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17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政策解讀

日期:2025-01-03 17:10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1.《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制定背景是什麼?

  黨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着力破解現階段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北京市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工作舉措,協同各部門系統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

  2.《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制定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一是堅持知行合一,激發興趣。堅持學以致用、理實交融,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滲透科學思想、方法、思維等科學素養,浸潤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二是堅持整合創新,匯聚合力。統籌推進科學教育與集團化辦學改革、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推動健全大中小學貫通、家校社協同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

  三是堅持貫通融合,內外聯動。注重學段縱向貫通、學科橫向銜接、課內課後雙向發力。基於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推進集團內課程、教學、師資、教研等優質科學教育要素加速流動重組。

  四是堅持面向人人,重在全納。強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協同。統籌提升全體學生科學素養,將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和學校傾斜。

  3.《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堅持大科學教育觀,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立足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聚集的優勢,結合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目標,強化統籌、協同推進,力爭實現全員科學素養提升、科學家潛質培養、協同育人統一戰線和家國情懷培育四大目標。

  4.《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是聚焦面向全體,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行動。基於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一體化設計集團學校科學類課程、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強化實驗教學,推廣 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建設“STEM”教育示範課程。

  二是聚焦銜接貫通,實施創新人才發現培育行動。升級青少年創新學院,建立市、區、校三級培養體系,形成靈活彈性的學習成長環境。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智庫等共同體。

  三是聚焦素養提升,實施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要求各學校設立科學副校長,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結對1所科普機構,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加強培養培育科學教育名師。

  四是聚焦知行合一,實施社會大課堂實踐行動。引導社會單位建設科學教育基地,鼓勵引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參與課後服務。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渠道。

  五是聚焦融合匯聚,實施科學教育資源整合行動。推進人工智慧賦能科學教育。推動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立“科學教育開放日”等項目。引導競賽活動與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科學興趣和特長。

  六是聚焦協同推進,實施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行動。在北京教科院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堅持“一區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100個科學教育特色品牌。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