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科技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5-05-30
  6. [發文字號] 京科發〔2025〕13號
  7. [廢止日期] 2027-12-31
  8. [發佈日期] 2025-05-3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關於印發《北京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科發〔2025〕13號

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動本市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努力實現用自主的科學儀器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共同制定了《北京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現予以印發,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    

2025年5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

北京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

  高端科學儀器是支撐國家重大任務、前沿科學研究、未來産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工具。為加快推動本市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努力實現用自主的科學儀器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目標

  到2027年,本市高端科學儀器自主創新、産業集聚、産業服務、應用推廣能力全面提升,構建北京創新策源、京津冀産業協同、全國輻射帶動的高端科學儀器技術策源地和産業集群。

  ——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研製50款以上整機産品,突破30項以上關鍵部件;推動形成一批領域公認、行業引領的技術標準;培養引進一批頂尖科學家、産業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創新機構。

  ——産業集聚態勢顯著增強。培育年營業收入3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家左右,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3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着力打造懷柔、海淀、昌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效協作的“1+3”産業格局。

  ——儀器産業生態不斷完善。建成一批精密加工、驗證評價、中試熟化等服務平臺,研發一批典型儀器譜庫和專用軟體,産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水準顯著提升,應用牽引機制逐步成熟,提升高端科學儀器産業生態的國際競爭力。

  二、重點任務

  (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標誌性産品

  1.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開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推動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與精密儀器等學科交叉,重點探索跨越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和極端條件下精確測量物理、化學、生物性質的新實驗方法。支援面向大科學設施的前沿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發展新技術。探索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催生科學儀器研發新範式,開發基於新原理、新概念的前沿科學儀器與技術,促進科學儀器跨代升級,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2.研製高端科學儀器整機。圍繞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電子資訊等領域基礎研究和産業發展需求,聚焦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器、物理性能測試儀器、光電測量儀器、智慧線上檢測設備等方向,推動科學儀器優勢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攻關,突破一批整機産品。

  3.研製關鍵零部件。針對用途廣泛、共性需求大的源部件、探測器與檢測器、分離與控制部件等,推動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研發一批關鍵零部件,實現定制化開發和批量化生産,提升高端科學儀器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

  4.開發專用、通用軟體和譜庫。針對科學儀器國産軟體和譜庫短板,支援質譜、電子顯微鏡等領域通用儀器作業系統軟體開發和開源生態建設,支援質譜、色譜、光譜等譜庫建設和數據開放,支援生化檢測、藥物分析、食品檢測等特定應用場景專用軟體開發。

  5.推進“AI+”賦能儀器創新。鼓勵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科學儀器發展。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科學儀器高通量篩選、表徵、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推進儀器介面互通、通訊協議統一和數據開放,實現不同科學儀器間的數據交換、協同作業和智慧決策,推動具身智慧技術與科學儀器深度融合,加速科學儀器應用全流程自動化、智慧化升級。針對先進材料、食品藥品、環境檢測等重點應用場景建設全自動“黑燈”實驗室,探索應用AI助手整合實驗室全部資源和業務流程,實現一站式“樣本進,結果出”。

  (二)強化成果轉化推廣

  6.加快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發揮優勢企業整合創新、平臺組織、供應鏈整合等優勢,建設北京市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創新中心,圍繞産業共性需求,佈局前沿技術研發、推動科學儀器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促進標誌性科學儀器整機與關鍵零部件創新成果轉化和驗評推廣。採用“揭榜挂帥”“賽馬”等方式,廣泛吸引優秀研發團隊參與高端科學儀器技術攻關,推動攻關成果轉化落地。

  7.打造中試服務平臺。支援科研機構、計量檢測機構、科技企業等建設高端科學儀器中試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轉化、性能工藝改進、工藝放大熟化、産品型式試驗、産品性能測試、小批量試生産、應用驗證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加快高端科學儀器創新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産業化應用。

  8.加強企業孵化服務。加強科學儀器領域專業孵化器建設,面向高校院所科學儀器原創成果及創業團隊開展孵化服務,聚集一批科學儀器領域技術經理人,開展科技成果評估、技術可行性分析、市場評估、供需對接等服務,加快推進一批儀器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成果落地。

  9.強化測試驗評認證。組建中關村科學儀器産業創新聯盟,支援企業、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驗證與評價認證平臺,構建高端科學儀器性能對比綜合評價體系,開展國內外儀器試驗對比評價,鼓勵科學儀器産品認證,提升可靠性和穩定性,促進高端科學儀器技術迭代和品質升級。

