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關於《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的政策解讀

日期:2022-05-30 21:57    來源: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分享:
列印
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支援北京開展“兩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動我市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我局組織編制《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一、總體考慮

  在《方案》編制過程中,我們梳理分析國內外數字經濟政策舉措,實地走訪數字經濟相關企業30余家,召開相關企業、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律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座談會10次,先後兩次徵求相關委辦局和主要區的意見建議,形成研究報告和政策措施。《方案》力求解決數字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政策、機制、標準等全産業鏈開放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主要把握以下五點:

  一是突出數據要素,以數據鏈貫穿“數字經濟”全鏈條。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為引擎,以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採用數據鏈、産業鏈並行方式梳理數字經濟發展的共性與垂直領域的個性問題。其中,數據鏈涵蓋數據“聚、通、用、管”全生命周期,包括數據採集、加工、共用、開放、登記、評估、交易等環節;産業鏈側重數據發展需求較迫切的垂直行業,包括科技研發和知識生産、工業網際網路、智慧網聯汽車、數字醫療、數字金融、智慧城市以及交易流通為主的數據服務産業等。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力求解決企業發展主要訴求。按照“小切口、快落地、先易後難”的原則,針對數據規模擴容和品質有待提升、數據共用和開發利用缺乏制度保障、數據交易制度規則尚不完善、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和要素支撐不足等問題,提出兩到三年內可落地,且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策,形成激活數字經濟全産業鏈的實施路徑。

  三是注重銜接互補,與其他規劃共築“一盤棋”形成合力。《方案》聚焦數字經濟全鏈條發展的關鍵議題,注重與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實施方案、“十四五”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數字經濟地方立法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做好與數字貿易示範區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的錯位協同,同時為即將出臺的《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進行政策性探索。

  四是體現多維開放,力爭形成數字經濟領域改革創新的北京標桿。對標國際國內先進規則,以數字經濟産業鏈的關鍵環節開放帶動改革創新,以“對內為主”,重點呼應國家“十四五”期間決策部署和重點任務,力求在北京先行先試;同時“兼顧對外”,爭取在數據跨境等方面率先形成創新成果。

  五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方案》以數字安全為前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構建保障數據安全的系統能力,落實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加強新業務、新業態風險防範,以科技手段賦能監管創新,探索包容審慎的新型監管機制。

  二、主要內容

  以“數據驅動、開放創新、應用牽引、安全發展”為原則,研提6個方面、22條改革措施,努力打造數據驅動的數字經濟全産業鏈發展高地。具體如下:

  一是加速數據要素化進程。推進數據採集處理標準化,組建數字經濟標準委員會,實施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開展數據資産登記和評估試點,建設數據資産登記中心,探索將數據資産納入資産管理體系。

  二是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突破。積極推動增值電信業務對外開放,持續加大數據開放共用力度,促進數據交易繁榮健康發展,逐步健全數據資産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完善數據跨境流動服務。

  三是打造數字技術新優勢。集中突破高端晶片、人工智慧、關鍵軟體、區塊鏈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超前佈局6G、未來網路、類腦智慧、量子計算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吸引國內外開源項目與機構在京落地,形成以公共平臺、底層技術、龍頭企業等為核心的多樣化數字技術創新生態。

  四是賦能重點産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研發和知識生産産業發展,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和區塊鏈融合發展,探索出臺工業軟體、基礎軟體首版次應用獎勵、保險補貼等措施;加快推動智慧網聯、數字醫療、數字金融、智慧城市等産業發展。

  五是加強數字經濟治理。完善數字經濟安全體系,建立安全評估機制,提升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推動隱私計算技術産業化,探索在京建設國際開源社區;完善企業合規體系建設,引導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探索沙盒監管機制,推動網際網路3.0示範區建設。

  六是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支撐。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參與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積極申報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支援設立數字經濟創投和産業發展基金;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引進數字經濟領軍人才;落實數據知識産權保護工程,樹立數字經濟全産業鏈包容審慎監管和容錯理念。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