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十問十答”

日期:2018-09-16 10:01    來源:北京市環境保護局

分享:
列印
字號:        

  1.此次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是基於什麼樣的背景制訂的?依據是什麼?

  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市組織制定了《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018-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措施。

  從國家層面來看,黨的十九大提出將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近期,國家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在本市層面,通過近些年的綜合治理,本市空氣品質實現持續改善,2017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5.6%,重污染天數減少60%,廣大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明顯提升。但是,與中央要求、國家標準、市民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從主要污染物濃度看,PM2.5年均濃度超標0.66倍,仍舊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從污染來源看,根據本市新一輪PM2.5來源解析研究成果,在本地污染物排放量總體下降的情況下,呈現“兩升兩降一凸顯”特徵,即移動源、揚塵源貢獻率上升,燃煤和工業源貢獻率下降,生活面源貢獻率進一步凸顯。

  綜上,經過近五年的大規模、集中化的工程減排,本市大氣污染來源、特徵已從工業污染為主轉換到了以城市運作和生活來源為主的特徵,大氣污染防治進入到精細化管理和社會共治的攻堅階段,大氣環境品質要得到根本改善,仍將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過程。因此,既要以打好攻堅戰的決心,又要以打好持久戰的耐心,一天一天地爭取、一微克一微克地摳,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2.本次制訂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有什麼特點?

  答:“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與“2013-2017年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一脈相承,保持了工作的持續性,在充分借鑒和總結了“五年行動計劃”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基礎上,針對當前本市污染特徵,鎖定“四個明顯目標”: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明顯增強市民的藍天幸福感;到2020年本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採取“三個手段”:法治、精治、共治;統籌交通運輸結構、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用地結構和生活運作保障“五個領域”;打好“三大攻堅行動”:柴油貨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

  “三年行動計劃”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以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為主導,以新一輪PM2.5來源解析為科學基礎,依據“兩升兩降一凸顯”的特徵,聚焦柴油貨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面源污染等集中發力。二是堅持全民共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完善排名、通報、考核、約談等機制,切實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共治氛圍。三是堅持標本兼治,治本為主,注重從源頭上進行結構性深度優化提升,通過源頭准入、過程式控制制、末端治理等強化全過程管控。四是堅持精細治理,針對工程減排向管理減排轉變的趨勢特徵,更加注重綜合採取法律、標準、經濟、技術等綜合施策,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閉環管理,更加注重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公眾監督。五是堅持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獲得新動力,從監測體系、監管系統、監察能力等方面強化科技支撐、新技術應用,以技術進步推動治理提速。

  3.三年行動計劃的主攻方向是柴油貨車、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領域。請問在移動源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答:按照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移動源是PM2.5來源的第一位,佔本地排放的45%,特別是柴油貨車數量只佔機動車總數的4%左右,但排放的氮氧化物、直接排放顆粒物分別佔機動車排放總量的69%和90%以上。因此此次《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領域之一就是移動源領域,包括以下四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是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制定本市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專項實施方案,推進“公轉鐵”,提高物流園區、産業園區貨物,以及建材、汽車、石化産品等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重。到2020年,全市貨物到發鐵路運輸的比重提高到10%。

  二是大力推進車輛電動化。推進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以及機場、鐵路貨場作業車輛力爭基本為新能源車。到2020年,郵政、城市快遞、輕型環衛車輛(4.5噸以下)、辦理貨車通行證的輕型物流配送車輛(4.5噸以下)基本為電動車,在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使用的公交車為電動車;全市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40萬輛左右。

  三是嚴管嚴查促高排放車加快淘汰。發佈低排放區由六環路內擴展到全市域的政策;加大對車輛違反禁限行規定的查處力度。2019年,本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基本淘汰國Ш柴油貨車。

  四是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2019年底前,制訂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和環保標識管理政策,推進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鼓勵使用電動或符合第四階段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2020年,非道路移動機械的低排放區進一步拓展到各遠郊區重點區域。

  4.本市三年行動計劃中將揚塵污染治理作為第二大攻堅行動,下一階段,在揚塵污染管控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答:根據遙感監測數據,2017年北京市春季裸地總面積達224.5平方公里,佔北京市面積的1.4%。本市開復工面積一直處於高位,近幾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在2億平方米左右。最新源解析結果顯示,揚塵源排放佔PM2.5本地來源的16%,位列第二,本市揚塵問題較為突出,需要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控水準。

