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本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産。截至目前,16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報告規上工業企業2281家,已復工2028家、復工率達到88.9%、到崗率67.6%;全市4386棟商務樓宇,已復工4050棟,復工率達到92.3%、到崗率38.1%。為了進一步提高復工復産的整體效益和水準,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産遇到的實際困難,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監管局等25個部門,研究制定了《關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産的若干措施》。
一、出臺背景和起草考慮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作秩序,促進上下游、産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3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産業鏈加快復工復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結合北京的工作實際,我們制定了保障復工復産的10條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堅持防疫在前、有序復工。北京作為首都,地位特殊、責任重大。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把落實防疫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督促企業落實防疫主體責任,抓緊抓實抓細健康檢查、降低人員密度、落實檢查抽查等各項防控工作,市、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和疾控部門加強對企業在防疫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二是積極回應企業關切。針對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用工、住宿、餐飲、快遞物流和上下游産業鏈物資材料供應等關鍵問題,經與各區各部門反覆研究,提出保物資保用工保運輸、推動産業鏈協同復工等一系列舉措,打通復工復産的堵點難點,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産品出得去。充分利用保障房等存量資源提供臨時宿舍,加強對企業疫情防控指導,讓企業敢開工、願開工、想開工。
三是注重搭平臺、建機制。3月16日發佈實施的10條政策措施既考慮了為重點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又突出通過搭建平臺、資訊共用的機制解決共性問題,既強調發揮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又注重發揮企業和市場的作用,市有關部門搭建了企業用工、防疫物資保障、原材料供應、用餐保障等方面的供需對接平臺和協調機制,為復工復産企業提供對接服務。
四是突出科技創新支撐。緊密結合北京的經濟特徵和創新優勢,強化科技手段助力企業復工復産,比如,使用“北京健康寶”每天檢查員工與防疫相關健康狀況,推動網路辦公服務商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疫情期間臨時優惠服務,支援孵化器、創業基地等各類載體購買雲服務、協同辦公軟體,免費或低成本提供給入駐企業,鼓勵企業採取網路辦公。
需要向各位媒體朋友説明的是,通過這份文件的制定,與2月3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支援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20〕5號)、2月5日發佈的《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20〕7號)形成促進復工復産的政策“組合拳”,後續我們還將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繼續完善政策體系,同時一着不讓抓推進、一刻不松抓落實,全力以赴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
二、主要內容
10條措施都是企業復工復産所急所需,所以在文件發佈之前,部分措施就已經開始實施了。首先強調要嚴格落實防疫安全要求,防範聚集性傳播風險,督促企業制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履行企業防疫主體責任,實行街道和樓宇物業“雙樓長”制,核定企業每日上班人員上限,提倡錯時上班、輪流到崗、居家辦公等靈活辦公方式。然後從“食、住、用、行”4個方面為企業提供復工服務保障,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産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食”,就是服務好企業基本用餐需求。在首都之窗公佈並更新本市具有“點對點”配送能力的食材供應配送企業、蔬菜直通車企業名單,為企業提供常規配送或應急採購服務。分批推薦公佈提供餐品外送服務的餐飲門店和具備資質的集體用餐配送企業名單,幫助企業精準對接餐飲服務單位,目前已組織100余家餐飲企業2700余個餐廳推廣團餐預訂,發佈了64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名單和聯繫方式。同時搭建食材採購、團體訂餐線上服務平臺,為復工復産企業提供高效對接服務。
“住”,就是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臨時住宿問題。鼓勵市管企業全資、控股的經濟型酒店以優惠價格為外地務工人員提供臨時住宿服務,將內部培訓中心作為集中醫學觀察點,市財政給予適度獎勵。各區利用轄區內已經具備交用條件、尚未分配入住的整建制公租房(安置房),以低租金、短租期的方式為駐區企業提供臨時宿舍、周轉住房和集中醫學觀察點。
“用”,就是為企業做好生産要素保障。努力協助企業採購防疫物資,建立口罩、體溫探測儀等必備防疫物資市、區兩級政府供應保障機制。對有防疫物資特定需求的企業,建立區行業主管部門對口服務機制,各區服務保障不足部分可向市物資保障部門申請補充。加大企業用工保障力度,精準摸排用工需求,協調安排開通專車、專列,目前已“點對點”協調開通77輛專車、8個列車專廂,從山東、四川、陜西、江蘇等省運送2735名農民工返京返崗。通過“輸出有組織、健康有檢測、乘運有防護、到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保證了農民工“從家門到車門、從車門到廠門”安全順利復工。推廣“就業超市”急聘線上、“HELO共用用工”兩個平臺,解決暫時性用工缺口問題。引導醫院體檢機構在做好防疫前提下為企業提供員工入職體檢服務。推動産業鏈協同復工協調運作,系統梳理産業鏈龍頭企業配套需求,充分利用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共同推動京津冀區域內重點配套企業恢復生産。目前已通過該機制為我市重點企業協調解決津冀地區的300余家配套企業復工復産問題,北京賓士41家一級供應商已全部取得復工批復,京東方34家周邊供應商全部復工復産。搭建産業鏈需求對接平臺,服務企業發佈原材料、零部件、設備等供需資訊。
“行”,就是保障物流通暢和復工人員便利出行。組建包括100余家貨物運輸企業、1000余輛各類貨運車輛的應急保障車隊,為企業復工復産運輸需求提供應急保障。保快遞配送,允許和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進行配送。指導快遞、外賣企業相對固定各社區(村)配送人員,向社區(村)報備並辦理出入手續。上線“北京定制公交升級版”微信小程式,推出“復工定制公交”,為企業提供線上預約、快速直達的定制公交通勤服務,已開通216條線路。完善慢行系統,加強對共用單車、公共自行車清潔消毒,鼓勵企業員工騎車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