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確定近三年北京市營商環境改革時間表和施工圖。2018年11月19日上午,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行動計劃》進行權威解讀。
接下來,北京將緊緊圍繞《行動計劃》,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營商環境打造成北京高品質發展“金鑰匙”。
改革之路:優化營商環境 北京永不止步
就全國而言,北京營商環境一直處於領跑位置。
在世界銀行10月31日公佈的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評價中,中國排名大幅提升,從78位提高到46位,北京作為兩個樣本城市之一,作出了首都應有的貢獻,尤其是在獲得電力、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等領域,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同時在國家發改委對國內22個主要城市開展的營商環境試評價中,北京綜合排名第一。
然而,營商環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新的起點上,北京將以“壯士斷腕,刀刃向內”的勇氣,持續加力、不斷提升,繼續做好改革的先行者、領頭羊。
弄潮兒向濤頭立。為了謀劃好下一階段的改革,北京市發改委會同56家單位,對營商環境重點改革任務進行逐項研究討論,並廣泛徵求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中小企業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確定了近三年北京營商環境改革的時間表和“施工圖”。
統籌之略:建設智慧政務 打造北京“案例”
以“六個統一”的智慧型政務服務體系為技術支撐,加強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着力打造“營商環境四大示範工程”,努力在全國形成品牌影響力和帶動力……
這份沉甸甸的《行動計劃》,飽含了北京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更加注重企業需求和用戶體驗,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工作成效唯一標準。
更加注重轉變職能和優化流程,把打通制度瓶頸和解決體制機制問題作為營商環境改革重點,推進審批流程再造簡化。
更加注重“網際網路+政務”建設,深度挖潛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更加注重首善標準和國際視野,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北京創新發展優勢和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和貿易環境。
關鍵詞二:六個統一
“六個統一”的智慧型政務服務體系——
全市統一的信用資訊平臺
全市統一聯通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大廳
全市統一的企業服務和重大項目平臺
全市統一的企業法人服務卡
全市統一的投資項目代碼
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標準規範
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北京將通過“六個統一”建立智慧型政務服務體系,推行審批事項“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推進審批服務扁平化、簡易化、智慧化,全面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
關鍵詞三:四大示範工程
“營商環境四大示範工程”,就是要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四大示範工程”。
其中,“北京效率”示範工程,就是要以一個事項一個部門最多跑一次審批為原則,進一步取消審批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充分展示國際一流水準的“北京效率”。
“北京服務”示範工程,就是要把優化提升服務體驗貫穿於改革始終,建立市區兩級領導對接服務企業制度,確定相關部門作為企業“服務管家”,緊貼企業實際需求,量身定制“服務包”,充分展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北京服務”。
“北京標準”示範工程,就是要建立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體現新時代高品質發展要求的行業發展標準、城市規劃標準、技術服務標準、市場監管標準,充分展示可複製可推廣的“北京標準”。
“北京誠信”示範工程,就是要着力構建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寸步難行”的信用懲戒格局,引導企業和個人以誠信立身興業,充分展示示範引領全國的“北京誠信”。
花更少的時間、跑更少的路、交更少的材料、找更少的部門……提高政務服務效率一直是營商環境改革的主要着力點, “四大示範工程“也將“北京效率”放在第一位,併為此採取了很多改革措施。
大幅精簡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讓企業辦事簡單化。將現有2298項市級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壓縮至1130項、精簡50.8%,區級獨有事項和街道(鄉鎮)事項精簡比例也將達半數以上。
統一政務服務標準,全市辦事一個樣。構建形式直觀、易看易懂的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圖,明確各個環節崗位職責、審查內容和審查標準,減少自由裁量權。
大力推行“一網通辦、一窗辦理”,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甚至不用跑。建成市區兩級政務資訊資源共用交換平臺,全面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齣件”工作模式,實現企業辦事從“找部門”轉向“找政府”。
到府送“服務包”,念好服務這本經。“服務包”是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做法,也是提升服務效率的重要舉措。堅持“一企一策”,建立“服務管家”制度,針對企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和需要政府協調幫助的問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形成綜合政策“服務包”並送包到府,讓企業不出門就能夠享受到政府部門服務。
金石之策:298項任務清單 佈局全市一盤棋
在當前形勢下,優化營商環境,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為了明確任務、做好分工,本次《行動計劃》安排22項主要任務,並梳理細化成298項任務清單。
細數這些清單,一條勾勒北京營商環境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越來越清晰明朗。
政務環境更加便利
到2018年底開辦企業壓縮至3天以內,到2020年底力爭壓縮至2天以內;
2018年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80%、2019年實現90%、2020年達到100%,而在實際工作中,各區各部門自我加壓,進度安排要比這個更快一些,2018年底就要力爭達到90%。
投資貿易環境更加開放
大幅縮小必須招標項目的範圍,整合建立全市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全面推行電子化招標投標,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有效減少進出口環節審批監管事項,年底前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
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越
在2018年減稅降費40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將企業平均辦稅時間縮短至94小時;
提高公共設施接入效率,將高壓和低壓平均接電時間分別壓縮到80天和25天;
將企業獲得用水、用氣、用熱服務辦理環節精簡為2個;
2020年實現固定寬頻網路具備千兆接入能力,重點區域實現5G覆蓋;寬頻資費每年降低10%。
誠信法治環境更加公平
2020年底前完成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工作,並建成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個人誠信分”工程,建設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
制定實施為優化首都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將案件平均審理周期控制在180天以內,實現商事案件審判全流程資訊記錄並公開;
完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體系,提高知識産權侵權違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