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商務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20-11-19
  5. [成文日期]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0-11-26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關於印發《北京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各相關單位:

  今年8月1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8個省、市(區域)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期限3年。為落實《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特製定《北京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北京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同意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20〕111號),深入推進服務貿易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和完善首都新時期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全國發展服務貿易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結合北京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動力,依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一流雙樞紐機場等重大開放平臺,發揮北京數字資源優勢,聚焦數字貿易發展,推進與國際規則對接,賦能數字經濟創新,加快提升金融、網際網路資訊、文化旅游、專業服務、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服務貿易能級,提高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跨境流動的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構建高效安全的服務貿易治理體系,增強服務貿易主體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引領“中國服務”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助推首都高品質發展。

  (二)主要目標

  服務貿易制度和環境形成開放新格局。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接軌的服務貿易制度逐漸完善,重點領域和重點園區共同引領的服務貿易全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對全國服務貿易産生較強的示範引領作用。到2023年,貿易便利、資金流動便利、人員流動便利的開放體系不斷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新的一批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案例和開放便利舉措,打造形成6-8傢具有行業引領優勢的服務貿易示範園區。

  服務貿易主體和平臺形成發展新動能。以培育具有跨國經營能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企業為重點,以完善的多元化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推動“北京服務”走出去。到2023年,服務貿易年進出口額超過億美元的企業突破50家、超過百萬美元的企業突破1000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梯隊初步成型,建成10個以上國際化、多層次的服務貿易發展促進平臺。

  服務貿易規模和結構形成競爭新優勢。通過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鞏固提升傳統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壯大數字貿易。到2023年,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佔全市對外貿易總量的比重明顯提升,初步建成全球服務貿易樞紐型城市。數字貿易進出口規模加快壯大,持續領跑全國,在全球數字貿易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二、聚焦數字貿易,激發北京數字經濟國際化新動能

  (一)打造“三位一體”數字貿易試驗區

  通過數字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試點示範和政策創新,形成一批高端數字經濟新興産業集群,打造對外開放國際合作新窗口,構建數字貿易跨境服務支撐體系。立足中關村軟體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動數字證書、電子簽名等的國際互認,打造“數字貿易港”,探索開闢數據跨境傳輸監管的創新機制,推進數據跨境流動“先行先試”,打造跨國合作的數字經濟新興産業集群。立足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打造數字經濟和貿易國際交往功能區,推進數字經濟技術、標準、園區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國際合作的試點示範,培育支援一批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項目落地。立足自貿區大興機場片區,重點發展數字醫療、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等數字産業及相關領域,探索建立跨境數據運營監管、展示交易等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

  (二)探索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立足企業數據跨境流動實際需求,聚焦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工業網際網路、跨境電商等關鍵領域,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數據流動又能保障安全的管理機制,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數據安全服務管理工具。研究部署個人資訊分類分級、出境安全評估和安全監管等制度規範和方法流程,以試點謀創新,為企業實現個人資訊安全合規出境提供先行先試的便利條件和支撐保障。以數據出境評估為先導,推進數據安全保護能力認證體系建設。建設支撐跨境數據流動、數據交易等領域完善的安全防護基礎設施,探索建設基於區塊鏈的可信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數據流通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數字貿易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提高交易主體、交易內容的可信度,確保交易“高效透明、過程可溯”。

  (三)釋放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活力

  探索數據開放與交易管理改革,釋放數據紅利,集聚數字貿易高端企業和示範項目。組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開展數據交易商業模式創新試點,推動數據交易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驅動改革。大力發展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分析、挖掘和交易等跨境服務。培育數據市場,推動多行業、多領域、跨部門、跨層級數據有序流通,實現數據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依託“服貿會”平臺,持續完善數據交易平臺,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數據交易政策經驗。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和北京市外經貿發展資金,加強對數字貿易領域規則制定、研發設計、海外並購、知識産權等關鍵環節的支援,引導國內外高端團隊和原始創新項目在京落地發展。

