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正式發佈——北京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浪潮中,首都北京貫徹中央要求、緊跟時代發展,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的同時,出臺《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充分彰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加快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貢獻力量。近日,就《意見》《規劃》有關內容,北京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問:首都北京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出臺《意見》《規劃》,對新時代首都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文件和規劃起草的主要考慮。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文化與每個人密切相關,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文化樣態中,無時無刻不接觸着文化産品,無時無刻不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可以説,文化的繁榮發展,關係着每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首都文化資源富集、人才薈萃,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理應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第一,貫徹中央要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現實高度,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為我們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首都建設發展,多次視察北京併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時代課題,並對首都文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化了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定位。比如,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指出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強調老城不能再拆了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需要我們着眼長遠,完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總體框架和工作機制。
第二,緊跟時代發展,努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上一個關於首都文化建設的意見,是2011年市委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制定的,發展目標定位在2020年。首個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五年規劃是2016年發佈的《“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發展目標也是定位在2020年。近年來,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部署、人民對文化建設的需求、文化建設自身的形勢和任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都文化迎來難得發展機遇,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範引領作用的任務更加艱巨,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高漲,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引擎和增長極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有必要出臺《意見》《規劃》,對未來一個時期首都文化作出頂層設計。
第三,堅持守正創新,以新的思路和措施開創首都文化發展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二屆黨代會以來,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總體框架和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四個文化”建設,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形成了很多寶貴經驗。比如,推進老城保護,騰退出的文物古跡日益成為群眾流連忘返地;加強紅色文化建設,2019年建設的香山革命紀念地成為全國網紅打卡地。這些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舉措、方法、政策等,有必要及時吸收到首都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中,體現在市委文件和市級重大規劃中,進一步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總體謀劃,進一步指導推動新時代首都文化建設。
問:這次《意見》《規劃》同時作為首都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發佈出臺在北京尚屬首次,有哪些考慮?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意見》《規劃》以姊妹篇的方式,把中央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把十二屆市委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總體謀劃、實踐成果、規律性認識予以系統表述,二者既獨立成篇,又相互呼應,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意見》按照“四個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基本格局來展開,側重思想性和宏觀層面,系統梳理近年來關於“四個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提出新時代繁榮興盛“四個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規劃》按照“一核一城三帶兩區” (一核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一城是指北京老城,三帶是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兩區是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産業發展引領區)總體框架謀篇佈局,側重實操性和中微觀層面,細化了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比如,北京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大運河遊船通航工程,三山五園地區重點文物騰退保護修繕工程,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保護工程、南海子文化遺産保護提升工程,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建設等。
問:我們注意到,這兩份文件都是面向中長期的頂層設計,時間跨度大,這在首都文化建設出臺的文件中也是首次,請問有哪些考慮?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進入新時代,即將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期,我們加強了長周期科學謀劃,以未來16年發展為時間跨度,延伸到30年。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不僅把握歷史延續性,也注重時代開創性,既立足當前工作,又着眼長遠趨勢,所以,長周期的《意見》《規劃》既繪製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現在的畫像,更勾勒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的美好圖景,為未來一段時間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確定方向,明確任務、規劃、路徑。
此外,《規劃》是“四個中心”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落實新版城市總規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規劃》注重做好與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相關規劃的銜接。同步推進、一體謀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城三帶兩區”各專項規劃。《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年-2035年)》《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年-2035年)》《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實施規劃》《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和《北京市文化産業發展引領區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已印發實施。
