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民養老發〔2024〕87號
各區委、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相關單位:
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升“老老人”服務保障水準,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的若干措施》,已經2024年7月2日市政府常務會和9月5日市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9月30日
(此件公開發佈)
關於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統籌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廣覆蓋、高品質、社會化、可持續的養老服務新機制新模式,提升“老老人”(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服務保障水準,特製定如下措施(80歲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參照本政策執行)。
一、加強“老老人”需求調查和兜底保障,切實守住養老民生底線
(一)建立健全“老老人”養老需求調查和服務跟蹤機制。完善全市統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建立評估數據共用機制,掌握並動態更新“老老人”群體底數。建立“老老人”養老需求調查和分析機制,全面摸清“老老人”分佈狀況和服務需求,把需求分析作為制定政策、開展服務的必要前置。開展“老老人”服務統計監測,建立統計調查制度,定期發佈“老老人”服務統計數據和本市養老機構平均收費價格。以北京養老服務“一網一端一平臺”為依託,利用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實現對“老老人”精準畫像和服務跟蹤分析。(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統計局、市殘聯,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優化“老老人”補貼津貼制度。優化養老服務補貼津貼政策,推動補貼津貼向“老老人”重點群體服務聚焦,提高政策精準性、有效性。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重點支援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支援居家養老服務經營主體與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簽約提供居家照護服務。建立補貼津貼政策效果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完善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與收費價格聯動機制。健全與“老老人”數量、結構和分佈變化相適應的養老服務經費動態保障機制。推動建立全市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做好補貼津貼政策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銜接。(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強化“老老人”兜底服務。壓實街道(鄉鎮)屬地責任,統籌養老、醫療等各類服務資源,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對養老服務訴求主動治理、未訴先辦,保障滿足轄區“老老人”在居家社區養老、醫療服務、巡視探訪、心理關愛、機構入住等方面的基本養老需求。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加強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供給,規範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居家到府服務標準。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居家“老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床前照護、養老助餐、康復護理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強化養老機構對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供給,規範設置護理型床位,推動開闢失智照護專區。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穩妥推進公建民營改革,優化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合同期限。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實現經濟困難失能失智老年人願住盡住、應保盡保。明確和強化家庭養老責任,探索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喘息服務機制,緩解家庭照護者照護壓力。(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強“老老人”權益保障。推廣養老服務制式合同網簽,制定養老服務預付卡管理實施辦法,探索數字人民幣在養老服務預收費中的應用,防範養老詐騙、非法集資、預付費、高額押金等風險。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健全養老機構“風險+信用”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分級分類監管,嚴格落實機構安全生産和火災防範主體責任。建立從業人員從業行為負面清單機制,依託12345市民服務熱線完善老年人維權訴求辦理機制,堅決防範和依法懲處侵害老年人權益的各類行為。加強“老老人”權益保障法律援助,支援和督促老年人子女履行法定贍養義務,可以依託養老服務機構設置法律援助聯絡點。開展“老老人”特別是老殘共養家庭監護服務試點,探索意定監護實施路徑,解決就醫、養老、遺産繼承等意定監護難題。(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市金融管理局、市高級人民法院、市殘聯,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優化“老老人”服務設施功能佈局,提升綜合服務效能
(五)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適應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社區養老的需求特點,推動養老資源向居家社區服務傾斜。統籌考慮區域人口老齡化程度、“老老人”分佈等因素,精準佈局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積極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強化落實新建住宅區配建養老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根據規劃要求和實際需要,以街道(鄉鎮)為單位,允許多個新建住宅區配建養老設施指標整合利用,實現統籌規劃、整合建設。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開展老舊小區養老設施補短板行動,對養老服務功能不足的採取置換、購置、租賃等方式加強服務供給。制定存量設施改建養老服務設施操作辦法,分類明確不同類型存量設施改建實施路徑和配套政策。健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一事一議”協調機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六)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網路。強化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的統籌作用,構建以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為綜合樞紐,養老機構、養老驛站為延伸網點,專業服務商為協同網點,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協同,覆蓋區、街道(鄉鎮)、社區全域的三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網路。做實養老服務聯合體,構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商、養老機構運營商、養老驛站運營商、專業服務商共生發展的養老服務生態圈,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精準有效、可及可感、可持續發展。依託養老服務中心建立“老老人”需求實時響應、供給精準匹配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分佈式、樞紐型、平臺化養老服務網路,以多元化方式增加供給有效性。強化養老服務中心資源統籌和服務調度功能,通過統籌招募、效能評價、補貼優化、退出管理等措施,推動養老服務中心整合養老驛站,強化養老驛站網點輻射功能;分層分類建立專業服務商招募推介管理機制,引入專業服務商為“老老人”居家養老提供康復護理、就醫陪診、家政維修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七)加快補齊農村“老老人”服務短板。瞄準實現農村“老老人”養老服務全覆蓋,推進農村互助性養老服務,完善“鄉鎮養老服務中心(鄉鎮敬老院)+養老驛站+鄰里互助點”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開展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動,支援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轉型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對服務受眾少、安全隱患大且無法整改的鄉鎮敬老院,依法依規予以關停,並採取轉移安置等方式妥善處理好受服務老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創新“黨建+農村養老服務”模式,依託黨群服務中心拓展農村養老服務陣地。(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擴大“老老人”普惠服務供給,培育養老服務市場
