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管理辦法(修訂版)》解讀

日期:2022-07-04 12:20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管理辦法(修訂版)》(京科發〔2022〕10號)(以下簡稱“新星計劃”)已於日前正式印發。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修訂背景

  新星計劃設立於1993年,旨在培育壯大首都青年科技人才隊伍,聚焦35歲以下從事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援其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是科技界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青年人才計劃。實施近三十年來,新星計劃對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成才、推動首都創新驅動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高層次科技人才的“蓄水池”。

  2021年9月底,中央召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強調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支援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對全方位人才培養、引進、使用進行了部署,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指南。2021年11月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會議,要求切實增強以首善標準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的責任感、使命感,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落實。

  近年來,在新星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收到希望擴大新星支援規模、加大交叉課題支援力度以及對創新團隊的支援等反饋建議,亟待進一步修訂完善。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為落實中央及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打造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在《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管理辦法》(京科發〔2017〕65號)基礎上進行了修訂,旨在進一步提升惠才政策的適用性、精準度和整合力,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發現、培養、服務優秀青年人才,為北京率先建成高水準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二、對象範圍

  新星計劃包括創新新星和創業新星兩類,主要面向35周歲以下(女性放寬至37周歲),在京從事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工程技術研發的青年人才。該計劃每年開展一次推薦評審,主要支援優秀青年人才開展前沿科技攻關、跨學科跨領域交叉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

  三、主要內容

  (一)以人才需求為導向,突出青年人才培育重點

  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為指引,聚焦支援“四個佔先”“四個突破”和高精尖産業“雙引擎”等領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新星重點選拔和培養一批有潛力的青年科技骨幹,支援其提升科學素養、前瞻性判斷能力、團隊組織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促進其儘快成長為科技領軍人才。創業新星重點選拔和培養一批處於創業起步階段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援其開展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推動北京的科技和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動力。

  (二)以精準支援為抓手,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搭平臺

  對入選青年人才實行“一次入選、周期培養、持續服務”。給予人才及項目一次性經費支援,創新新星培養期不超過3年,給予每人不超過50萬元經費支援;創業新星培養期不超過2年,給予每人不超過60萬元經費支援;交叉合作課題資助期不超過2年,給予每個課題不超過50萬元經費支援。同時,鼓勵入選人員參與或承擔北京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重點科研創新平臺和重點學科建設,推薦申報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等。通過舉辦“星光璀璨 築夢北京”科技人才系列交流活動,為入選人員搭建交流成長平臺。

  (三)以機制創新為手段,進一步放大政策惠才效用

  在推薦方式上,探索實行舉薦制,允許專家聯合推薦,且不佔單位推薦名額;在經費使用上,實行“包乾制”管理,採取負面清單管理、經費使用過程充分放權、建立結果導向評價機制、實施項目負責人承諾制等;在入選人才類別上,明確支援工程技術人才,入選比例不低於20%;支援跨界合作,鼓勵入選人才開展交叉合作課題研究,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合作、不同領域的融合創新、創新和創業人才的合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産學研融合發展。

  四、辦事指引

  以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佈的通知為準,有關申報流程初步安排如下:

  1.發佈通知。通過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官方網站發佈年度申報通知,明確材料提交要求及時限等。

  2.形式審查。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符合申報條件、材料簽章齊全的為有效申報人。

  3.初審。採取材料評審形式,按照專業領域進行分組評審,産生進入會議評審環節的人選。

  4.會議評審。採取答辯形式,按照專業領域進行分組評審,産生擬入選人員名單。

  5.審定。根據會議評審意見,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行政辦公會審定擬入選人員名單後,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

  6.公示發佈。將審定通過的擬入選人員名單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根據公示結果發佈入選人員名單。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