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目的
(一)全市垃圾分類工作背景
自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作出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重要指示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落實,市領導多次聽取、調研我市垃圾分類工作,並就垃圾分類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蔡奇同志多次調研垃圾分類工作,並在2月15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垃圾分類專題會,指出“城市精細化管理從垃圾分類抓起”,要求市城市管理委研究起草《北京市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明確提出必須將有害垃圾作為強制分類類別之一,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前,在北京等重點城市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陳吉寧同志在多次調研和講話中強調,要抓好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堅持垃圾分類管理和提高處理能力兩手抓,積極支援中央單位帶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全市垃圾分類工作要抓緊推動。
市人大於2017年3月份至5月份,組織開展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的執法檢查,檢查報告中對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5月下旬,隋振江副市長要求,在制定“實施意見”的同時,要充分吸納人大檢查報告和國務院26號文的要求,細化制定《北京市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兩份文件的制定,相互呼應,明確了我市垃圾分類治理的工作思路和行動路線,為下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據。
(二)強制分類工作背景
蔡奇同志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準”,在十二屆二次全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講話精神時明確要求,要“制定垃圾分類具體落實方案,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進中央在京單位與部隊大院、市屬單位,形成黨政機關帶頭落實的局面”。
2017年5月,國管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中直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國管節能〔2017〕180號),對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做了具體部署。
7月,第47次市政府黨組(擴大)會議要求,由市城市管理委負責牽頭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積極支援中央在京單位、駐京部隊做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形成黨政機關帶頭落實的局面。隋振江副市長要求要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明確強制分類重點類別,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在年底前要有形象進度。
為做好本市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市城市管理委與市政務服務辦、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邀請住建部、國管局、中直機關事務管理局、軍委後勤保障部等單位多次召開強制分類協調會,就實施單位範圍、分類方法、職責分工、過程管理、執法保障等問題進行了充分溝通和交流。建立了首批開展強制分類的161家中央單位和駐京部隊管理臺賬,梳理了具體任務,與9個相關區進行了工作對接,9月中旬將召開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培訓會。與市直機關工委、市環保局、市教委、市衛生計生委、市國資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召開市級公共機構強制分類工作推進會,明確了首批123家垃圾強制分類市級公共機構實施名單、任務分工和完成時限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於推進中央單位駐京部隊北京市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強制分類方案”)。
(三)目的
“實施意見”和“分類方案”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將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突破難點,落實責任,建立互信,持之以恒,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全面提高垃圾分類工作水準。
二、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明確了2017年至2020年的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共57條。
(一)明確了垃圾分類工作行動目標
1、在黨政機關強力推動垃圾強制分類
從中央黨政機關、駐京部隊、市級黨政機關本級做起,率先垂范,將餐廚垃圾、再生資源、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作為強制分類重點品類,嚴格落實強制分類標準。市、區、街各級部門要主動對接服務,逐步擴大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範圍,到2020年底,實現各級黨政機關和駐京部隊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2017年,率先在134家中央在京單位、27家駐京部隊、123家市級機關,以及3所高校、3家國有企業、3所醫院,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各區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本區實施範圍。
2、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
開展以街道和社區為單元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制定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驗收標準,加強示範片區日常檢查考核,推動各區落實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目標,示範片區覆蓋率2018年達到30%,2019年達到60%,2020年達到90%;示範片區優秀率2018年達到10%,2019年達到20%,2020年達到30%。東城區、西城區2019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垃圾分類制度區域全覆蓋。