  三、圍繞重點領域,塑造首都服務業雙向開放新格局

  (四)拓展金融服務業開放市場

  發揮首都金融業規模和市場優勢,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夯實服務貿易發展基礎支撐。支援社會資本在京設立並主導運營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支援外資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境外投資(QDLP)試點。深入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逐步放開公開市場投資範圍限制。支援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股權投資和資産管理業務,符合條件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申請轉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支援符合條件的在京財務公司獲得結售匯業務資格,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買方信貸和延伸産業鏈金融業務。探索賦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科創企業更多跨境金融選擇權,逐步實現非金融企業外債項下完全可兌換。允許通過北京産權交易所等依法合規開展實物資産、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的跨境交易。

  (五)擴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開放規模

  推動網際網路資訊服務領域擴大開放,增強服務貿易發展的數字化動力。試點放寬增值電信業務等相關領域外資准入資質,向外資開放國內網際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VPN,外資股比不超過50%),吸引海外電信運營商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在京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國內網際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探索建設適應海外客戶需求的網站備案制度。探索優化對科研機構訪問國際學術前沿網站的安全保障服務。在特定區域內取消資訊服務業務(僅限應用商店)外資股比限制。鼓勵國際知名開源軟體代碼庫和開發工具服務商在京落地,支援開源社區交流平臺、代碼託管平臺和應用服務平臺建設。

  (六)塑造文化旅游開放新優勢

  深化開放,進一步激活首都文化資源和旅游市場,助力文化中心建設。在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內,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開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藝術品(非文物)的展示、拍賣、交易業務。探索創新綜合保稅區內國際高端藝術展品擔保監管模式。打造國際影視動漫版權貿易平臺,探索開展文化知識産權保險業務,開展寶玉石交易業務,做強“一帶一路”文化展示交易館。探索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優化市內免稅店佈局,統籌協調在機場隔離區為市內免稅店落實離境提貨點,落實免稅店相關政策。支援王府井步行街在營造國際化消費環境和優質營商環境、打造國際化消費區域等方面先行先試。縮短外資旅行社受理時限。以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加大國際頂尖體育賽事引進力度。推進山地戶外、水上、航空、汽摩、冰雪等體育項目與入境游深度融合。

  (七)深化專業服務領域開放改革

  深化專業服務領域開放改革,提高國際化服務水準。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設計、規劃等領域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經備案後,依規辦理工作居留證件,並在本市內提供服務,其境外從業經歷可視同境內從業經歷(金融領域有法律法規考試等特殊要求的,須通過相關考試並符合要求的條件)。允許北京市實施對金融等服務領域國際執業資格的認可。在房地産領域率先開展工程造價改革試點,總結推廣經驗。探索國際通用的建築工程設計諮詢服務模式,深入開展建築師負責制試點。在自貿試驗區內開展外國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試點工作。探索會計師事務所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分所試點。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及爭議解決機構經登記並備案後,在自貿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就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爭議提供仲裁服務。

  (八)強化教育與醫療服務國際交互

  推動教育和醫療健康領域的國際化交互,提高城市國際化服務水準。加大國際教育供給,完善國際學校佈局,支援中小學接收外國學生,積極推動北京高校與世界知名高校開展高水準合作辦學。允許外商投資營利性非學歷語言類培訓機構。推進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示範項目。完善外籍教師、專家、技師等的引進便利政策。支援設立國際研究型醫院或研發病床,加速醫藥研發成果孵化轉化進程。開展跨境遠端醫療等臨床醫學研究,自貿試驗區內醫療機構可按有關規定開展幹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簡化國內生物醫藥研發主體進行國際合作研發時的審批流程。支援醫療器械創新北京服務站在本市開展業務,提高審批效率。簡化港澳醫師轉內地醫師資格認證手續,對取得內地醫師資質的港澳醫師開辦診所執行備案制。

  四、打造高端平臺,夯實服務貿易多極引領新支撐

  (九)強化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驅動作用

  建設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服務貿易發展新的驅動力量,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準開放平臺。支援在特定區域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放寬商業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下的服務貿易市場准入限制。逐步實現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內政務服務“同事同標”,推動實現政務服務區域通辦、標準互認和採信,檢驗檢測結果互認和採信。開展政策聯動創新,加快複製推廣各自貿試驗區的相關成熟試點經驗。

