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支持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的提案”答复

日期:2017-12-25 16:57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享:
字号:        

  我们对“关于支持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进智慧型产业发展和智慧型园区建设的情况

  (一)出台一系列支持智慧型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研究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京政发〔2016〕25号),明确建设“智慧北京”,拓展“互联网+”发展空间,推动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推进功能区集约化发展,要求搭建知识产权、技术推广服务、标准化应用、展览展示交易、人力资源服务等共性服务平台,涵盖了提案中提到“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八个标准。二是颁布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京政发〔2017〕6号),明确激活存量,补齐短板,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创新,积极引导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功能化、功能集聚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产业结构。三是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京政发〔2016〕20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京政发〔2014〕13号)、《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京宣发〔2016〕29号)、《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京政办发〔2013〕52号)等一系列规划政策文件,引导文创产业集群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二)规划建设一批设计产业为主导的智慧型产业园区

  研究制订《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工业设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设立了“设计之都”建设科技专项。加快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DRC)、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等园区建设,推进企业构建以设计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和以设计为引领的服务型制造业。支持自主创新型设计企业及园区创新发展,促进设计产业集聚发展。2016年,我市共有2.3万家设计专业机构,设计产业收入超过2200亿元。建设国内首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搭建逆向工程、静态摄像等共性技术条件平台,培育出设计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视觉中国以及中国设计龙头企业洛可可公司。支持朝阳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与首批海淀园为核心的国家级基地形成了“文化+科技”良好的发展态势。推进闲置工业厂房转型发展“软件+”创客空间,建设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园,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形成集群化发展载体 。

  (三)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完善孵化、交易、人才培养等服务

  策划举办了北京科博会、北京文博会、京交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等国际国内展示交流交易合作平台,促进创意、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有效对接。成功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活动和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一批世界先进技术及产品落户北京。建设全国首家“买卖设计”的集散地-中国设计交易市场,成功举办了新意大利设计2.0展览、韩国设计特别展等一系列国际重要设计活动,设计类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00亿元左右。建设了中关村特色孵化服务平台、东城老字号文化传播与交易平台、海淀景观设计协同创新与孵化服务平台、朝阳传媒技术成果集成与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石景山动漫游戏产业平台等,形成海淀-数字内容、石景山-动漫游戏、东城-艺术品交易、西城-设计创意、朝阳-文化传媒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功能区建设配套小企业创业基地,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商务服务、投融资服务、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各类基础服务,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文化型中小微企业的集聚发展。培育发展了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园区运营类企业。同时,大部分园区组建了管理机构、运营团队,建立了招商平台以及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总结完善智慧型产业园区的标准

  以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抓手,结合《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深入园区进行广泛调研,在提案中提出的专业运营机构、产业培育空间、基础技术平台、资源交易市场、人才培养基地、会议展示场馆、宣传推广平台、休闲生活环境等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八个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凝炼智慧型园区标准,指导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规范产业园区发展,对不符合产业定位要求的给予清理规范,切实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

  (二)做好智慧型产业园区政策支持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研究相关政策,加快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盘活开发区建设用地,推进企业闲置厂房再利用等工作,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研究制订关于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支持部分疏解腾退空间用于建设智慧型产业园区。规范引导全市文创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研究支持海淀区、石景山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型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的PPP模式、投资共建模式、委托管理运营模式等相关政策。加强政策集成整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促进企业知晓、理解,用足、用好政策。同时,积极向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市宣传推介751等园区发展智慧型产业的经验做法,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三)创新智慧型产业园区管理和提升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园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业务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加强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为园区规范化建设、专业化发展发挥智库和平台作用。培育发展专业化的运营机构,探索建立智慧园区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园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能力。总结751创意设计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做好推广交流。进一步完善全国首家“买卖设计”的集散地--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建设,以“设计之都”大厦、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吸引国际设计组织、设计师等高端资源集聚,建设集企业孵化、设计成果展示发布、设计消费体验于一体的“设计之都”核心区。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8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