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科技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23-08-23
  5. [成文日期] 2023-08-23
  6. [發文字號] 中示區組辦發〔2023〕2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3-08-28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3年 第39期(總第819期)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加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特色産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中示區組辦發〔2023〕2號

各有關單位:

  《關於加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特色産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已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科技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8月23日  

關於加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特色産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

  特色産業園(以下簡稱特色園)是指在一定空間範圍內,以集聚産業創新資源、提升産業創新效率、促進産業集群發展為核心功能的新型産業載體。近年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範區)各類産業園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産業定位明確、運營模式高效、發展成效顯著的特色園,為中關村示範區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空間支撐和要素保障。為進一步推動特色園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特製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首善標準加快推進新時期中關村示範區特色園高品質發展,持續優化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特色園建設佈局,不斷完善特色園管理運作機制,着力提升特色園專業化、市場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水準,充分發揮首都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將特色園打造成為創新資源要素的重要配置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承接平臺、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融通平臺、前沿技術與未來産業的重要培育平臺,推動中關村示範區持續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二)基本原則

  統籌聯動,協同開放。堅持全市“一盤棋”,加強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強化市區兩級對特色園的統籌佈局、指導服務和政策支援,形成發展合力。推動特色園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面融入創新生態體系,廣泛聚集高端創新資源要素,持續提升開放發展水準。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扶持,吸引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特色園建設運營,組建專業團隊、搭建專業平臺、提供專業服務,着力構建更加專業化、市場化的園區運營服務體系。

  強化特色,高端發展。引導特色園圍繞中關村示範區高精尖産業領域加強産業佈局,按照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主導産業定位,持續做深做實做精細分領域優勢,推動特色園高端化、差異化發展,不斷提升特色産業集聚度。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堅持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協同推進,引導特色園走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特色園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特色園的資源聚集平臺優勢,組織實施行業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創新,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加強資訊、環保、能源等技術的場景應用,着力提升特色園的智慧、低碳發展水準。

  (三)發展目標

  到2027年,圍繞中關村示範區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和促進“一區多園”統籌協同發展的要求,持續推進特色園建設佈局,初步形成中關村示範區特色園體系。重點打造20家左右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産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突出、機制高效有力、開放創新活躍的高品質特色園。形成2-3個千億級特色園、若干個百億級特色園。在特色園內建成一批研發創新平臺和專業服務平臺,吸引培育一批頭部企業及高成長型科技中小企業,落地一批國際創新資源,集聚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運營管理人才。

  到2035年,中關村示範區特色園體系更加健全,管理運作機制持續完善,發展品質和效益顯著提升,為中關村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提供強大支撐。

  二、發展佈局

  (一)加強高精尖産業領域特色園佈局

  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智慧裝備、綠色智慧能源等産業領域,加快佈局建設一批細分優勢産業領域特色園,引導各類産業資源要素向特色園聚集,不斷提升特色園的産業集群發展水準,持續做大做強中關村示範區高精尖産業規模,着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做好前沿技術與未來産業領域特色園佈局

  面向量子資訊、智慧網聯汽車、6G、元宇宙、光電子、超材料、二維材料、基因編輯、腦機介面、低碳技術、空天開發等重大前沿技術領域,在高校院所等智力資源密集的區域前瞻佈局建設一批特色園,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引進海內外頂尖技術人才,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環境,建設高能級産業創新平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搶佔全球科技産業競爭制高點。

  (三)推進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特色園佈局

  將加強特色園建設作為實施新一輪中關村示範區分園改革提升的重要抓手。支援核心區、中心城區分園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積極盤活利用存量空間資源,在創新要素密集、交通往來便利、服務配套完善的區域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園。支援平原新城、城市副中心分園積極開發利用增量空間資源,將新增産業空間優先用於佈局建設特色園。支援生態涵養區分園制定特色園建設規劃,每個區集中力量重點佈局建設1-2個特色園,加快形成産業聚集發展態勢。

