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认真研究,现就《关于加强对北京南城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挖掘保护利用的提案》答复如下:
北京南城是北京建城和建都肇始之地。南城历史文化包括会馆文化、古代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士人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是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缩影。提案中提到的“北京南城文化研究缺位”等问题客观中肯,符合实际情况,十分具有针对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加强南城历史文化价值挖掘、阐释展示和活化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充分彰显南城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还有一定的差距。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系统挖掘保护利用好北京南城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方向。我市组织市区有关部门深入学习研究提案所提建议,认为可以吸纳应用于当前工作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方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我市编制《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于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突出北京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整体保护老城的要求,包括“保护多元包容的地方文化代表遗产、保护近现代反映从传统社会都城向现代共和国首都转型的代表遗存”等,将宣南文化复兴及香厂新市区保护更新等项目纳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荐重点工作。
二是推进系统性保护利用方面。我市已将位于南城的大栅栏、鲜鱼口、西琉璃厂、东琉璃厂、法源寺、校场口、南新华街、天桥-珠市口、香厂新市区等多片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为法定保护对象,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细化管理要求、保护措施。东城区加大文物腾退和修缮力度,完成位于南城的福建汀州会馆北馆、临汾会馆、长春别墅、铁山寺、吴越钱氏宗祠、火神庙等28处文物修缮,活化利用23处;完成我市第一个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同兴和木器店,探索可复制的历史建筑修缮实践经验。西城区推出的两批共15处腾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均位于南城地区,随着这些文物陆续对社会实现开放,可以让居民、游客近距离走进文物,进一步了解南城文化。
三是梳理红色资源方面。持续加强革命文化的挖掘整理展示工作,形成《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文物及纪念地的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研究》《北京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价值阐释研究》等研究成果;深入推进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主题片区协同发展,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统筹规划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蟠桃宫遗址、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慈悲庵及高君宇石评梅墓等位于南城地区的革命旧址得到系统修缮提升,整体面向社会开放。
四是建设文化品牌方面。依托南城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漫步北京”“会馆有戏”“京剧发祥地”“北京古建音乐季”等多个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漫步北京”品牌推出“文化宣南 旧忆北京”“敬天法祖 和合北京”等,打造专注于南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探访路线;西城区充分利用南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主题、京剧主题、报业主题等多条文旅线路和研学项目。“北京古建音乐季”文物活化利用品牌,以“古建+音乐”模式,焕发古建空间活力,2023年北京古建音乐季开幕式在天坛神乐署举办。
五是打造文化新空间方面。落实《关于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探索会馆旧址保护利用新模式。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8个位于南城的会馆先行先试,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南城历史文化价值。积极建设富有南城文化内涵的主题博物馆,推进具备条件的场馆备案及挂牌“类博物馆”,宣传保护南城文化。京报馆、京华印书局、湖广会馆等结合非遗传承、老字号保护,打造特色博物馆,让南城故事活起来,成为南城历史文化展示的新空间。
六是发挥市场机制方面。2020年,西城区启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委托北京产权交易所采用“揭榜挂帅”机制,面向社会招募利用方案,通过市场化运作广集各方智慧和资本;新市区泰安里通过“文物有信用”获得1000万元低息授信贷款,让社会资本参与保护有了更多可能。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出台《北京市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这将为宣南地区众多博物馆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做好该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性保护,组织开展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专题研究挖掘南城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南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历史文化街区成片保护更新,通过对历史肌理保护、历史文脉传承,守住南城历史文化底蕴。二是持续挖掘南城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新空间,完善文化探访路体系,系统串接和生动展示南城历史文化资源。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南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