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印發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現將《行動計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行動計劃》的背景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産業競爭的制高點和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疫情之後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根基,統籌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高標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中關村示範區發展數字經濟具有領先優勢,在技術創新、産業培育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經初步測算,2019年,中關村數字經濟總收入達到3.01萬億元,佔示範區總收入的45.3%,同比增長18.3%。中關村初步形成國際領先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是數字經濟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積體電路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為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在深化創新驅動、促進高品質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為全國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示範引領,特製定《行動計劃》。
二、《行動計劃》的主要特色
《行動計劃》明確未來三年示範區數字經濟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通過實施六項主要任務,在技術、産業、應用、集群、生態和規則等方面實現引領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強化中關村創新技術供給能力。瞄準數字經濟新機遇,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中,把握國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總要求,對標對表北京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引導中關村企業發揮技術創新優勢,不斷輸出創新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二是明確重點發展的十大新業態。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特別是疫情帶來的新變化新機遇,明確提出工業網際網路、新零售、智慧教育等十大重點發力的新業態,引導頭部企業發揮市場資源優勢,積極拓展新業務,佈局新賽道,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三是全面構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生態。佈局七大創新場景,推動新技術新産品圍繞需求加快應用賦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龍頭企業引領、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的企業創新集群。集聚中關村示範區人才、金融、空間要素資源,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四是探索創新數字經濟政策環境和治理規則。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先行先試“試驗田”作用,圍繞數據要素流動、新業態新模式監管、數字經濟開放合作等重點環節,優化政策環境,完善治理規則,激發創新活力,探索數字經濟時代創新治理的新模式。
三、《行動計劃》明確的發展目標
到2022年,中關村示範區數字經濟企業總收入規模超過4.6萬億,年均增速不低於15%。圍繞算力提升、演算法優化、數據採集傳輸和重點行業融合應用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應用創新技術,構建便捷高效的技術適配體系,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的前沿技術形成一定規模的産業生態。面向工業網際網路、協同辦公、新零售等重點領域,加快培育10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型領軍企業、100家獨角獸企業和國內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涌現出一批科技創新企業,數字經濟企業集群式發展優勢凸顯。加快開放一批示範應用場景,支援一批數據交易平臺、中試基地、産業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探索、試點落地一批創新政策,進一步營造符合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良好産業生態和政策環境。
四、《行動計劃》實現六大領域全面引領
一是夯實數字經濟創新底座,實現技術引領。圍繞積體電路、人工智慧、5G和傳感物聯、資訊安全等技術,強化算力、演算法、數據、安全等技術創新,推動新基建中關村方案供給和前沿技術交叉融合創新。
二是拓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實現産業引領。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協同辦公、新零售、網際網路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智慧農業、智慧生活和數字文旅十大新業態。
三是建設數字經濟新場景,實現應用引領。結合中關村示範區優勢資源,重點建設智慧城市、“科技冬奧”、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醫院、智慧民生和京津冀協同七個新場景。
四是培育數字經濟企業矩陣,實現集群引領。包括實施平臺型企業旗艦計劃,獨角獸和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計劃,加大對科技創業企業培育力度,開展數字經濟夥伴培育計劃,形成有梯度,可銜接的企業培育體系。
五是優化創新資源要素配置,實現生態引領。包括發揮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體系作用、佈局建設數字經濟特色園區、加強人才培養交流、創新資本支援等。
六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實現規則引領。包括提高數據要素配置流通能力、創新數字經濟監管理念、加強數字經濟監管政策創新、支援數字經濟精準監管和智慧監管、深化數字經濟開放發展五方面。
五、《行動計劃》的實施保障舉措
一是加強組織保障,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調動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性,廣泛參與、共建共用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成果。
二是集聚創新資源,加強技術、數據、人才、資本等要素“橫縱協同”,在項目謀劃、市場推廣、創新合作等方面加強協作。
三是加大資金支援,支援數字經濟關鍵領域重點平臺、重大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發揮作用,滿足企業發展多元化融資需求。
四是加強督辦及宣傳,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加強政策解讀與宣傳引導,營造數字經濟良好創新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