺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以少年儿童为表演传承主体,是对儿童想象能力、协调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使民族精神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