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關於支援北京未來數字空間創新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措施》

日期:2025-10-27 16:42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的重要部署,強化科技賦能文化産業發展效能,聚焦科幻、元宇宙、游戲、電競、虛擬現實等重點産業,構建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的數字空間産業發展格局,高品質建設北京未來數字空間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創新試驗區),制定本措施。

  一、編制思路

  發揮北京市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強化技術創新和作品創作核心驅動,匯集市區兩級政策和資源,以務實可行舉措,提升對企業、人才吸引力,促進要素聚合、場景落地和生態協同,將創新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市科技文化創作主體集聚區、未來數字空間産業創新區、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場景示範區和未來數字空間發展政策試驗區。每年評估,動態更新。

  二、主要內容

  (一)突出“2”個重點,形成獎補結合的資金支援優勢

  1.培育前沿技術創新示範場景。實施未來數字空間場景推廣工程,與特色工業遺存相結合,打造一批可體驗、可複製、可推廣示範場景。對於首用首試等創新性體驗場景和技術應用項目,按照核定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不超過1000萬元項目支援;對於實際投入超過500萬元的項目,按照核定給予最高30%、不超過300萬元支援

  2.支援精品數字內容創作。開展原創優秀作品培育行動,引導推出價值導向正確、體現創新試驗區特點、市場競爭力強的數字內容精品。全面推進“獲批即享”,對於正式出版發行的優秀原創游戲作品,給予30萬元支援;對於獲得行業國際、國內大獎的作品,國際獎給予200萬元、國內獎給予50萬元支援。

  (二)建設“3”類平臺,夯實體系賦能的創新能力優勢

  3.支援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入駐。對實際落地創新試驗區重點實驗室,給予每年最高500萬元運營經費支援,最高4000平方米租金優惠支援,連續支援最長3年。對落地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項目,按照核定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不超過1000萬元項目支援。

  4.促進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支援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牽頭,組建産學研協同、産業鏈上下游銜接的創新聯合體。支援領軍企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建設創新試驗區重點産業領域創新中心,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給予每年最高2000萬元,3年累計最高5000萬元支援。

  5.建設數字空間標桿孵化器。鼓勵企業在創新試驗區建設標桿孵化器,培育優質初創企業,吸引産業鏈上下游集聚,打造特色産業集群。對標桿型孵化器,給予最長3年、不超過2000萬元支援。

  (三)提供“5”類服務,塑造優質高效的産業服務優勢

  6.加強人才服務。對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的主創人員,在京立項單部投資1億元以上或累計投資3億元以上影視、游戲、VR作品的導演或主創人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對主持科研項目的青年人才提供每年最高50萬元、最長3年研發資金支援。創新試驗區每年提供不少於100個學生實踐崗位。優先推薦自主創業的在校師生承擔市級科研課題。

  7.産業基金應投盡投。統籌運用北京京國創文化科技産業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和科幻産業基金,支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石景山區政府、企業共同設立聯合基金。種子輪單筆投資不低於100萬元,天使輪單筆投資不低於500萬元,A輪單筆投資不低於1000萬元。

  8.加強出海和版權保護服務。設立創新試驗區“出海服務專區”,根據企業需要提供出海法律諮詢服務。強化版權保護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市區協同聯動,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對游戲領域侵權監測、糾紛調解、行政執法、司法保護等提供全鏈條支援和服務。

  9.支援首發首秀首映活動。支援辦好中國科幻大會、中國電競産業年會、北京電競大師賽等品牌活動。鼓勵企業在創新試驗區組織首發首秀首映活動,舉辦網路游戲試玩、動漫節、電競節等展覽展演活動。

  10.開展大型活動便捷化審批試點。建立大型活動報備審批綠色通道,1000人以上活動,實施“同一年度、同一場地、同一內容、一次許可”,公安機關自受理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做出安全許可決定。

  三、政策亮點

  一是具有“融合性”優勢。在前沿技術創新示範場景建設、支援精品數字內容創作等領域,提供科技和文化領域支援和獎勵;市區兩級聯動為重點實驗室落地等提供多樣化支援,提升對重點産業保障和支援力度。

  二是體現“定制化”特點。圍繞人才服務、活動舉辦等內容,結合創新試驗區需求,針對性設計相關舉措,拓寬主創人員引進渠道,簡化活動審批程式,持續提升産業服務水準。

  三是推動“體系化”創新。引進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支援領軍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和創新中心,鼓勵企業建設標桿孵化器,構建綜合性創新體系,吸引産業鏈上下游集聚,打造特色産業集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