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本市將正式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實施細則》。兩個社會救助政策將擴大覆蓋面、降低門檻,家庭擁有機動車、名下房産使用面積等認定條件都有所調整。按照新修訂的政策,實際救助對象擴大了將近一倍,預計將從原來的13萬人擴展到20萬人以上。
▷▶ 財産認定降低准入門檻 ◀◁
在財産認定條件方面,現行規定中,申請社會救助家庭擁有應急之用的貨幣財産總額,每人平均應不超過24個月城市低保標準之和。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參考上海等地相關規定,“指導意見”規定:2人及2人以下戶家庭,每人平均不超過上年度本市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1.2倍;3人及3人以上戶家庭,每人平均不超過上年度本市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
以本市2017年度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37425元為例,2人戶和3人戶家庭的貨幣財産總額分別為8.98萬元和11.23萬元,與現行政策的4.8萬元和7.2萬元相比,“指導意見”放寬了認定標準,降低了救助准入門檻。此外,申請或已獲得社會救助期間,出現家庭成員罹患重大疾病、發生重大變故等突發情況,家庭財産發生異常變化的,各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具體處置辦法,充分考慮了政策執行的實際需要。
▷▶ 車輛認定看具體情況 ◀◁
在車輛認定條件方面,現行政策中,家庭成員名下擁有機動車輛(不含殘疾人專用摩托車)就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指導意見”規定,居住在本市城六區以外,家庭擁有唯一機動車且該機動車用於家庭成員因罹患重大疾病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醫院長期就醫使用等特殊情形的,可適當放寬認定條件,具體認定辦法由有關區根據實際制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説,“比如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密雲蹲點調研,發現一位困難農民每天要從新城子到密雲城區看病,坐公交車單程需要花2小時左右,所以家人用農用機送他看病,但正是因為這輛農用機動車,他無法申請相應救助,新政策就解決了他的困難。”
▷▶ 每人平均住房面積條件放寬 ◀◁
在房産認定方面,原來家庭擁有兩套以上住房時,房屋累計建築面積低於50平方米或每人平均使用面積低於10平方米才可享受社會救助。從2019年開始,家庭擁有兩套以上住房時,家庭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上年度全市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就可享受社會救助。以2017年統計部門公佈的44.89平方米為例,三口之家住房建築面積為134平方米,放寬了住房條件。“這條政策有利於農村困難人群的救助申請,因為農村房子都很大,很難達到原政策的申請條件,家裏有三間大瓦房卻家徒四壁。”從2019年開始,農村居民家庭成員名下的宅基地住房、統一規劃的農民新村住房按一套計算。
▷▶ 有高消費取消救助 ◀◁
“指導意見”新增了自費高消費行為的規定。對已獲得社會救助的家庭成員或人員,有相關高檔消費行為的,會重點核查;不符合救助條件的,將及時終止對其社會救助。具體消費行為包括:自費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頭等艙、公務艙,列車軟臥、一等(含)以上座位,輪船二等(含)以上艙位;自費在四星級(含)以上賓館酒店、高爾夫球場等高消費場所進行消費;自費安排家庭成員出國(境)留學或者在高收費民辦、私立學校就讀;家庭成員自費出國(境)旅游。
▷▶ 加強特困群體保障 ◀◁
“實施細則”也對現行政策作出了調整。首先就是加大了對特殊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符合本市低保家庭財産規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扶養或依靠60周歲以上老人撫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直接納入低保。“原來對重度殘疾人是保戶,重度殘疾人如果不自立門戶,在原有家庭很難享受到救助,但新政策將從保戶變成保人,他們不需要成家也可以享受保障。”另外,為緩解低收入家庭養育未成年子女的負擔,對城鄉低收入家庭中16周歲及以下未成年人和16周歲以上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學歷教育的在校學生,按照本市當年城鄉低保標準的25%發放生活補貼。
▷▶ 審核審批程式簡化 ◀◁
“實施細則”在簡政放權方面也有所體現。例如,低保、低收入家庭審核審批程式,簡化申請材料,將可選材料壓縮至3項,凡是可以通過資訊核對獲得的,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另外,本市還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取消低收入家庭一年有效期,參照最低生活保障實施動態管理,每年定期復核。
這位負責人表示,新的政策體現了幾個特點:一是保障對象越來越精準;二是及時,從收到申請到批准將在23個工作日內完成,大大縮短了時間;三是有效,“救助不能變成表面文章,要根據老百姓的房子、票子、車子進行調整,尤其對把虛高的內容進行調整。”通過本次調整,實際救助對象擴大了將近一倍,給了各區自主空間,也加大了監管力度,讓政策更好地惠及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