  (三)推進重點領域成果應用

  10.推進重點場景應用試點。面向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大科學設施建設及改造提升等重點場景,以及食品藥品安全、環境監測、材料分析等應用需求,支援“製造商+用戶”開展應用試點,搭建公開展示、用戶培訓和售後服務平臺,為高端科學儀器提供應用場景與迭代創新環境。

  11.推進生命科學領域應用。支援醫療衛生機構、醫學研究機構、醫藥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生物醫學影像分析、健康風險評估與監測、新藥研發、樣本庫構建等場景儀器需求,推動試劑耗材與儀器的適配優化,開展基因測序儀、高端質譜儀等高端科學儀器示範應用與迭代創新。

  12.推進物質科學領域應用。支援高校院所、生産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量子功能材料研究、先進半導體材料檢測等場景儀器需求,加快原子力顯微鏡、離子束-電子束雙束顯微鏡等高端科學儀器示範應用與迭代創新。

  13.推進積體電路領域應用。支援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部件研究機構、生産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形貌測量、材料分析、缺陷檢測等場景儀器需求,推動光學及電子束量測設備、表面金屬濃度量測設備、宏觀缺陷掃描設備等智慧線上檢測設備示範應用與迭代創新。

  (四)健全産業創新生態

  14.鼓勵採購創新産品。支援高校院所、檢驗檢測機構等通過“合作創新採購”方式,開展高端科學儀器訂購、首購。積極推動高端科學儀器産品按程式納入首臺(套)目錄、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目錄。

  15.完善標準規範支撐體系。圍繞重點應用場景,推動研製一批高端科學儀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與通用軟體等基礎通用標準,形成底層標準體系。鼓勵專業機構制定教育、環境監測、地礦探測、文物保護等領域科學儀器專用標準及一批應用標準規範,促進高端科學儀器産品推廣應用。

  16.完善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豐富科技信貸産品和服務,鼓勵擔保機構創新科技融資擔保産品,精準對接科學儀器企業,支援企業通過吸收合併、並購重組、控股或參股等方式整合産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集團化發展。發揮本市先進製造和智慧裝備等産業投資基金作用,加大對科學儀器及核心部件領域的支援力度。

  17.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培育若干家集研發製造於一體,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生態主導力的科學儀器龍頭企業。發揮科學儀器“鏈主”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圍繞細分市場提高專業化水準,支援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吸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五)提升開放合作水準

  18.優化協同創新空間格局。發揮懷柔區大科學裝置集聚、海淀區科學儀器創新資源豐富、昌平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命科學、積體電路産業資源優勢,着力打造以懷柔高端科學儀器裝備産業集聚區為核心,海淀區、昌平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協同發展的“1+3”産業格局。

  19.推動京津冀協作佈局。促進京津冀區域間分工協作和資源要素互補,聚焦京津冀科學儀器領域供應鏈産業鏈“中斷點”“堵點”,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支援科學儀器上下游企業在京津冀集聚發展,打造技術攻關、産品研發、樣機開發、工程化製造全産業鏈條,構建創新鏈、産業鏈融合的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基礎,強化全國的輻射帶動功能。

  20.開展高水準開放合作。發揮中關村論壇品牌優勢,支援高端科學儀器國際性會議、高水準展會、論壇、學術活動在京舉辦。鼓勵優勢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高端科學儀器國際化水準。依託重大科技設施平臺,支援科學儀器領域國際科技組織在懷柔設立代表機構。支援企業與國際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科技合作平臺,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際化水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依託現有高端科學儀器工作調度機制,高位統籌協調,圍繞重點任務細化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實施過程動態監測,保障高端科學儀器産業發展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科技戰略諮詢委員會作用,圍繞本市高端科學儀器創新發展提供戰略諮詢和決策支撐。

  (二)加強政策支援

  充分發揮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制度優勢,在科學儀器領域探索實施一批創新政策舉措,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重大項目支援。推動符合條件的科學儀器企業納入市區兩級“服務包”,加強對企業發展政策服務。持續支援企業上市,動態培育一批上市“後備梯隊”,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三)加強人才支撐

  依託“北京學者”“高創計劃”等人才計劃,加大高端科學儀器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鼓勵高校聯合行業優勢企業加大科學儀器領域“高校基礎理論學習+企業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構建科學儀器技術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多層次人才梯隊。

  本計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實施期間如遇國家和本市相關政策調整,按照國家和本市最新政策規定執行。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