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2021年,“三城一區”、海淀、朝陽等區域將新建11所國際學校,城市副中心佈局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市教委日前公佈“教育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將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國際教育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培育示範項目,加大教育服務供給,實現更高水準的開放改革。
“小留學生”資質校覆蓋16區
市教委表示,2019年年底前,本市將加強對現有國際學校的指導和服務,服務國際人才和引進人才子女就讀需求,營造良好的涉外教育環境。
依據行動計劃,本市將加大國際教育供給,在“三城一區”引進人才密集地區和海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新建11所國際學校;合理確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規模,支援現有項目與“三城一區”引進人才密集地區和海淀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的新建學校開展合作,發揮其在推動國際教育發展方面的輻射和引領作用。
本市將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大現有接收外國學生的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資質校數量,2021年左右,本市能招收“小留學生”的資質校,將再增50所,全市“小留學生”資質校總數超過330所,覆蓋全市16區。
城市副中心將佈局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市教委支援城市副中心現有學校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2019年底前達成合作意向,2020年底前商簽合作協議,推進項目落地。
本市還試點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審批許可權下放至區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優化營商環境。
支援高校辦“暑期學校”
在推動本市中小學與國外知名中小學開展交流項目的同時,本市支援北京高校與國際知名高校開展高水準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冬奧會舉辦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依據計劃,本市將培育一批北京高校高端培訓示範項目,計劃推動北京高校與若干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辦學關係,開展高水準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支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高校“暑期學校”建設,吸引更多國際生源在暑期到北京地區高校訪學;支援市屬高校以“外培計劃”為基礎,進一步加強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倫敦藝術大學等國外高校合作,通過共同開展項目等形式拓展合作領域,促進市屬高校辦學水準提升。
本市還將建設“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重點支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端人才、教育管理專門人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來京學習,並支援40所學校作為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引進國際職業資格證書
國外先進職業教育資源也將被引入本市。本市職業教育將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在汽車維修、物流管理、網路運營、智慧製造等領域繼續擴大與德國方面的合作;充分借鑒澳大利亞TAFE教育模式,在學前教育、財會金融、會展策劃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加強與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聯盟的合作。
本市將引進一批國際知名的職業資格證書,積極尋求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國際培訓評價組織或行業協會與本市優質職業院校開展合作,探索在北京合作創辦國際職業資格培訓中心或國際教育考試中心。
北京支援建設高水準職業教育中外合作項目:將支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繼續在尚比亞辦好“中讚職業技術學院”;支援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繼續在埃及辦好“埃中應用技術學院”;支援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英國北安普頓大學合作舉辦高水準中外合作項目;支援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與美國和加拿大的應用技術大學或社區學院舉辦合作辦學項目;支援北京市商業學校、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等高水準中高職院校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學院合作舉辦高水準中外合作項目,探索成立“北京市商業學校中澳國際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中澳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