  (十)充分發揮服貿會的輻射帶動效應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打造“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大規模展會和服務貿易交易平臺”為目標,提質升級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圍繞服務貿易全領域,完善全球服務貿易峰會、高峰論壇、行業大會和專業論壇、洽談及邊會活動、展覽展示、成果發佈和配套活動等功能。推動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努力打造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共同構成我國擴大對外開放和拓展對外交往的新平臺。研究制定服貿會的成果促進支援政策。

  (十一)開拓雙樞紐機場服務貿易新空間

  打造國際一流雙樞紐機場開放平臺,開拓首都服務貿易發展新空間。探索飛機維修企業航空器材包修轉包修理業務口岸便利化措施,支援企業提升國際航材維修市場競爭力。對符合列目規則的航空專用零部件,研究單獨設立本國子目。支援北京市公務機市場發展,探索建立公務機維修特色稅收監管模式,便捷企業通關。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擴大以貨運為主的航空運輸服務。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打造功能完善的組團式會展綜合體。

  (十二)搭建一批服務貿易專業服務平臺

  加強公共專業服務平臺建設,助力服務貿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服務品質。支援重點領域開展國際規則對標,建設國際化標準資訊服務平臺,為服務貿易企業提供知識産權、標準制定、風險規避等方面資訊服務。試點建立服務外包、文化貿易等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統一平臺,降低服務外包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統籌政府、銀行、保險資源,以風險共擔為原則合理設計風險分擔機制,推出服務貿易融資專屬産品。探索我市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開展海外並購、飛機維修、航空物流的政策支援模式。

  五、培育貿易主體,推動“北京服務”走出去

  (十三)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梯隊

  做強一批領軍企業,培育一批中小企業,構建有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梯隊。加強對服務貿易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的跟蹤和服務。對在京從事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生産研發類規模以上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時,滿足從業一年以上且在境內發生的研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50%條件的,實行“報備即批准”,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即可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發現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鼓勵成立服務貿易孵化服務聯盟,引導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大平臺、垂直行業深度融合,打造完善的創新孵化價值鏈和生態圈。優化針對小微服務進出口企業的融資擔保機制,擴大出口信保保單融資,促進企業增信與融資服務。

  (十四)引導服務外包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發揮服務外包在實施創新驅動和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中的促進作用,加快服務外包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品質、高效益轉型升級。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通過服務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支援服務外包企業建立海外交付中心、賬務結算中心等,促進外包産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推薦並支援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參投本市服務外包重點企業和項目。加強産業對接合作,探討眾包、雲外包等新業態新模式和服務型製造的發展路徑。支援服務外包企業參與新基建投資、建設與運營服務,為智慧機器人、無人車、VR/AR等智慧化産品應用提供場景支撐,助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十五)支援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國際服務市場

  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完善政策與服務機制,引導服務貿易企業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支援服務貿易企業通過新設、並購、合作等方式,開拓“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市場,建設境外行銷網路和國際合作産業園區,推廣中國標準和北京服務。發揮境外北京國際經貿發展服務中心作用,完善“一帶一路”國家資訊網路與對接服務機制。鼓勵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抱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建共用境內外合作園區。發揮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作用,為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國際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務。

  (十六)建設一批服務貿易重點示範園區

  立足北京服務貿易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打造一批服務貿易重點示範園區,提升發展能級,形成示範引領。支援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和北京市中醫藥服務貿易示範區重點機構開拓國際市場,搭建中醫藥健康養生國際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支援天竺綜合保稅區打造具有服務貿易特色的綜合保稅區。鼓勵在通州文化旅游區舉辦國際性文娛演出、藝術品和體育用品展會(交易會),允許外商投資文藝表演團體(需由中方控股),優化營業性演出許可審批,打造新型文體旅游融合發展示範區。支援在中國(懷柔)影視産業示範區建設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為境內外合作製作電視劇和攝製電影片項目提供服務便利。支援隆福寺地區打造高品質的藝術品服務平臺,開展藝術品快速通關及相關倉儲等服務。圍繞新首鋼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區建設,探索開展冬季和戶外裝備器材的國際貿易業務,集中打造國際體育賽事、體育文化推廣等品牌體育文化活動,建設首都體育開放合作交流示範區。