  三、重點任務

  (一)引導特色化發展,着力提升特色園主導産業集聚度

  1.找準特色産業發展定位。支援特色園緊密結合中關村示範區高精尖産業佈局和所在分園的主導産業定位,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着眼高端、面向前沿,重點聚焦發展1-2個細分優勢産業。圍繞特色産業加強資源供給,做好要素配置,做強園區優勢,實現“一園一産業、一園一特色”,形成錯位競爭、各有特色、協同互補的發展格局。

  2.做好特色園發展規劃設計。支援特色園引入市場化專業諮詢服務機構,編制園區空間利用、産業佈局、公共設施、服務配套、運營管理等規劃,不斷提升園區建設發展的規範化、專業化、精細化水準。制定年度發展建設計劃,明確年度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分階段推進園區規劃建設。開展園區發展狀況評估監測,及時識別問題短板,實施針對性舉措,促進園區持續提升發展。

  3.加強特色産業培育工作。支援特色園優化招商工作體系,圍繞特色産業繪製産業鏈圖譜及全球招商資源地圖,形成招商資訊庫。建立與專業招商機構合作機制,聚焦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産業關鍵環節頭部企業,實行精準招引。依託頭部企業引入細分領域創新能力突出、産業鏈協作緊密的高成長型科技中小企業,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建立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制定“摸底挖掘-入庫培育-精準服務”的企業挖掘培育機制。

  (二)促進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特色園運營管理服務水準

  4.組建高水準專業化運營團隊。支援特色園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引進或組建專業化運營團隊,開展園區運營管理、産業促進、企業服務等工作。面向全球招引懂技術、懂資本、懂産業的核心運營管理人才。組織專題培訓、專家授課、交流座談等活動,不斷提升運營團隊專業素養。

  5.打造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支援特色園搭建概念驗證平臺、共用實驗室、檢驗檢測平臺等開放共用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服務。與領軍企業、高校院所、服務機構等加強合作,為園內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專業化服務。

  6.建設和引進創業孵化載體。支援特色園建設服務特色産業領域前沿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培育發展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引導現有孵化載體聚焦園區特色産業,加快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務能力。引進特色産業領域硬科技孵化服務能力突出的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強化孵化器的産業資源導入功能,引導技術、人才、項目和企業在園區落地集聚。

  7.探索“園區+基金”發展模式。支援特色園對接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等各類政府引導基金以及各區政府引導基金、産業投資基金等,設立特色産業專項基金,開展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推動基金管理人成為特色園的産業發展“合夥人”。加強與特色産業領域具有優秀投資能力及豐富産業資源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為園內企業提供專業投融資服務。

  8.加快構建産業服務體系。支援特色園以市場化方式連結知識産權、檢測認證、技術交易、科技諮詢、人力資源、法律稅務等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資源,為園內企業提供一站式産業服務。吸引平臺型組織、頭部企業參與産業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精準提供人才、資本、市場、産業鏈供應鏈等資源對接服務。

  9.舉辦特色産業品牌活動。支援特色園主辦或承辦具有影響力的論壇會議、賽事路演、展覽展示、技術交流、産學研對接等活動,實現“一園一活動品牌”。面向企業家、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創業者等群體,常態化組織座談交流會、企業家沙龍等活動。利用園區公共空間舉辦各類文體娛樂活動,營造和諧開放的園區環境氛圍。

  (三)推動內涵式發展,持續增強特色園科技創新能力

  10.廣泛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支援特色園承接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和基地落地佈局。支援特色園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博士後工作站、實習實訓基地、産教融合基地等平臺。鼓勵特色園積極承接國家和本市創新聯合體落地發展,整建制吸引創新聯合體成員單位入駐園區。

  11.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支援特色園與高校院所建立常態化科技成果轉化承接機制,積極承辦中關村“火花”等活動,定期組織舉辦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活動,挖掘具有轉化價值的前沿技術成果。鼓勵特色園圍繞特色産業方向搭建技術轉移平臺,為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供專業化服務。

  12.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支援特色園建立健全場景開放工作機制,面向園區內外企業開展場景設計與挖掘、場景徵集與資源對接、場景體驗與展示等服務,促進新産品新技術應用、商業模式驗證,以創新場景推動前沿技術落地,持續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水準。