  一是健全完善揚塵監管機制。構建統分結合、行業監管、屬地負責、分級管理的揚塵監管責任體系。市環保局負責統籌建立資訊共用、督察檢查、處罰等機制,開展監測評價考核。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牽頭制訂各類工地揚塵控制規範,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水務、園林綠化等部門負責監管本行業本領域工地。市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執法檢查。各區負責本行政區域揚塵污染控制工作,實現揚塵污染管控“全覆蓋”“無死角”。

  二是加強揚塵管控人防、物防、技防。施工揚塵方面,制訂控制規範、施工揚塵排放標準,對規模以上工地實施視頻、顆粒物線上“雙監控”。道路揚塵方面,嚴格各類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標準,嚴格處罰不符合要求、遺撒的渣土運輸車的産權單位、使用單位。裸地揚塵方面,應用衛星遙感等手段,按月動態監控,督促加快整治。區域降塵方面,建成覆蓋各鄉鎮(街道)的粗顆粒物監測網路,實時監測、按月評價通報。

  通過以上措施,2020年,降塵量較2017年下降30%左右。

  5.結合目前北京市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在工業污染治理方面,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

  答:2013-2017年,北京市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斷優化提升産業結構,全市共調整退出印刷、鑄造、傢具等行業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1992家,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1萬家。根據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工業源排放佔PM2.5本地來源的比例從18%下降到12%,工業治污減排取得了突出效果。下一階段,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本市將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為牽引,科學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

  一是深入推進産業綠色發展。嚴格執行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進一步嚴格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的行業項目准入,推進“一區十六園”迴圈化改造和提質增效。

  二是調整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通過疏解、淘汰、整合、升級改造等措施,鞏固“散亂污”整治成果,實現鎮村産業聚集區“騰籠換鳥”、提質增效。到2020年底前,再退出1000家以上污染物排放較大、能耗較高、工藝落後、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

  三是分類推進工業污染深度治理。分行業開展石化、汽車製造、包裝印刷、傢具、機械、電子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檢查,促進實施環保技改、清潔生産,進一步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石化行業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逐年減少10%。

  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和手段促進工業源全面達標排放。構建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體系,對排污單位實現全過程管理。2020年,實現國家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全覆蓋。

  6.“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打好壓減燃煤收官戰,那麼接下來本市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答:通過實施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市堅持能源清潔化戰略,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替代燃煤電廠,持續開展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農村散煤治理等,按照由內到外、由集中到分散的原則,大力推進工業、供暖、生活等領域壓減燃煤,努力構建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地熱能和太陽能為輔的清潔能源體系。五年來,累計完成3.9萬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拆除,基本淘汰全市10蒸噸及以下、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工業領域基本無燃煤;在農村地區實施1800多個平原村煤改清潔能源。通過以上舉措,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下降到500萬噸以內。根據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燃煤源在PM2.5本地來源已經下降到3%,2017年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首次降到個位數,與南方非採暖大城市水準相當,進一步證明了壓減燃煤成效。

  下一階段,我市將乘勝追擊,打好平原地區壓減燃煤收官戰,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決燃煤污染問題。

  一是加快推進“煤改電”農村地區電網升級,滿足採暖領域電能替代需求,2018年,完成平原地區450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同步開展農村住宅節能改造,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有序推進山區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

  二是在保障溫暖過冬的前提下,延慶等區完成集中供熱中心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

  通過以上措施,2020年,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5%。

  7.這次的三年行動計劃,與2013-2017年清空計劃相比,針對生活和農業領域提出了減量化發展的目標,請問有什麼具體要求嗎?

