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我國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隨着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推進,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開發應用,北京對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作為一個新職業,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專業技術能力,但由於屬於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沒有合適的職稱晉陞渠道,缺乏規範的行業資格評定標準,影響到技術交流合作和人才職業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增設人工智慧職稱專業,暢通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職業發展通道,為北京集聚和培養吸引凝聚更多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推進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三、主要內容
(一)“納入工程技術系列、覆蓋全市人才”的適用範圍
“納入工程技術系列”:將人工智慧專業納入工程技術系列,設置正高、副高、中、初級四個等級,名稱分別為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滿足各梯次人工智慧人才的職業發展需要。
“覆蓋全市人才”:在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從事人工智慧技術研究開發,以及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設計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均納入評價範圍。
(二)“分級評審、社會化評價”的評價方式
“分級評審”:市人力社保局委託北京資訊産業考評中心組建副高級、中級和初級評委會,負責副高級及以下職稱的評審工作。正高級職稱的評審工作由本市工程技術系列正高級評委會負責,具體工作由北京市人事考評辦公室承擔。
“社會化評價”:按照“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方式實行社會化評價;申報人取得北京市職稱證書後,由用人單位根據崗位需要,自主、擇優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三)“條件含三種、申報人分兩類”的分類評價標準
“條件含三種”:將人工智慧專業的評價標準分為基本條件、業績條件和成果條件三類。其中,基本條件為國家統一規定的學歷學位、工作經歷、基本知識能力等。業績條件為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業績貢獻。成果條件則為發明專利、技術報告、研究報告、設計文件、技術標準、論文專著等。業績條件和成果條件均採取“多選一”的形式,申報人滿足其一即可。
“申報人分兩類”:分別是人工智慧研究和人工智慧應用,並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制定業績條件。以申報正高級職稱為例,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申報人,應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人工智慧領域研究項目、課題;或制定國家、行業、省市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規劃、重大戰略決策等相關政策、標準、規範;或發表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人工智慧專業發展,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從事人工智慧應用的申報人,應具備很強的生産、技術管理實踐能力,或在技術革新、引進和推廣新技術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或研製開發高難度、較複雜的人工智慧領域新産品、新設備、新工藝等已投入生産;或完成本單位人工智慧工程項目的規劃和實施工作,在項目管理、科研開發、技術推廣應用等工作中成效顯著,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四)“個人與單位申請推薦、評審機構與評委會審核評議、市人力社保局驗收公示”的評審程式
“個人與單位推薦申請”:個人向評審機構提出參評申請,並提交申報材料。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並推薦。
“評審機構與評委會審核評議”:評審機構按照申報條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提交評委會評審。評委會組織對申報人進行答辯考核和評議表決,對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數的申報人予以通過。
“驗收公示”:市人力社保局按全市職稱評審的統一要求對申報材料、評審範圍、評審程式、評審品質進行驗收,通過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取得北京市職稱證書。
四、涉及範圍
適用於在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演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設計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五、執行標準
自2020年11月10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