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意見》《規劃》對此是如何部署的?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意見》《規劃》分別用重要篇幅作出部署:一是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鑄就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高峰,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創作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實施文化精品創作生産工程、藝術名家名作推介工程、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記錄新時代精品視聽工程等,推出代表首都水準的優秀作品,在國家各類評獎中始終走在前列。以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重大現實題材和青少年題材、北京題材等為重點,提高文藝創作生産的組織化程度。活躍網路文藝創作,推動網路文藝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文藝評論,改進文藝評獎,引領創作方向。二是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完善全覆蓋、高品質的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健全區域性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優化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劇院、實體書店等文化設施的佈局,融合貫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級融媒體中心、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辦好各類品牌性文化活動和市民系列文化活動,構建首都文化服務品牌體系。三是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建設滿足群眾高品質文化消費需求的創新創意中心,構建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進“文化+”融合發展,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北京在設計、版權、影視、演藝、音樂、網路游戲、網路視聽、圖書、旅游、會展、藝術品交易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北京文化産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文化産業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培育新型文化業態,促進文化消費,整體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意見》《規劃》作為首都文化建設的重要文獻,請簡要介紹兩份文件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要求。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北京作為首都,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的策源地、哲學社會科學前沿思想的發端地、各種觀點思潮激蕩的交匯地,我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擔當堅決承擔起首都責任,在《意見》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思想高地”“打造馬克思主義研究傳播中心”。同時,充分利用北京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從紅色基因、紅色資源、紅色傳統視角規劃紅色文化建設,提出“突出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主題保護”;首次提出“發揮首都通過重大活動激發愛國熱情的獨特優勢”,將通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激發群眾熱情的經驗常態化、機制化。《規劃》將“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首都文化建設”放在分論起首章,充分闡述要築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善之區、思想道德建設引領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區,營造弘揚主流價值的良好氛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總書記在視察北京時強調老城不能再拆了。我們在《意見》《規劃》中認真貫徹落實要求,既注重謀劃空間佈局,又注重謀劃功能佈局,精心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産和城市風貌。《意見》提出新時代傳承發展古都文化,要堅持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內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統一、保護傳統和融入時代相協調,不斷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規劃》提出大力推動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強化獨特壯美的空間秩序,打造國家文化遺産保護的標桿。依託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構建歷史文脈和生態環境交融的整體空間結構。
問: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意見》《規劃》發佈後如何確保落實落地,成為指導首都文化建設的重要依據。
市委宣傳部負責人:我們將會同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加強對兩份文件的落地實施保障。總的來説,一是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全國文化中心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落實好《規劃》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北京市在這方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自2017年成立市推動全國文化中心領導小組以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通過高位推動、統籌協調、專題調度,切實解決了一批跨部門、跨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
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更有賴於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今後,將通過積極盤活壯大文藝資源、構建有利於出精品的平臺機制,進一步激發各類文化單位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創造、創意、創新活力;還將通過完善政府購買和志願服務,健全更加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凝聚廣大市民的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用的生動局面。
二是加強文化協同創新。輻射帶動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功能。一方面,北京要當好龍頭,積極推動全國文化聯動發展。比如,爭取更多像國家美術館新館、國家工藝美術館等國家“文化重器”落戶北京,切實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作用。依託北京豐富的博物館、劇場、公共空間、會館、名人故居等資源,為全國各地優秀文化成果提供在京展示展演、交流互動的平臺,促進全國文化建設水準整體提升。另一方面,北京要發揮好“一核”的作用,推進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營造京畿特色、多元活力的跨區域文化體系。比如,三條文化帶建設就是聯通京津冀文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沿大運河,整體塑造沿線風貌,打造水上旅游精品線路;沿長城,統籌做好沿線生態保護、環境提升和城鄉建設;沿永定河,以生態涵養和文化驅動為主題,聯手打造全國流域治理的“永定河樣本”。
三是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健全的實施機制是保障規劃落地的重要基礎。為把規劃落實好,全市將編制實施系列行動計劃、年度計劃,按照量化、細化、具體化、項目化要求,拉出重大工程、重大建設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清單並逐一落實。比如,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相關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加大政府投資支援力度,保障重大文化項目實施,2020年擬安排投資約9億元,比過去三年年均投資增長了將近一倍。
還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比如,規劃提出建立文化融入機制,強化文化在城市規劃建設運作管理中的作用,加強重要功能區、重要城市空間、街區空間改造中的文化設計,逐步提升公共基礎設施、城市環境的藝術品位,切實提高城市文化品質。在全市推進的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項目中,設計環節就特別強調把文化品質作為一項重要標準,在城市更新中融入特色風貌元素,體現人文關懷氣息。目前第三批試點已經完成徵集遴選,初步確定了32個項目,打算2020年抓緊推動。
四是推動規劃落到基層。為打通規劃落地“最後一公里”,要特別強調基層基礎作用,通過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級融媒體中心與政務服務中心貫通發展,通過切實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打造有機融合的基層工作平臺。還要加大力度,加強市民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五是還要堅持強化規劃監督考評。建立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常態化的評估體檢機制,健全全方位協同監督工作機制,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遇到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更好推動規劃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