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佈中關村示範區“1+5”系列資金支援政策(以下簡稱中關村“1+5”政策),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助力穩定經濟大盤。
中關村“1+5”政策包含5個資金支援政策文件,發佈會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園區處處長施輝陽發佈《中關村示範區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支援資金管理辦法》,介紹了該政策的主要內容,並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加強政策協同聯動 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立三十餘年來,不斷深化先行先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但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的指示要求相比,在基礎設施配套、專業平臺建設、運營服務能力、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為規範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研究制定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支援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各方面政策的協同聯動,加快打造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産業高度集聚、機制高效有力、開放創新活躍的現代化園區,更好的支撐和服務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
聚焦“三高”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支援資金管理辦法》聚焦“三高”,即高品質産業承載空間、高能級創新創業載體、高品質産業生態,重點安排了7個方面的支援內容,分別是:
支援建設高品質産業承載空間
一是支援高品質科技園區建設。圍繞中關村示範區分園主導産業定位,支援園區産業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提升園區智慧化服務管理水準,促進園區高端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
二是支援改造提升存量空間。支援合理開發利用存量空間資源,優化調整低效空間資源,打造集中連片的科技産業園區。
支援建設高能級創新創業載體
一是支援建設標桿型孵化器。支援創業服務機構在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建設和培育標桿型孵化器,組建專業化團隊,搭建開放式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開展高水準的創業輔導、早期投資、資源對接等專業化服務;支援創業服務機構培育優秀硬科技企業。
二是支援建設一流大學科技園。支援大學科技園完善運營機制,加強團隊建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推動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創業人才和企業,支撐未來産業發展。
支援培育高品質産業生態
一是支援專業化園區運營服務機構發展。支援專業化機構參與園區運營服務,創新運營機制,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引進、薪酬激勵等機制,建設專業化運營團隊,不斷提升園區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管理和服務水準。
二是支援企業在園區落地發展。支援企業按照中關村示範區分園主導産業定位,入駐分園開展新技術、新産品的研發生産活動,支撐分園主導産業集群發展,帶動提升分園産業集聚度。
三是支援園區開展創新交流合作。支援園區舉辦各類論壇會議、展覽展示、賽事路演等活動,搭建交流合作、宣傳推介、資源對接、業務協作的平臺,不斷提升“中關村”品牌影響力。
三大亮點
《辦法》突出系統觀念,注重精準支援,強化協同聯動。
(一)突出系統觀念。《辦法》堅持全鏈條佈局園區空間載體,全要素促進創新資源向園區集聚,全方位提升園區運營服務能力,強化空間、載體、機構、企業、生態等“五位一體”協同支援,形成“組合拳”,多維度、立體化推進園區高品質發展。
(二)注重精準支援。《辦法》在支援對象、支援內容、支援條件、支援方式上堅持“四個精準”,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如對高品質科技園區堅持優中選優、精中選精,科學選定支援對象,經充分凝練論證確定任務目標和支援內容,給予不超過3年的穩定支援,期間每年開展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是否繼續支援,引導園區持續提升發展水準。
(三)強化協同聯動。《辦法》注重調動申報主體、所在分園以及社會投資等“多個積極性”。在組織方式上採取分園管委會推薦方式,要求分園管委會出具書面推薦意見,並對項目資訊的真實性進行把關,對資金配套、政策支援、資金監管和企業服務等作出承諾,市區形成合力。在資金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格局,如對高品質科技園區、大學科技園、運營服務機構等均要求各方共同投入,財政資金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的一定比例,形成“杠桿效應”。
答記者問
Q:打造標桿型高品質科技園區主要支援在哪些方面?
施輝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指示要求,針對園區節約集約利用水準不高、公共服務配套不足、專業服務設施不完善、創新氛圍不活躍等問題,我們通過《促進園區高品質發展支援資金管理辦法》,更加有力發揮財政資金的精準支援和引導作用,支援高品質科技園區建設,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備、配套完善的産業承載空間,促進中關村園區高端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主要支援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支援園區建設産業服務設施。通過自建、引進或與園區內企業共建共用實驗室、中試生産線等産業服務設施,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研發、設計、測試、檢驗、中試等專業化服務。
二是支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新建或升級建設共用展廳、路演廳、高品質公共交流空間、政務服務站點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園區公共服務能力。
三是支援園區智慧化升級改造。支援採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援園區加快計算中心、算力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設施建設,建設園區大腦、數字孿生園區,不斷提升園區運營管理的智慧化、精細化水準。
四是支援存量空間資源優化提升。合理開發利用存量空間資源,優化調整低效空間資源,通過“騰籠換鳥”等方式進行改造提升,打造集中連片的科技産業園區。
五是支援專業化園區運營服務機構發展。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引進、薪酬激勵等機制,建設專業化運營團隊,提升市場化運作水準,開展園區管理、産業促進、招商服務等工作,不斷提升園區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管理和服務水準。
六是支援園區開展創新交流合作。支援園區主辦或承辦各類論壇會議、展覽展示、賽事路演等活動,搭建交流合作、宣傳推介、資源對接、業務協作的平臺,營造創新文化氛圍,不斷提升“中關村”品牌影響力。
此外,我們也支援標桿型高品質科技園區在完善管理運作機制、提升産業促進服務能力、增強園區整體創新實力、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集聚一流創新資源要素、培育特色主導優勢産業、提高節約集約發展水準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打造符合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要求的高品質科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