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批市級傳統村落揭曉,古橋古樹將掛牌保護 44個傳統村落榜上有名
本市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的指導意見日前出爐,包括古北口鎮古北口村等在內的10個區44個村鎮入選本市第一批市級傳統村落。未來,這些傳統村落將統一設置保護標誌,村落內城墻、牌坊、古塔、園林、古橋等將進行認定,實行掛牌保護,加強動態管理。2020年年底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不可移動文物搶險修繕工作將完成。
傳統村落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此次公示的首批市級傳統村落覆蓋本市10個區44個村鎮,古北口鎮古北口村、齋堂鎮靈水村均在其中。門頭溝區傳統村落最多,達14個,其次為密雲區,共有9個村莊。
此外,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21個村莊已被列入前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比如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密雲區古北口村,該村北依長城,西瀕潮河,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這裡名勝古跡眾多,“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琉璃影壁靠大道”是該村的真實寫照。廟宇文化、邊塞文化、長城文化等構成了古北口村得天獨厚的歷史內涵。近年來,古北口村還修建了村情展室、恢復了文物古跡並充分挖掘傳統習俗。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這些傳統文化,指導意見提出,本市將加快傳統村落資源調查工作,摸清底數,“一村一檔”組織編制傳統村落檔案,編纂傳統村落志。建立完善傳統村落名錄,並統一設置傳統村落保護標誌,對村落內城墻、城(堡、寨)門、牌坊、古塔、園林、古橋、古井、古樹、古道水渠(道)、排水溝及其附屬物等重要歷史環境要素進行認定,實行掛牌保護,加強動態管理。
在傳統建築保護方面,本市將組織開展歷史建築認定和掛牌工作,制定保護修繕計劃。加快傳統村落內文物建築修繕修復工作,2020年年底前,完成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不可移動文物的搶險修繕。
指導意見還特別強調,傳統村落嚴禁開山、採石、伐木、填湖等一切破壞山水格局的工程建設活動。保護髮展規劃未經批准前,嚴禁撤並列入名錄的傳統村落。嚴禁各類不符合保護髮展規劃的建設行為,嚴禁以保護利用為由將村民全部遷出、實施房地産開發。
據悉,本市將選擇條件成熟、群眾意願迫切的傳統村落開展整村保護修繕試點,積極探索保護修繕的有效模式,並適時在全市推廣。對列入整村保護修繕試點的傳統村落,市財政按照院落房屋修繕最高審定金額的50%給予補助,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
為了更好地展示弘揚傳統文化,本市還將推動傳統村落鄉情村史陳列室和數字博物館建設,使其成為展示本市優秀傳統村落的平臺,並建立鄉村文化專家隊伍,系統整理民間文學、傳統技藝、民俗等各類非物質文化資源,講好村落故事,促進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