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北京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加快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也是持續深化機構改革成果,推動市場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總體安排,對標《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戰略部署,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編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經市政府批准發佈。
二、《規劃》出臺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規劃》是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市級專項規劃之一,是邁進新時代後北京市場監管工作的首部五年規劃,是指導2021-2025年北京市場監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明確了規劃背景、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十四五”時期全方位推進北京市場監管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三、《規劃》明確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構建統一高效有序安全的國內大市場、推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全力服務“四個中心”建設,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四、《規劃》確立了哪些基本原則?
“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場監管工作必須時刻遵循五大基本原則,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服務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監管和堅持系統觀念,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服務發展是重要使命,改革創新是根本動力,依法監管是履職要求,系統觀念是思想和工作方法。
五、《規劃》設定了什麼樣的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高標準市場體系相適應、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實現經濟充滿活力、秩序規範公平、創新活躍強勁、供給優質高效、消費安全放心、支撐有力完備,市場治理水準走在全國前列。
六、《規劃》對重點任務是如何佈局的?
《規劃》對重點任務明確了“1+3+4”的工作格局,即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持續營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優質高效的供給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強化法治、組織、技術和共治四大支撐,努力構建覆蓋全周期、打通全鏈條、統籌全方位、凝聚全社會的“四全”監管體系,提升擴大高水準開放、實現高效能監管、提供高品質服務、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四高”監管效能。
七、《規劃》在落實首都重點工作方面明確了哪些任務?
“十四五”時期,將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積極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推動“五子”聯動、一體推進。
深入實施首都標準化戰略,完善各類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知識産權執法保護,聚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深入探索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措施,高標準護航“兩區”建設。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完善平臺經濟監管規則,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全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暢通多元化消費糾紛解決渠道,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和消費環境建設,積極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嚴格執行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鞏固無證無照經營和“開墻打洞”治理成效,推進京津冀市場監管共治,加快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縱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此外,還將壓實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重點任務,抓牢常態化疫情防控。
八、“十四五”時期在深化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方面將有哪些重要舉措?
一是推進市場主體登記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構建以信用承諾為基礎、以形式審查為原則的市場主體登記體系,開展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試點,分類推進變更登記改革,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渠道,我市市場准入制度將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全面推廣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十四五”末電子營業執照總應用量將突破1億次。
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縱深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實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持續推進市場監管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實現“一諾即準營”。以“一次辦好”為標準深化市場監管許可事項“證照聯辦”改革,實現申請營業執照和辦理行政許可材料一次提交、並聯審批。
三是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打造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實現市、區兩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深度全部達到四級(含)以上,“全程網辦”事項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推進政府端電子印章在網辦政務服務事項中100%應用,推動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四是全方位服務市場主體發展。聚焦企業訴求,落實重點企業“服務包”,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健全小微企業名錄製度,服務和保障民營企業創新規範健康發展。引導技術機構面向市場提供技術培訓、標準服務、工藝設計、品質把關、産品定型、認證檢驗等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大力推動廣告産業健康發展。
九、“十四五”時期在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方面將有哪些重要任務?
一是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規則,統籌做好增量審查和存量清理,堅決清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符合條件的政策措施報備制度,推動各部門將公平競爭審查納入政府部門依法行政考核。組織開展公平競爭政策措施抽查檢查,並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
二是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拳查處原料藥、醫療器械等民生熱點領域壟斷行為,加大對重點領域利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糾正力度,建立完善重點領域反壟斷合規指引,嚴厲打擊市場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賄賂、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堅決整治違規涉企收費。
三是強化平臺經濟和廣告規範治理。制定平臺企業市場監管領域主體責任清單,加強部門間資訊聯動、監管協同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推進落實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強化跨平臺聯防聯控,建立全市統一的平臺經濟監管平臺。堅持廣告導向監管,突出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醫療、食品、房地産、金融投資等重點領域提升監測能力,規範網際網路廣告發佈行為。
十、“十四五”時期將如何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一是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制度體系。推動構建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市區分級監管的綜合監管體制,從市場主體視角出發,探索以業態為應用場景開展檢查、評價,構建以“風險+信用”為基礎、“分級分類+協同”為關鍵、“科技+共治”為驅動的監管模式,實現綜合施策、綜合施治。
二是精準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對一般行業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推進常態化部門聯合抽查,涉企“雙隨機”檢查事項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重點領域,落實全覆蓋重點監管。按照鼓勵創新原則,在堅守品質和安全底線同時,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
三是深入推進信用監管。構建體系健全、運作順暢的信用監管長效機制,深入推進資訊公示、信用承諾、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信用修復等工作,依法依規實施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強化企業作為信用主體責任人意識,鼓勵社會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信用評價。
四是有效開展風險監管。深化“網際網路+監管”,積極開展市場監管領域風險監測、識別、預警。實施進京食用農産品溯源管理,以氣瓶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品質安全追溯體系,提升安全風險防控水準。
五是積極推動智慧監管。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智慧監管項目建設,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小化,推動監管由粗放式向精準式、由被動式向主動式、由管控式向治理式轉變。積極探索實施遠端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
十一、“十四五”時期將如何有效推動高品質發展?
