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2023年北京共用單車騎行量破10億 日均騎行量已達311.57萬人次

日期:2023-11-22 19: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工作日掃一輛共用單車解決通勤“最後一公里”,周末在金色秋景中徐徐騎行享受城市“慢”生活……隨着騎行環境越來越好,行業監管措施持續完善,北京共用單車行業進入規範有序發展的新階段,騎行量逐年增長,截至11月17日24時,2023年共用單車騎行量突破10億人次,創歷史新高。那麼,共用單車行業監管出臺了哪些新政策?共用單車停車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取得了什麼成效?新車又有哪些技術升級?

  “交通大家談”第335期節目,我們邀請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靜態交通管理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趙寒露,美團單車北京政府事務總監郝先率,滴滴青桔單車政府事務部總監殷驍瀟,哈啰單車北京品牌負責人王帆做客直播間,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共用單車騎行量破10億背後的故事。

  歡迎持續關注每週三早間7:30-9:30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交通大家談”欄目,並通過節目留言,我們將根據市民意見不斷改進工作、提升服務。

  2023年共用單車騎行量突破10億人次

  截至11月17日24時,2023年共用單車騎行量突破10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日均騎行量已達311.57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9.04%。

  據悉,2020年至2022年,騎行量分別是6.9億人次、9.5億人次、9.68億人次。騎行數據持續增長,共用單車從綠色低碳的出行工具,逐漸延展至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和質樸極簡的生活主張。

  目前在我市運營的三家共用單車企業分別是美團單車、滴滴青桔單車和哈啰單車,運營範圍覆蓋我市所有行政區,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報備車輛規模100.13萬輛,其中,中心城區車輛規模80萬輛。

  受天氣和溫度等因素影響,共用單車騎行量呈現顯著的季節性波動特徵。入冬之後,市交通委將繼續堅持總量動態調控政策,開展淡季減量工作。

  建立完善共用單車秩序監管體系

  為有效推動市級統籌、區級監管、企業主責的工作機制落實,2023年7月份,市交通委出臺了《北京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服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細化了企業主體責任,構建了以“信用+風險”為基礎、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的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修訂並印發了《北京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服務品質考核辦法(2023年修訂版)》,加大對共用單車秩序管理的考核力度,並將秩序管理成果與企業車輛投放規模深度掛鉤,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此外,市交通委印發了《2023年度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專項治理評價工作細則》,明確將停放資源供給、電子圍欄覆蓋率、重點點位停放秩序治理等作為評價指標,全面衡量各區監管工作落實情況,引導提高共用單車行業監管與服務水準。

  為了市場主體能夠明確綜合監管的規則,市交通委還配套編制了《北京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綜合監管合規手冊(第一版)》,為企業規範化經營提供了全鏈條、多方位、一體化的業務指導。

  共用單車升級,提高入欄準確率

  2022年7月份開始,共用單車運營企業推出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分體鎖”共用單車。升級後的新車,對車把、車座、腳蹬等做全新設計,提升騎行舒適度,從輪轂、剎車、車身結構等方面優化,更耐用、更穩定,優化腳蹬傳導,騎行特別省力,同時車身配備防貼涂層,方便清除非法小廣告。

  滴滴青桔單車政府事務部總監殷驍瀟介紹,分體鎖車型更耐用,故障率比馬蹄鎖低50%以上,定位精度可達到亞米級,顯著優於馬蹄鎖車型,便於用戶入欄停放、精準還車,同時升級藍芽模組,提高入欄準確率。

  目前,全市範圍內投放車輛中更新為分體鎖的車輛數已達34.49萬輛,佔比超過三成,明2024年各企業也將加大車輛的更新置換力度。

  此外,為提升路面還車所需的線框施劃效率,滴滴青桔結合北斗定位技術,自研“圍欄採集一體化設備”,做到線框實時採集、實時上傳,將單個線框施劃時長從8分鐘縮短至1分鐘,測繪效率提升87%,預期入欄準確率將從75%提升至85%。

  北京599人被納入聯合限制騎行名單

  根據“北京區域違規停放聯合限制騎行名單用戶”公示,2023年1月至9月,有599人被納入3家共用單車企業聯合限制騎行名單。

  據行業協會統計,在被限制騎行的599人用戶中,主路違停149人,佔比25%;禁停區違停3次及以上的136人,佔比23%;非高峰期電子圍欄外6次及以上的122人,佔比20%;因惡意破壞共用單車、私自佔有共用單車、利用共用單車實施違法犯罪行為、被企業採取風控措施的用戶192人,佔比32%。

  下一步,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將擴大巡查範圍,交通部門、城管部門還將整合道路養護、環衛保潔、園林綠化等一線人員力量,重點針對二、三環主路違停行為展開高頻巡查,從嚴落實用戶信用管理,加大宣傳曝光力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