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發佈《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實施方案》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當前,全球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重點佈局的關鍵賽道。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強調要“把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北京市具有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資源、人才和産業發展優勢,目前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人工智慧産業鏈條。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決策部署,高水準建設北京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特製定本方案。
二、主要思路和目標
把握原創引領、問題導向、統籌佈局、開放創新總體原則,充分發揮本市人工智慧領域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引領,以構建人工智慧新的增長引擎為主線,明確發展目標、引領創新方向、優化要素配置、回應熱點關切,對本市人工智慧發展戰略進行系統部署和優化。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本市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的總體目標。佈局一批前沿方向,技術創新實現新引領;推動一批國産替代,技術攻堅取得新突破;構建一批産業方陣,産業能級完成新躍升;塑造一批示範標桿,場景賦能驅動新應用;營造一流創新環境,生態構建形成新成效。圍繞上述五個方面,提出“核心産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等具體工作目標。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從突破關鍵技術、夯實底層基礎、構建産業方陣、推動場景建設、構建創新生態五大方向,提出16項重點任務。
一是着力突破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引領産業高水準發展。聚焦新一代人工智慧的基礎理論框架,倡導有組織科研,佈局多個前沿方向,構建原創理論體系。支援大模型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鼓勵開源開放。開展可信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創新,構建人工智慧系統可信分級分類評測體系。
二是全力夯實人工智慧底層基礎,築牢産業創新發展底座。面向雲端分佈式訓練、邊緣端應用場景以及創新型架構,全面推動國産人工智慧晶片實現突破。加強自主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研發攻關,推動國産基礎軟硬體適配。新建或改建一批商業化公共算力中心,實施算力夥伴計劃,推進跨區域算力協同。提高公共存量數據處理水準,完善各類公共數據專區建設,探索公共數據專區授權運營,構建開放高品質訓練數據集。
三是加快構建人工智慧産業方陣,全面提升産業發展能級。建設大模型演算法及工具開源開放平臺,組建全棧國産化人工智慧創新聯合體,形成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和産業生態。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強獨角獸企業培育,建設標桿型孵化器,吸引優勢團隊來京發展。提高服務企業能力,落實企業服務機制,拓展企業服務範圍。
四是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場景建設,牽引創新成果落地應用。打造一批標桿型示範應用場景,促進新技術迭代和新應用增長,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支援海淀區建設城市大腦2.0,推動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等項目實施。
五是持續構建人工智慧産業生態,營造國際一流發展環境。制定人工智慧相關人才服務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引進培養各層級技術産業人才,支援高校探索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佈局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集聚區,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支援開展早期硬科技投資,做好企業掛牌上市培育。推動監管政策和監管流程創新,建立常態化聯繫服務和指導機制,推進安全評估及演算法備案。加強倫理安全規範及社會治理實踐研究,開展科技倫理審查及相關業務培訓,建立高風險科技活動倫理審查結果專家復核機制。
為確保各項任務加快推進並取得實效,提出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機制創新、強化政策支撐、全面統籌實施4項保障措施。建立市級工作專班,加強協調調度。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産學研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強政策創新和財政支援力度,優化産業發展資金投入機制。加強工作支撐體系建設和資訊動態跟蹤,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四、政策亮點
一是把握“創新”的總基調。《實施方案》圍繞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求,充分考慮當前以大模型為引領的人工智慧技術産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在技術創新和底層基礎方面,強調原創理論突破和自主技術創新,在産業生態和監管治理方面,強調多舉措協同和包容審慎監管政策創新,有針對性地明確了重點方向和具體任務,進一步加強引導、優化佈局、回應關切。
二是突出“統籌”的總要求。《實施方案》圍繞構建人工智慧新的增長引擎這一主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圍繞演算法、數據、算力、場景、人才、資本、生態等方面,聚焦優勢潛力和短板薄弱環節進行系統佈局,進一步統籌了工作舉措和組織機制,撬動引導創新資源優化配置。
三是體現“務實”的總導向。《實施方案》中的每一項任務將做進一步拆解,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工作機制和三年分解的工作目標,並據此提出明確可量化的總體工作目標和總體推動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