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實施意見》 本市新一輪“疏整促”專項行動啟動

日期:2021-02-06 09:5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社區裏有沒有配上老年餐桌?住宅小區本該配套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用沒用上?老百姓身邊的學校、醫院資源好不好?有沒有、用沒用、好不好,這簡單的三個問題正是北京新一輪“疏整促”專項行動要辦的民生實事。

  在2月5日舉行的新一輪“疏整促”實施意見發佈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關於“十四五”時期深化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對專項任務內容進行了優化調整,啟動實施十方面25項任務。

  有沒有

  今年安排1000個老年餐桌

  “新一輪‘疏整促’突出民生優先,聚焦百姓身邊事兒,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尺規。”李素芳説,對於民生問題,首先要聚焦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比如,在基本實現便民服務功能全覆蓋的基礎上,針對老年人吃飯不便的問題,採取多種形式發展老年餐桌,2021年計劃安排老年餐桌1000個;針對體育健身場所不足的問題,適量配建體育健身設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

  此外,本市也將營造宜游空間,推進棋盤路網林蔭化改造,增加綠蔭覆蓋,2021年擬建設20條左右的林蔭路;打造全新濱水空間,比如西南二環水系周邊人口密集,將通過增設下河梯道和臺階等措施,連通濱河步道,增補市民休憩空間。

  實施留白增綠860公頃

  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4%,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7平方米。

  這也給新一輪“疏整促”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介紹,2021年全市計劃實施留白增綠860公頃。其中,在中心城區建設一批城市公園,緩解中心城綠地不足的突出問題;在郊區新城因地制宜實施大尺度綠化,進一步完善城市綠色空間結構;在通州及副中心大力推進城市綠化建設,提高綠化水準;在生態涵養區按照集中連片、填平補齊、連接碎片化資源的要求,實施高品質造林綠化。

  高大偉説,按照建設寧靜宜居的“花園核心區”、均衡普惠的“公園中心城”的目標,本市將提升老城綠色生態品質,持續完善兩道綠化隔離地區公園格局,開展建設一批城市公園和大尺度綠地。

  用沒用

  全面摸排小區配套應建未建

  困擾很多老百姓的住宅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移交等“用沒用”的難題是新一輪專項任務的攻克重點。

  “部分項目中的配套醫療、教育、社區綜合服務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存在應建未建、應交未交等問題,使用功能得不到實現,項目品質和群眾生活的舒適度、便捷度受到一定影響。”市住建委副主任張國偉説,市住建委已於2020年12月開展了摸排工作,共排查出2007年以來項目配套問題近70項(處),建成未移交佔絕大多數。今年下半年將開始排查2007年以前的居住項目,實現全面梳理,縱深推進。

  據介紹,市住建委已經將先期摸排問題中的24項(處)納入了2021年度的治理任務,並將任務分解到各區,先行先試,計劃於年底前完成治理。對於剩餘的40余項(處)和後期摸排發現的問題,將一併納入“十四五”期間“疏整促”任務進行專項治理。“正在與市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居住項目配套設施建設移交管理辦法,固化長效機制,確保配套設施與住宅同步建設、同步達到交用條件。”張國偉説。

  23個徵拆逾期未安置項目年底進入解決通道

  本市將強力推進逾期未安置項目清理。“房屋徵收拆遷逾期未安置問題關係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張國偉説,截至2020年底,全市88個逾期未安置項目中,65個項目的難點堵點問題已基本解決,進入正常建設周期,涉及近4萬戶。

  剩餘項目的難題如何破解?記者獲悉,“十四五”期間,市住建委將發揮市級工作專班作用,加強督導協調剩餘23個項目,多措並舉,力爭今年底23個逾期未安置項目進入解決通道。同時,還將梳理各區“12345”市民熱線“接訴即辦”群眾反映強烈的逾期未安置項目,納入全市第二批清理工作計劃,繼續做好清理工作;督促各區梳理逾期項目中滯留戶訴訟情況,加強案前案中準備工作,推動案件快裁快執,切實維護逾期未安置群眾合法權益。

  好不好

  同仁醫院崇文門院區將壓縮床位

  新一輪的“疏整促”還將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過去4年,天壇醫院實現整體搬遷、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工程完工投用,友誼醫院等7個市屬醫院在核心區外建設新院區,北京城市學院整體搬遷、一址辦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等5所市屬高校新校區加快建設,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3萬名學生入住新校區。

  今後5年,北京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將在市域內均衡佈局。李素芳介紹,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新校區將建成投用,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等一批綜合醫療設施建成投用,推動佑安醫院、安定醫院新院區建設,調整中心城區老院區功能,提升衛生健康服務品質。

  “‘十四五’時期,東城區將積極配合市級部門推進口腔醫院遷建,壓縮同仁醫院崇文門院區床位,協助做好疏解善後工作。”東城區常務副區長王清旺説。

  故宮周邊院落將申請式退租

  隨着新一輪“疏整促”的推進,老城也將迎來新變化。王清旺透露,“十四五”時期,按照“居民申請、政府引導、企業實施”的原則,有序推進簡易樓騰退改造,試點開展危舊樓房改建;啟動鐘鼓樓周邊、故宮周邊院落、三眼井等片區申請式退租,完成2200戶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和不少於1000戶修繕,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居住條件。

  在重點區域,東城區將開展故宮周邊和王府井地區整治提升,推進北大紅樓及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周邊環境整治提升;以老城整體保護理念推進前門地區整治提升,深入挖掘並傳承京味兒文化;實施平安大街建築風貌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整體品質。

  朝陽區常務副區長崔小浩介紹,朝陽區將全面提高CBD、望京區域國際化發展品質;加快推進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及週邊的拆遷騰退,持續改善交通環境,大力實施綠化美化;開展奧林匹克公園等冬奧會服務保障區域環境整治,提高景觀水準和服務保障能力;改造提升三里屯等核心商圈,構建亮馬河-壩河國際風情商業帶。

  核心區強化管理日租房、網約房

  記者注意到,新一輪任務突出分區施策,建設功能優化的高品質城市。李素芳説,未來五年,核心區要圍繞降低“四個密度”,細化制定疏解任務清單,全面推進重點景區門票預約制,推進景區限量預約、分時游覽、優化游客流向,加強住宿業治理、提升住宿業品質,強化“日租房”和“網約房”的管理,推進傳統商圈、商場轉型升級,加強建築規模管控,繼續推動核心區平房院落申請式騰退和共生院改造,繼續實施電力、路燈等架空線入地,治理城市“蜘蛛網”。

  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要加強城市修補、強化品質提升;要增強平原新城綜合承載能力,改善生態涵養區人居環境水準。同時,加強重點區域品質提升,圍繞“兩軸”、中央政務和重大活動保障開展綜合治理,提升鐵路沿線、城市主幹路、重點廊道環境品質,加強跨區交界地區治理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