一是保持標準化領先優勢。制定實施面向2035年的首都標準化戰略,大力建設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的標準體系,組織制修訂800項以上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高品質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北京標準,支援提升標準國際化水準,擴大先進適用團體標準有效供給,打造40家以上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
二是推動品質全面提升。健全品質工作機制,推廣先進品質管理方法,推動企業提高品質管理水準和市場競爭力,強化消費品和服務品質統計監測,促進産品和服務品質水準全面提升。
三是夯實創新品質基礎。推動品質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協同服務、綜合應用和共建共用,加強市區兩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太、高端智慧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佈局建設5個國家級和10個市級産業計量測試中心。鼓勵中小微企業運用品質認證手段強化品質管理,持續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
四是培育優秀品質品牌。鼓勵企業打造消費者認可的名優品牌,積極參與國家品質獎勵評選活動,樹立品質品牌標桿,帶動全市品質管理水準整體躍升,提升“北京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十二、“十四五”時期將如何改善消費環境?
一是加強食品安全閉環管理。遵循“四個最嚴”要求,突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嚴控輸入型和系統性風險,落實“處罰到人”要求,壓實市場主體責任,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開展食品安全評議考核,組織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提高食品全鏈條品質安全保障水準,全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十四五”時期我市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將保持在98.5%以上。
二是構建藥品安全監管體系。樹立“大安全”觀,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分工明確的責任體系、京津冀一體化協作體系,構建協同高效的組織運作體系,健全藥品安全制度規範,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保障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全面排查藥品風險隱患,強化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嚴密高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十四五”時期,我市藥品抽檢合格率將保持在99%以上。
三是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作。推進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機制、企業信用責任約束激勵機制建設,聚焦電梯、危險化學品相關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深化電梯維護保養模式和檢驗檢測方式改革,完善電梯安全監管責任體系。
四是防範産品品質安全風險。完善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建立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資訊採集機制,加強風險監測和分析評估,推動落實部門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責任,對品質問題突出的産品、區域強化專項治理。
五是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水準。推動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首都消費環境建設新格局,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集中力量破解消費領域痼疾頑癥,強化合同行政監管,加大侵權假冒行為打擊力度,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更好發揮消協組織公益性作用,提升人民群眾對消費環境的滿意度。
十三、“十四五”時期在加強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方面將有哪些舉措?
為深化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規劃》中還包括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規劃》作為子規劃,提出要構建合成化的執法組織體系、規範化的執法辦案體系、系統化的執法制度體系、智慧化的執法支撐體系,並推動落實加大競爭領域執法力度、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維護放心消費環境、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凈化網路交易環境、強化首都功能服務保障、加強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深入開展執法宣傳等“八大任務”,有力維護首都市場秩序,為首都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十四、“十四五”時期將在提升市場監管能力方面採取哪些舉措?
一是強化法治支撐。健全法治體系,嚴格公正執法,提升執法能力,提高監管法治化規範化水準。
二是強化組織支撐。深化機構改革成果,完善各項運作機制,抓好隊伍建設。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構建統一的市場監管數字化格局,完善新一代數字化安全防護和運維保障體系,增強市場監管科技化水準。
四是強化共治支撐。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和力量,加強政府協同監管,壓實市場主體責任,拓展社會監督渠道,構建市場監管治理新格局。
十五、與《規劃》配套的重要行動計劃有哪些?
為配合《規劃》實施,將啟動五大行動計劃,分別是北京市廣告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計劃、計量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和市場監管數字化體系建設行動。
十六、《規劃》實施有哪些保障措施?
共有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分別是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組織實施、加強工作宣傳和加強督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