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出臺養老新政,整合養老補貼津貼,探索家庭護理假制度 滿60歲免費乘公交逛公園
2019年,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60周歲至64周歲老年人也可享受目前65周歲以上老人才能享受的免費乘公交、逛公園等社會福利政策。同時,本市將探索建立家庭護理假制度,支援家庭成員照顧老年人。
2018年11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關於加強老年人照顧服務完善養老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新聞發佈會,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解讀新政。
三項補貼整合為高齡津貼
2008年起,本市為戶籍老年人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高齡老人醫療補助等,10年來一直未做調整,當前老年人津貼、補貼、補助等政策存在碎片化問題。
《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本市全新的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制度,將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高齡老人醫療補助整合為高齡津貼。這將涉及約56萬名80歲以上老年人。
同時,新增失能老人護理補貼,惠及重度失能老年人和分等級、分類型的殘疾老年人約5.5萬人。
新增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及困難老年人慰問補貼,惠及低保、低收入、計生家庭特殊困難老年人約3萬人。
還將適度擴大普惠型津貼範圍,適當提高保障型補貼待遇標準,具體實施辦法正由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將另行公佈。
另外,為提升困難老年群體風險保障水準,《實施意見》還提出為本市戶籍經濟困難、享受優撫待遇、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無贍養人或贍養人無贍養能力的獨居老年人等,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基本型保險産品,幫老人更好抵禦意外傷害風險。受益人群預計將達到7萬人左右。
優待範圍擴大到60周歲以上
《實施意見》提出,將享受本市老年人免費乘車、逛公園等社會優待服務政策的對象範圍,從本市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調整為本市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此舉既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關於“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老年人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的相關規定,體現對全體老年人的社會優待,更期望引導老年人擴大社會參與。
就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公共交通、公園管理、財政補貼壓力和代際不同認識,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市交通委、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等部門開展了政策風險評估,並通過召開社會公眾座談會、開展社會調查等方式,聽取了社會公眾意見,形成了政策評估報告,報請了市委市政府審定同意。
據了解,自2017年1月1日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啟用以來,65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費公交6.69億次,年平均3.34億次,月平均3183萬次,日平均約105萬次。2018年9月達到月度歷史峰值4203萬次,老年人出行高峰在9:30-10:30之間,無明顯晚高峰。
經測算,政策調整後公交新增日均刷卡總量約為120萬人次。
評估結果顯示,財政資金支出、公交運力和公園承載力均可承受。絕大多數調查對象支援政策調整。政策具備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論證充分,措施得當,風險可控。調查對象認為,此舉有利於帶動本市經濟發展,方便60周歲至64周歲老年人外出甚至跨區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有利於老年人大數據採集及應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管理能力。
該項政策擬於2019年正式實施。具體時間以優待政策文件實施時間為準。
2018年11月1日開始,本市60周歲至64周歲老人已開始陸續領取北京通-養老助殘卡。據統計,到2018年12月底還將為近110萬60周歲至64周歲老年人制發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市民可撥打養老助殘卡服務專線96156諮詢相關問題。
探索建立家庭護理假
為支援家庭成員照顧老年人,《實施意見》還提出了支援家庭孝親敬老等方面的舉措。
比如,提出建立老年人監護服務制度。為落實《民法總則》關於監護制度的有關規定,從2018年起,積極開展老年人監護服務工作試點。目前,相關政策文件正處於審議階段。
另外,提出探索建立家庭護理假制度。探索通過修訂《北京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等地方條例的形式建立家庭護理假制度,支援家庭成員照顧老年人。
據了解,山西、重慶、黑龍江、河南、湖北、福建、廣西、海南等省市,已經建立了此項制度。
《實施意見》已提出原則要求,表示對贍養人、扶養人特別是獨生子女贍養人、扶養人照顧患病住院、失能失智、臨終老年人的,用人單位應給予相應的護理假,護理期間的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不予扣減。
同時,探索為照顧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子女適當提供護理補貼政策。
《實施意見》還指出,對家庭成員履行贍養義務的監督力度也將加大,建立對家庭成員不履行贍養義務的主動發現和主動干預機制;對家庭成員不履行贍養義務行為及時進行懲戒,並納入個人誠信記錄。
下一步,將深入調研,積極推動在本市早日建立實施家庭護理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