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建立“大手拉小手”産業生態《“十四五”時期豐台區軌道交通産業發展規劃》正式發佈

日期:2022-03-02 14:09    來源: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列印
字號:        

  “軌道交通産業總體收入突破3500億元”“企業總數超過240家”“研發人才數量達到1.5萬人”“以豐臺園為核心,構建創新空間格局”……近日,從豐台區獲悉,《“十四五”時期豐台區軌道交通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佈。根據《規劃》,豐台區將緊抓軌道交通智慧化發展時代機遇,建立“大手拉小手”産業生態,完善自主創新體系,産業和空間有效匹配,堅持國內國際“雙迴圈”,推動豐臺軌道交通産業再上新臺階。

  據悉,軌道交通是豐台區特色主導産業,涵蓋了從科技研發、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裝備研製到運營維護的全産業鏈條,豐台區擁有軌道交通企業180余家,其中,總收入億級以上54家,十億級以上22家,百億級以上4家。收入從2015年開始連續六年突破千億元,在全國各大軌道交通産業基地中遙遙領先。作為北京市發展軌道交通産業的主要承載區,豐臺形成了以中關村豐臺園為核心的軌道交通産業聚集區,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産業發展基地。“十三五”期間,豐臺軌道交通企業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3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5項,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標準總計310余項,軌道交通産業利潤總額增加了約100億元,年均增速為13.5%,軌道交通産業已成為豐臺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增長點。

  “十四五”時期,豐臺將加快自主創新、促進軌道交通産業升級、創造産業發展新動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規劃》提出,到2025年,豐臺軌道交通産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産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産業生態體系成熟完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産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豐臺軌道交通産業總體收入突破3500億元,軌道交通企業總數超過240家,軌道交通産業研發人才數量達到15000人,産業創新平臺數量突破40家,研發費用較2020年實現翻番,每人平均發明專利數較2020年增加20%,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形成3-5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

  據豐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豐臺將以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為出發點,在北京市整體框架下謀劃豐臺軌道交通産業發展,聚焦通信信號、工程技術、運維服務等環節,實現與國內其他産業基地的錯位發展。同時推動區內企業加強合作,促進産業上下游聯動,建立“大手拉小手”的産業生態,實現協同發展。

  圍繞總體目標,《規劃》提出了“打造産業聚集發展高地”“打造産業關鍵技術體系”“打造資源要素聚集平臺”“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升空間承載力”“提升國際影響力”六大方面重點任務。豐台區將鞏固産業優勢,培育百億龍頭企業,推動存量企業的智慧化升級,推動以大帶小,加強企業聯動,提升産業發展的競爭能力和品質效益。將打造産業關鍵技術體系,其中包括積極開展智慧列車安全保護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提高軌道交通智慧運維保障水準,提高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和技術水準等方面。

  此外,針對全國領先的軌道交通産業聚集區中關村豐臺園,《規劃》提出將組建豐臺園開發建設平臺,加強産業空間的統籌,為軌道交通産業發展提供充足空間。以豐臺園為核心,構建東區、西區為引領,新擴區域為補充的創新空間格局。東區打造軌道交通企業總部辦公區,佈局設計研發、科技服務和管理決策等功能業態;西區聚焦軌道交通數字産業化發展,打造成為中關村數字經濟創新社區,佈局國家級産業創新平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