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數字技術賦能讓生産需求連成“一張網” 13條舉措助力本市服務型製造領航

日期:2025-04-27 08: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日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北京市服務型製造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5-2027年)》,聚焦北京市高精尖産業,從發展新業態、提升創新能力、打造標桿示範、提升公共服務能力4個方面,提出13條舉措,全面優化服務型製造發展生態,構建與首都城市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走進曲美順義工廠的生産車間,數控封邊、數控打孔、産品分揀等各條智慧生産線正有序運轉。電腦設備上不斷響起提示聲——來自門店的訂單正實時傳輸到工廠生産系統,流水線上的工人根據不同訂單指令將板材進行分類。

  “這是我們的智慧生産線,從消費者確認方案到工廠啟動生産,最快只要8秒。”現場工作人員説,智慧生産線不僅能夠即時響應,還支援200多類産品的混合排産。

  曲美家居集團副總經理徐喆介紹,工廠通過數據驅動設計創新,已逐漸實現産品與個性化服務的深度融合。在消費端,用戶可線上參與720度實景設計,生成高清效果圖後直接對接生産系統。

  依文服飾同樣通過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從3D量體到個性化設計的服裝私人定制全流程數字化服務,訂單、生産、品質數據全程可視化。“這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還大幅縮短了交付周期,也幫助我們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産計劃,避免庫存積壓和資源浪費。”依文集團聯席總裁劉學鋒表示。

  服務型製造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近年來,伴隨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數字技術正加速賦能傳統製造業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資訊軟體處處長趙祥偉表示,目前本市製造業已經圍繞高精尖産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積體電路等領域,逐漸形成集群效應。

  不過,傳統製造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時,常面臨用戶需求不透明、生産與市場脫節等問題。《實施方案》提出,下一步要利用數字技術形成創新服務新模式,通過物聯網、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體系和技術能力,將用戶的需求和企業實際生産製造連接成“一張網”,形成跨地域跨環節、以數據為驅動的生産能力。

  此外,生産成本高、定制化難曾是服務型製造的“攔路虎”。《實施方案》提出利用數據驅動決策,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海量用戶行為數據,預判市場需求變化,指導企業優化生産計劃,化解服務型製造所面臨的生産成本、數據孤島等問題。

  “我們判斷今年是AI智慧體爆發的元年。”趙祥偉表示,下一步將通過政策組合拳,發揮軟體企業作為人工智慧應用的主渠道、主服務商的作用,把人工智慧企業、軟體企業和製造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技術支撐能力緊密銜接,協同行業用戶、大模型廠商等各方力量,加快人工智慧在行業的深度應用,讓更多企業通過服務化轉型具備更強競爭力,推動本市高精尖産業轉型升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