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發佈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全産業鏈開放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在全國率先實現新型數據交易模式的實踐落地,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建設開展,長安鏈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市數字經濟規模高速擴張的同時,也將全産業鏈開放激發新活力。近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發佈《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將構建數字技術創新生態,超前佈局6G、未來網路、類腦智慧、量子計算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
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3873.6億元,同比增長7.2%,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1.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8.7%,佔數字經濟比重接近60%。
這背後,是數字技術的不斷積累與突破。“技術讓數字經濟強起來,打造數字技術新優勢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説,《方案》明確提出提高數字技術供給能力,構建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等舉措,包括集中突破高端晶片、人工智慧、關鍵軟體、區塊鏈、隱私計算、城市空間作業系統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超前佈局6G、未來網路、類腦智慧、量子計算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支援區塊鏈先進算力平臺和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拓展應用,吸引國內外開源項目與機構在京落地,形成以公共平臺、底層技術、龍頭企業等為核心的多樣化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等。
這份《方案》還進一步加大了數據開放共用的力度。在《方案》推動下,金融、醫療、交通、位置、空間、科研等領域數據專區將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數字醫療、數字金融、工業等領域的數據共用空間將面向行業組織或第三方機構開放建設。
2021年3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截至目前,北數所已引入數據産品500余項,數據交易調用量超過1300TB。這意味着,數據也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進行分類定價和交易。
北京下一步如何為數據交易保駕護航?《方案》明確將開展數據資産登記和評估試點,支援市場主體採取直接交易、平臺交易等方式依法開展數據服務和數據産品交易活動,探索數據跨境流動服務,建設數據跨境服務中心,爭取國家授權北京率先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初評工作,推動數字貿易港在跨境數據流動領域的國際合作。
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已經跑起來約300輛“無人車”。2022年2月,全球首個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DAIR—V2X在京發佈。這正是數字經濟場景落地的縮影。為進一步推動北京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提速前行,《方案》提出,要持續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建設,實現更大區域、更多場景聯網聯控。
此外,《方案》還對包括科技研發和知識生産、工業網際網路、數字醫療、數字金融、智慧城市等在內的應用場景提出了針對性支援舉措,比如支援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共性平臺,推動區塊鏈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基於個人碼搭建個人健康資訊檔案,鼓勵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區塊鏈、隱私計算方式共用業務數據等。
“《方案》將推動本市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發數字經濟活力,構建數據驅動未來産業發展的數字經濟新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北京標桿’。”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