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社區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範7月1日起實施 新建菜市場不宜小於500平方米

日期:2021-04-08 09:0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北京市地方標準《社區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範》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上發佈,新規範將從7月1日起實施。依據新規,社區菜市場食品安全可追溯;菜市場宜實行統一電子結算,可採用老年卡、電子支付等便民方式結算。

  “分類垃圾桶”成標配

  社區菜市場該建多大?按何種標準設置?規範提出,新建菜市場建築面積宜按每千人50平方米-100平方米標準規劃配置,不宜小於500平方米。應按服務半徑不小於800米,服務人口0.5-2萬人左右的標準配置。

  考慮到部分消費者的停車需求,“停車區”被寫入了規範中。其中,新建、改造菜市場應規劃臨時卸貨場和非機動車停放區,並有明確標識。有條件的市場宜根據市場規模設置機動車停放區,有條件的市場還可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充電設施。不過,考慮到消防安全,規範明確提出,室內不應為電動自行車、叉車等電動車充電,且不應停放。

  “垃圾分類”也被寫入了即將實施的規範中。規範提出,社區菜市場應按垃圾分類要求配置廢棄物收集容器。每個攤位應設置密閉式垃圾桶或垃圾箱,有條件的應配備封閉的垃圾分類處理間。

  新建市場應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已建成的市場廚余垃圾産生量每日達到10桶及以上的(以每桶240L容量計),應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廚余垃圾産生量未達到每日10桶的,宜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同時,宜推行“凈菜上市”,從源頭加強監管,控制廚余垃圾産生量。

  可用老年卡等方式結算

  規範還對社區菜市場內的佈局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蔬菜經營區營業面積不應少於市場總營業面積的1/3。食品攤位的設置應做到生熟食品分開,鮮活食品和其他食品分開,預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分開,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分開。熟食品、醬菜調味品、品牌專營食品、清真食品及需現場加工的食品等應設專間經營。

  新規範特別將此前老規範中有關“活禽加工”的內容全部刪除,明確規定“場內不應經營活畜禽”。

  在結算和線上購物方面,菜市場宜實行統一電子結算,可採用老年卡、電子支付等便民結算方式。此外,有條件的菜市場宜開設線上服務區。

  實行“先行賠付”制

  社區菜市場的食品安全有保證嗎?食品可追溯嗎?規範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貯存管理制度、衛生責任制度、安全保衛制度、商品抽檢制度、垃圾分類日常管理制度、計量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用水用電制度、防汛管理制度、應急管理制度、經銷商檔案管理制度、市場承諾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投訴制度等。

  例如,應對所有入場經營者設立信用檔案,發現失信違規、違法經營或商品品質問題時應記錄在冊,並公示。

  在處理消費糾紛投訴時,一旦出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現象,應儘量現場解決。對顧客造成實質性損失的,菜市場應先行賠付。對顧客投訴應及時受理並處理,並向當事人反饋處理結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