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有利於改善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有利於城市有機更新,有利於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質,有利於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任務。
北京市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2012年,為落實國務院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防震減災和建築節能工作的部署,結合市委對完善城市功能,切實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的要求,我市出臺了《關於印發〈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京政發〔2012〕3號),對1990年之前建設且建設標準、設施設備、功能配套明顯低於現行標準的老舊小區,實施了以抗震節能為主、環境治理為輔的綜合整治。“十二五”期間,全市共完成6562萬平方米市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其中完成樓棟抗震節能改造共5529萬平方米),共涉及小區1678個,樓棟1.37萬棟,惠及81.9萬戶,七分之一的城鎮居民受益。整治後的老舊小區,市民普遍滿意;未實施整治的,市民充滿期待,老舊小區整治在全社會形成了普遍共識。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要求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要立足改善,將整治和提升相結合,增強和優化社區服務功能;要面對新情況,適應和回應群眾的新需求。2017年,圍繞節能改造、上下水更新、增設停車位、加裝電梯和架空線規範梳理及入地等內容,經市政府批准,在中心城區和通州區選取了10個小區率先開展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為全市“十三五”時期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摸索經驗。在試點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區紮實落實“基層組織、居民申請、社會參與、政府支援”的實施方式,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做居民工作的優勢,宣傳動員小區居民參與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中來,使整治工作真正讓群眾滿意。試點項目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遇到群眾需求和利益協調難、老舊小區設施改善條件有限、資金缺口較大、管理體系缺失等難點問題。
在總結試點項目實施經驗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範圍,並研究制定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六治七補三規範”的工作目標,即治危房、治違法建設、治開墻打洞、治群租、治地下空間違規使用、治亂搭架空線,補抗震節能、補市政基礎設施、補停車設施、補居民上下樓設施、補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小區治理體系、補小區信息化應用能力,規範小區自治管理、規範物業管理、規範地下空間利用;要把老舊小區打造成居住舒適、生活便利、環境優美、整潔有序、鄰里和諧、守望相助的美麗家園,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