(八)培育品牌化、連鎖化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支援經營主體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引入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高、能力強、規模化運營的行業企業。依託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力度破除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在市場准入退出、要素獲取、開展市場化服務等方面的障礙壁壘。優化以養老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國有企業績效考核評價方式,主要以社會效益指標實現情況考核企業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九)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全面推廣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主要通過政府提供設施、培育市場供給主體、完善服務供給網路、規範服務供給標準等方式,加強對“老老人”的普惠服務供給。建立普惠養老機構認定管理機制,支援各區和簽約養老機構合理確定普惠服務價格,完善管理措施。鼓勵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普惠養老服務設施,完善資産劃轉、工程建設手續辦理等支援政策。按照“同質同標”原則,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支援優質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地區延伸佈局,為有需求“老老人”提供更多的普惠養老服務選擇。(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國資委,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完善“老老人”助餐服務網路。聚焦“老老人”助餐需求,壓實各區養老助餐服務工作主體責任,依託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織密養老助餐服務網路,提升養老助餐服務覆蓋率。鼓勵養老助餐經營主體多元化、連鎖化運營,因地制宜推行“中央廚房+社區配送”等模式,促進可持續發展。打造智慧用餐場景,優化老年人支付方式。採取社會化助餐、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整合物業人員、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快遞外賣等相關力量開展送餐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完善“老老人”醫療服務供給,深化醫養協同發展
(十一)完善醫養結合對接機制。完善屬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安寧療護機構與養老機構握手機制,支援以有償簽約服務等方式促進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簽約合作服務。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醫院之間的“老老人”緊急救治及快速轉診綠色通道,鼓勵醫務人員下沉基層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在職稱晉陞、薪酬績效等方面予以傾斜。推動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毗鄰建設,促進資源整合、服務銜接。(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二)更好發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用。健全老年人基礎病等健康資訊檔案,優先為“老老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援通過網際網路等方式開展居家醫療服務。落實“兩個允許”政策,明晰醫務人員開展到府醫療服務的服務清單、服務標準,探索制定到府醫療服務成本核算辦法,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優化激勵項目及分配結構,調動醫務人員開展服務的積極性。積極推動家庭養老床位和家庭病床資訊共用、服務協同。(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三)優化醫療護理服務資源供給。各區結合轄區醫療機構床位使用率、既往長期住院患者人數佔比等因素,科學規劃醫療照護機構建設。立足實際條件,積極穩妥推進人口密集區部分一、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機構或增加護理床位。鼓勵社會力量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護理機構、安寧療護機構,進一步減輕老年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用藥個人負擔。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建設京通“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統一平臺,提升醫療護理資源服務效能。(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推進“老老人”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強化養老服務要素支撐
(十四)加強照護服務隊伍建設。建立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實訓機制,引導支援京內外相關院校為本市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將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護人員培訓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加大照護培訓支援力度。探索建立養老護理技能體系與專業技術體系的銜接機制,構建完備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訓、考核、評價、晉陞體系。支援行業協會開展養老護理員綜合評價。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宣傳養老護理行業模範典型。落實養老服務人才積分落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養老行業高技能人才加分。(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五)建立健全保障標準體系。加強“老老人”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系列標準,制定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認定辦法和失智照護專區建設標準。根據“老老人”的分類數據,完善“老老人”照護服務標準,規範開展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和服務工作,精準對接“老老人”照護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等)
(十六)推進智慧養老場景建設應用。積極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智慧化,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新技術研發、場景建設、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的政策支援,重點支援養老機器人産業發展。穩步推廣智慧照護服務管理系統及照護服務終端,深化家院協同,推動實現行業部門、服務機構、老年人家庭三方共管共治。積極推進智慧養老院建設。(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十七)實現涉老數據共建共治共用。依託京辦、京智等市級數據平臺,打通民政、衛健、醫保、公安等部門涉老數據,重點整合“老老人”健康資訊、醫療數據、服務數據及養老設施數據,推動涉老數據有序開放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高齡獨居、孤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生活數據異常監測預警體系,探索拓展一鍵呼等智慧養老場景應用,引入智慧水錶、智慧燃氣表等智慧監測預警設備,線上守護老年人安全。完善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管理措施,做好涉老數據安全防護和風險控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殘聯,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六、強化“老老人”服務改革組織保障,有效凝聚各方合力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委、區政府要深刻認識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將“老老人”服務保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事項,切實加強統籌領導和協調推動。依託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健全“老老人”服務保障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市區聯動與部門協同,調動行業協會、慈善組織等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積極性,形成分工合作、齊抓共管、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民政局)
(十九)強化督促指導。優化“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中關於養老服務的指標設置,適當增加養老床位使用率、“老老人”服務保障相關指標權重。各區要支援民政部門發揮牽頭作用,壓實有關方面責任,建立任務臺賬,加強指導協調,及時解決推進中的困難問題,確保按期實現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民政局、市統計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加大宣傳引導。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作用,用好新媒體等手段,及時發佈資訊,做好政策解讀,回應各方關切,正確引導社會預期。積極倡導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促進飲食營養均衡,推廣老年運動,探索以老養老模式,擴大社會參與,延緩老年人失能失智進程。及時總結推廣政策落實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改革成效宣傳,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開展公益互助服務,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老老人”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各相關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