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18部門發文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

日期:2019-02-20 09: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國家發展改革委2019年2月19日稱,我國將着力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水準,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底,不斷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全覆蓋、品質全達標、標準全落實、保障應擔盡擔,實現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品質有保障、安全有監管。

  其中,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於30%;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體系初步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旅游經濟穩步增長,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家政培訓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行業規範化建設進一步鞏固。

  根據行動方案,到2022年,覆蓋全民、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務體驗不斷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積極參與、全民共建共用的公共服務格局不斷完善,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多樣化可選擇的公共服務資源更加豐富,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