  答:根據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生活源約佔本地PM2.5來源的12%,與工業源並重。因此與2013-2017年清空計劃相比,本次《三年行動計劃》中,對生活源提出了相關的措施。此外,針對農業源污染控制,也提出了相關要求。

  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推進低揮發性有機物建築類塗料和消費品的使用。在全市房屋建設和維修、市政道路橋梁建設和維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鐵路維護等各類工程,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建築類塗料和膠粘劑。

  二是開展汽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對汽修行業進行分類管理,促進汽修行業提質升級,鼓勵在六環路外建立集中化鈑噴中心。2020年底前,全市一、二、三類汽修企業完成噴漆污染標準化治理改造,核心區、城市副中心重點區域的汽修企業退出鈑金、噴漆工藝。

  三是大力整治餐飲油煙。“無證無照”等違法餐飲清理一批,守法經營升級改造一批,問題突出餐飲單位整治一批。制定高效油煙凈化設備推廣使用鼓勵政策,探索採取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動餐飲企業達標排放。

  四是控制農業源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鼓勵禁限養區內規模以下經營性畜禽養殖自願有序退出。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全面加強農作物秸稈、枯草樹葉、垃圾等禁燒管控。

  生活源和農業源與其他來源相比,具有點多、面廣、量大的特點,與日常生産生活息息相關,治理難度大,減排空間窄,需要從政策、標準等多方面施策,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推進新的技術手段、監測手段、政策措施等,也希望社會公眾積極建言獻策、主動參與監督,共同推進治理工作。

  8.在區域協同減排方面,重點是強化空氣重污染應急,請問今後三年有什麼新的舉措和要求?

  答:PM2.5污染的區域性特徵明顯,在空氣中存在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影響範圍廣,任何一座城市都難以獨善其身,必須要加強聯防聯控。把握大氣污染傳輸的客觀規律,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本市與周邊省區市共同努力、協同減排,完成了落後産能退出、清潔能源替代、散煤治理、老舊車淘汰等關鍵工程,區域大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根據本市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從全年平均來看,區域傳輸對PM2.5年貢獻率為三分之一左右。從重污染日來看,區域傳輸貢獻率為55%-75%。因此,今後會更加強化區域協同減排,實現區域空氣品質共同改善。

  一是繼續深化區域協作機制。完善區域傳輸預警體系,推動區域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資訊共用、聯防聯控、聯合執法,特別是做好區域通行車輛“超載、超標排放”等聯合整治。二是繼續開展秋冬季攻堅。以減少空氣重污染為着力點,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聚焦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科學實施重點行業錯峰生産和運輸。三是協同應對空氣重污染。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同氣象條件、環境容量變化相適應的市、區、鄉鎮(街道)和企業“3+1”應急響應體系,細化、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實現“削峰降速”。

  9.大家經常説大氣污染防治離不開全體市民的廣泛參與。那麼,本次三年行動計劃中,在全民參與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答:大氣污染來源於社會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氣污染治理也必須全民參與、全民行動、全民治理,政府、企業和公眾要各盡其責,共同發力。2013-2017年清空計劃任務圓滿完成,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氣污染防治凝聚廣泛共識,市民的環境意識明顯提升,參與渠道更加暢通,政府主導、企業施治、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下一步,全市要落實《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在政府層面,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大氣污染防治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加強組織領導、調查研究、決策部署。建立市級統籌、區級落實、鄉鎮(街道)具體監督、村(社區)巡查的工作機制,市級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各區組織實施,鄉鎮(街道)發揮管理監督職能,村(社區)及時發現並反饋違法行為。

  在企業層面,增強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履行達標排放責任,踐行綠色生産,開展污染治理升級改造,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工業企業主動採用先進的生産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污染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成為綠色生産的踐行者。

  在公眾層面,鼓勵公眾樹立生態環境理念,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綜合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全面、主動、及時、準確地發佈空氣品質、秋冬季攻堅進展、環境違法案件查處等資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熱點、焦點問題,保障公眾知情權。完善12345、12369、96310等投訴舉報熱線,結合新媒體應用等拓寬社會公眾監督渠道,營造共同治污的良好格局。

  10.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市級環保督察,未來環保督察將怎樣發揮作用來助力北京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答:北京市在2017年實現了對全市16個區市級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在環保責任落實方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助力北京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未來市級環保督察工作將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各區、市有關部門和市屬國有企業的督察,進一步完善資源配置、制度安排、方法理念以及工作聚焦等內容,健全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等機制,層層傳導壓力、級級落實責任,督促環保職責的有效落實。將主要圍繞藍天保衛戰目標任務落實情況:一是督責任,重點看是否嚴格履職;二是督落實,重點看措施是否落實到位;三是督問題,隨機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督察,重點看突出環境問題是否及時處理;四是督整改,重點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市級環保督察交辦問題的整改和處理是否及時有效,並舉一反三、標本兼治;五是督效果,重點看大氣環境品質是否改善。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