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本市養老助餐新政分別推出就餐補貼和運營補貼 “供需並補”讓老人吃好“暖心飯”

日期:2022-05-18 09: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為加強養老助餐服務“保基本”能力,本市再次出臺優惠政策。市民政局日前舉行新聞發佈會,對《關於提升北京市養老助餐服務管理水準的實施意見》進行解讀。根據這一文件,無論是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就餐,還是養老助餐點提供服務,都將獲得政府補貼。

  《實施意見》中,加大養老助餐服務資金支援成為一大亮點。根據文件,本市將通過給予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就餐補貼、給予養老助餐點運營補貼等方式,提升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就餐獲得感,促進養老助餐點可持續運營。

  “結合財政經濟狀況和老年人養老助餐服務需求,補貼採取‘供需並補’的思路。”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説。根據《實施意見》,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在養老助餐點獲取午餐或晚餐的,每人每天將給予5元就餐補貼。就餐補貼在老年人給付就餐費用時自動扣減,就餐消費額度超過5元時方可享受。

  需要説明的是,就餐補貼是面向基本養老服務對象,並不是面向全體老年人。據了解,基本養老服務對像是指具有本市戶籍的城鄉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以及其他家庭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老年人。目前,全市居家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有26萬人。

  “將養老助餐服務補貼的對象定位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主要是考慮他們面臨的經濟和身體方面的困難。對於其他老年群體,我們主要通過滿足就餐便利性、豐富性角度進行統籌規劃。”李紅兵表示,這樣的補貼方式是根據北京市經濟發展水準和財政能力,經過反覆論證和測算確定的。

  根據《實施意見》,對於養老助餐點,可按實際助餐人數給予每人每天3元的運營補貼。李紅兵説,運營補貼是根據實際助餐人數進行補貼,人數統計不僅限於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為什麼還要給予養老助餐點運營補貼呢?原來,養老助餐服務在實際經營中,運營成本高,服務對象體量卻要遠遠小於一般社會餐飲企業;老年人對服務品質要求高,消費能力不足、支付能力弱;養老助餐服務風險高,收益與付出卻不成正比。為撬動養老助餐服務消費,促進養老助餐點可持續運營,本市提出對養老助餐點給予運營補貼。

  目前,全市已發展1000多家養老助餐點。根據新的養老助餐政策,老年人每天刷一次卡,政府就會給養老助餐點一次運營補貼,從而鼓勵養老助餐點更好地提供服務。李紅兵表示,這項補貼雖然給了養老助餐點,但也可以使老年人間接受益。

  為加強養老助餐服務“保基本”能力,提高市場化、便利化、多樣化水準,《實施意見》還提出,鼓勵國有企業、優質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養老助餐服務。文件提出,養老助餐點須制定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食譜並每週更新,有條件的還要提供符合相關標準的老年營養餐。餐品類型應逐漸覆蓋至咀嚼吞咽困難的失能老年人、需慢性病飲食干預的老年人,還要照顧到少數民族等有特定飲食習慣的老年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