  六、優化治理體系,營造服務貿易一流營商環境

  (十七)提高投資貿易市場環境競爭力

  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資促進、項目跟蹤服務和投訴工作機制。開展投資項目“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服務”改革。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特定區域開展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試點期內將技術轉讓所得免征額由5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適當放寬享受稅收優惠的技術轉讓範圍和條件,具體由財政部、稅務總局商有關部門確定。完善“走出去”綜合服務和風險防控體系,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準,優化企業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流程。持續擴充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滾動開展北京服務業及服務貿易22個行業開放度評價工作,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實現倒逼式改革。

  (十八)推動跨境資金流動更加便利

  深化機制創新,提升便利化服務,優化服務貿易發展的資金跨境流動供給。在自貿試驗區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研究推動境外投資者用一個人民幣境外機構境內外匯帳戶處理境內證券投資事宜。對於境外機構按規定可開展即期結售匯交易的,自貿試驗區內銀行可為其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産品交易。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在全市範圍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推動開展人民幣在服務貿易領域中的跨境使用,支援企業積極選擇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推動服務貿易人民幣結算快速發展。允許出口商在境外電商平臺銷售款項以人民幣跨境結算。支援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貨物貿易外匯綜合服務。給予在京中資機構海外員工薪酬結匯便利化政策。

  (十九)健全國際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

  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吸引政策,推動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提供國際人才工作生活便利。研究在北京市特定區域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境外高端人才給予出入境便利。試點開展外籍人才配額管理制度,探索推薦制人才引進模式。便利境外高端人才境內經常項目項下合法收入辦理個人贍家款項下購匯匯出,便利其在便利化額度外結匯繳納隨行子女在境內就讀國際學校學費。對境外人才發生的醫療費用,開展自貿試驗區內醫院與國際保險實時結算試點。優化外國人工作許可、居留許可證件審批流程,逐步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允許外籍人員使用“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開辦和參股內資公司。參照港澳居民個體工商戶相關政策,加大對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支援力度。

  (二十)構建高效安全的監管服務模式

  創新服務貿易監管模式,優化保障服務體系。在具備條件的領域,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全面推進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探索創新技術貿易管理模式,完善技術進出口監測體系。健全制度化監管規則,實施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與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創新創業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探索建立公允的知識産權評估機制,完善知識産權質押登記制度、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以及質物處置機制。充分發揮中國(中關村)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的作用,建立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的協同保護體系。

  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與工作實施

  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對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重大事項的統籌協調,聚焦重大問題研究和突破。按照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總體要求,積極加強與相關部委的溝通聯絡,推動試點各項任務落實。完善市級職能部門合作機制,健全市、區聯動的工作體系,明確分工職責,強化資訊通報與工作協調,做到統籌分解、統一佈置、系統推進。綜合利用金融、科技、人才、財稅等方面政策資源,創新服務貿易支援方式,提高政策效用。加強安全評估和風險防範,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二)加強評價考核與宣傳引導

  加強服務貿易工作績效評價,優化部門和區縣考核機制,建立協同配合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立科學的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工作評估體系,強化屬地主體作用,定期聽取責任單位、部門和各區的進度彙報,加大督查督促力度,推動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積極總結創新經驗,學習其他試點地區的先進經驗,及時做好經驗總結與複製推廣。

  (三)健全統計體系與監測方法

  完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探索涵蓋四種模式的服務貿易全口徑統計方法,切實提升服務貿易統計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健全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制度,擴大納統企業覆蓋範圍。研究國內外數字貿易統計方法和模式,打造統計數據和企業案例結合的數字貿易統計體系。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為試點成效評估建立數據支撐和科學方法。

  附件:北京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清單

北京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清單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