  13.推動科技創新政策落地實施。支援特色園面向入園企業廣泛開展科技計劃、科技政策的宣傳和培訓,做好對入園企業的服務,推動科技政策落實,不斷提升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鼓勵特色園加強知識産權法規、政策的普及宣傳,着力提高入園企業的知識産權保護意識和能力。

  (四)注重品質化發展,加強特色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

  14.加強新型産業空間建設。支援特色園通過改建、擴建等方式,開發利用閒置、低效空間資源,結合特色産業建築層高、環保安全、減震除塵、設備載重等需求,高標準建設實驗動物房、醫藥潔凈室、無菌生産潔凈室、潔凈廠房、標準廠房等符合産業研發創新、中試熟化要求的新型産業空間。 

  15.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能力。支援特色園新建或改造升級共用會議室、共用展廳、路演廳以及配套商務服務設施,建設高品質公共交流空間,滿足人員交流溝通需求。通過建設政務服務站點、配置政務服務終端、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等方式,實現政務服務等事項“園區事園區辦”。合理設置內部餐飲娛樂、文體休閒等設施。

  16.建設智慧低碳園區。支援特色園加強5G、衛星網路、計算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好適應園區企業及人員生産生活需求。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推進園內建築、能源系統等改造升級。建設園區大腦、園區大數據平臺、數字孿生園區等智慧園區管理平臺,以管理智慧化促進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17.完善特色園周邊配套設施。鼓勵各區統籌考慮城市功能佈局,在特色園周邊就地就近配套建設人才社區,依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京政辦發〔2022〕9號)建設一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購物、休閒、娛樂等商業配套,推動教育、醫療資源向特色園輻射。支援特色園開通定制化班車、接駁專線,加強特色園與機場、火車站、大型交通樞紐的交通連接。

  (五)引導開放式發展,推進特色園深度融入外部創新資源網路

  18.實施一批“牽手”計劃。支援特色園之間加強業務協作,搭建資源共用平臺。鼓勵特色園與園區産業匹配度較高的創業孵化載體建立接續孵化機制,吸引孵化畢業企業到特色園落地發展。鼓勵特色園與産業聯盟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資源導入、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活動舉辦等方面開展合作。支援有條件的特色園通過品牌輸出、服務輸出、合作共建等方式在中關村示範區內實現多點佈局發展。

  19.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支援特色園加強與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等機構的聯繫,推動特色園與全球領先科技園開展業務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新路徑。支援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科研機構、跨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等在園內設立分支機構,引進外資研發中心。鼓勵特色園積極承接中關村論壇常態化活動。

  20.營造“類海外”發展環境。支援特色園完善園區內部雙語標識體系,在園區服務大廳設置雙語服務窗口,搭建線上雙語服務、交流社區,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打造國際化的園區運營管理服務環境。引進國際化的餐飲、零售、休閒等服務品牌,加強園區生活服務配套,為來園區工作、交流的外國人以及海外歸國人員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用好中關村示範區領導小組機制,加強對特色園建設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市區兩級加強協同,加大對特色園發展建設工作的支援。市級部門加強對特色園的管理、指導和服務,各分園要落實抓特色園發展建設的主體責任,在土地、空間、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做好服務保障。支援中關村發展集團等市級公司加強在各區的發展佈局,打造一批高品質特色園。

  (二)做好分類推進

  出台中關村示範區特色園建設管理辦法,引導特色園持續轉型發展。堅持新增建設一批、轉型升級一批、提升發展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分類分層分級推進特色園發展。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在中關村示範區分園投資建設特色園,培育發展特色産業集群。重點支援一批具備建設基礎和發展潛力的特色園,加大資金、政策支援力度,推動打造高品質特色園。加強對特色園發展情況的跟蹤監測,促進特色園持續高品質發展。

  (三)加大宣傳推廣

  充分用好報刊、網路、電視等媒體,加強對中關村示範區特色園建設工作的宣傳,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引導全市特色園高品質發展。加強對典型特色園運作機制、管理經驗、建設成效的梳理總結,做好示範推廣,形成帶動效應。組織召開特色園建設推進會、工作交流會、現場觀摩等活動,引導特色園加強業務交流,廣泛開展業務合作。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