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國辦發[2018]33號)和《北京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京政辦發[2018]36號),我市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對建設項目採取分類施策,分階段並聯辦理的方式,合併辦理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在市領導的親自調度下,經過各部門全力推進,完成了“一窗受理”“一表申報”“一個系統辦理”的改革目標,10月26日正式試運作,實現項目審批分階段並聯辦理。
一、14部門審批事項實現“一窗受理”
按照《北京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我市對工程建設項目全類型以及辦事全流程進行了全面改革,構建了“全流程覆蓋、全周期服務、全要素公開、全方位監管”的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體系。
為方便建設單位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改變過去建設單位需要分別到不同行政部門的辦事窗口逐一申報不同事項的工作模式,落實“一口受理、接辦分離”的改革要求,市政務服務中心四層B區進行了改造,將原有14個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分別設立的30多個辦事窗口整合為5個綜合服務窗口,將200多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納入一窗服務。各部門原有窗口轉型為專業服務窗口,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承擔窗口工作人員培訓、網上申報預審、事項受理決定、審批辦理等工作。
建設單位可以到任何一個綜合窗口申報任何一個涉及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服務事項,由綜合窗口統一收件後通過後臺分送相關部門受理,各部門完成辦理後,建設單位可以到任何一個綜合窗口領取批件,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齣件”的工作模式。
綜合服務窗口的整合設立,打破了原有各部門單獨受理、資訊不共用、標準不統一的壁壘,進一步利企便民、整合服務、共用資訊、綜合保障,突出部門協作、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改革落地,使工程建設項目從“辦事找部門”轉變為“辦事到窗口”,實現從“按部門設窗”到“一窗受理”的轉變,為開展一表受理、並聯辦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並聯辦理的多個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表受理”
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審批、用地工程許可、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需要經過發展改革、規劃國土、住房城鄉建設、消防、人防、園林綠化、文物、交通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為提高審批服務效率,改革方案明確工程建設項目按照立項用地規劃、工程建設、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多個部門同步並聯辦理審批服務事項,每個階段實現建設單位只需要填寫一張申請表,提交一份申報材料。
市規劃國土委會同各相關部門按照項目類型編制了8張分階段“一張表單”,每張申請表可以在相應階段同時申請辦理多個審批服務事項,提交一份申請表和相應申請材料,可以獲得多個部門批准文件,大幅壓縮審批環節與審批時間。改革後,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四個階段的審批時限均不超過20個工作日,全流程審批總時限控制在100個工作日以內,主流程申請表單從51張減少到8張。
三、連通各部門審批系統,形成“一個系統辦理”
為了配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北京市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作聯通了各項目審批部門的專業審批平臺,對接“多規合一”、“多審合一”、“聯合驗收”等多個專業化服務平臺,完成了全市14家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委辦局業務審批系統的直連直通,初步形成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個系統。通過數據實時推送,資訊實時共用,以文件發文號實現政府部門間電子材料流轉,不再要求建設單位提交政府部門核發的紙質證照材料及複印件,讓“資訊多跑路、讓辦事單位少跑路”。
同時,我市在首都之窗政務服務門戶網站形成我市工程建設項目網際網路申報入口,為項目單位提供網上報件服務。在網際網路上,完成了“一張表單”的網上申報,建設單位按照立項用地規劃階段、工程證階段、施工證階段、聯合驗收四個階段,分社會投資建築工程、政府投資建築工程、政府投資市政線性工程三種類型,通過網際網路的一表制申報,一次提交幾個事項的申報材料,材料齊全進入受理環節。避免因材料不全,往返多次申請。“最多跑一次”在北京落地了。
10月26日,市政務服務中心工程建設項目綜合窗口正式開展試運作工程建設項目分四個階段並聯辦理審批事項,實現“一個窗口”統一接件、系統自動分發、各部門並聯審批、“一個窗口”統一發件的業務辦理模式。海淀區政務服務大廳和西城區政務服務大廳同步開展了試運作工作。至此,我市已形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網際網路和實體大廳(市級和兩個試點區)的全流程申報及審批管理。預計12月中上旬將試點經驗推廣至其他區,屆時將全面實現我市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改革並聯審批一網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