2017年,每個區至少完成1個街道,其他街道至少完成1個社區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
(二)明確了垃圾分類工作重點任務
1、垃圾分類減量效果目標
實行餐廚垃圾、建築垃圾等大類分流,強化乾濕分開和資源回收,促進進廠垃圾減量,緩解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運作壓力。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增長率逐年下降,力爭在2018年底出現增速拐點,並逐年下降,2018年控制在12%左右,2019年控制在8%左右,2020年控制在4%左右。
2、實行強化廚余垃圾分類管理
通過鼓勵採用“大小桶”、“定時定點”、“不落地”、“到府收取”等模式,及時收集廚余垃圾,引導廚余垃圾分類投放。通過專業作業運輸隊伍向社區延伸,提高分類收集裝備和管理水準,提升社區分類收集能力。建立“綠色車隊”,強化行為傳達。暢通公眾監督渠道,嚴格執法和管理,堅決杜絕混裝混運現象。
2017年,加強對示範片區廚余垃圾分出率考核,核心區要達到7%以上,其他區要達到5%以上。研究廚余垃圾分類品質的簡易判定標準,制定分類運輸車輛涂裝標準,在示範片區內率先實現廚余垃圾“綠色車隊”分類運輸,基本杜絕收集環節的混裝混運現象。
3、實現餐廚垃圾規範管理
落實餐廚垃圾源頭排放管理,建立餐飲單位基礎管理臺賬,明確排放流向。規範收集運輸管理,加強許可後監管,逐步統一運輸車輛標識,強化社會監督。加快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建設就地處理設施,加快廢棄食用油脂預處理設施選址建設。強化過程執法保障,制定執法方案,統一執法標準,細化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嚴格執法,提高執法實效。
2017年,將取得合法資質的餐飲單位全部納入餐廚垃圾規範管理。完成豐臺、通州區、順義餐廚垃圾處理廠建設。制定餐廚垃圾執法檢查方案,重點開展對餐飲單位未分類、使用無資質單位及個人收運餐廚垃圾等違法行為的執法檢查。
4、推動建築垃圾規範化管理
加強工地和施工單位源頭管理,建立動態監管機制,確保使用有資質的渣土運輸企業。加快推進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加強設施運作管理。推廣建築垃圾再生産品應用。完善渣土車綜合管理機制,優化建築垃圾車輛運輸管理系統功能。依法加大渣土車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渣土車違法違規行為非現場處罰機制。
2017年,全面落實施工、拆遷工地渣土運輸車輛“三不進、兩不出”規定,着手建立施工、拆遷、拆除工地等源頭動態監管機制,落實建築垃圾分類存放、分類運輸處置工作。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實現開工,房山區項目建設完成,研究移動式資源化利用設備就地處理、就近回用支援政策。鼓勵在環境建設、市政道路、園林綠化、海綿城市建設工程中優先使用建築垃圾再生産品。開展渣土車專項整治工作,依法加大處罰力度。完善渣土車違法違規行為非現場處罰機制,提升案件辦結率。
5、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完善再生資源回收渠道,規範回收源頭管理,建立源頭計量統計系統。探索將垃圾樓、轉運站通過升級改造實現再生資源和其他垃圾分類收集、計量、壓縮、打包等功能整合。制定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佈局規劃,納入市政基礎設施用地保障。加快區域性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選址建設。
2017年,啟動研究全市再生資源各類品種産生數量、統計辦法管理模式等,在東城等區探索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兼營垃圾分類業務模式。完成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佈局規劃編制,各區需至少明確一個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選址,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應主動與其他區建立協同機制,共建共用再生資源預處理設施。示範片區內的每個社區至少明確一個交投點,每個街道至少明確一個轉机站。
6、嚴格落實有害垃圾強制分類
配備有害垃圾收集暫存場所或容器,加強有害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引導正確投放。制定運輸、處理技術路線和方案,充實收運隊伍,加快建設處理設施。
2017年,各區要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強制分類單位及示範片區內有害垃圾收集暫存容器配備,將有害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宣傳和培訓方案。制定市級有害垃圾認定、運輸、處理技術路線和工作方案,研究處理設施規劃,支援環衛、再生資源等收運隊伍申請有害垃圾運輸許可,滿足有害垃圾收運需求。
7、規範其他垃圾管理
規範管理垃圾樓及專業運輸單位,對在城鄉結合部、平房區等難以實施源頭垃圾分類的地區,可探索開展機械分類。規範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和廢棄織物等投放和收集管理。垃圾分類責任主體應建立規範的裝修垃圾管理制度,鼓勵實行袋裝收集、定點投放、集中清運的作業模式。鼓勵試點大件垃圾預約回收、就地處理和廢棄織物定向回收模式。
2017年,啟動對垃圾樓和相對集中收集場所基本情況的梳理,建立管理臺賬。在海淀等區試點開展機械分選工作,總結經驗,適時推廣。在朝陽區等區開展裝修垃圾規範管理及大件垃圾、廢棄織物等回收試點工作。
8、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治理試點
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工作,探索農村垃圾分類適宜模式,健全管理制度。規範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轉運站點設施佈局。足額配備收集轉運設施及收集運輸車輛,倡導就地減量分類。
2017年,完成20個農村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工作。懷柔、門頭溝、延慶區要在半數以上的鄉鎮啟動全域試點,確保在2019年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研究制定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技術方案,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儲備庫,試點農村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就地處理,啟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一體化項目建設工作。
9、提升垃圾處理能力
科學利用現有産能,適時實施升級改造,滿足廚余垃圾分類處理階段性需求。加快推進行動計劃中,在建項目建設,確保按期投産。2017年,加快海淀、通州、豐台區等廚余垃圾綜合利用設施建設,確保2018年投入使用。建設完成阿蘇衛、通州、順義、懷柔4座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完成房山區建築垃圾資源化項目,啟動首鋼魯家山焚燒廠(二期)、朝陽焚燒廠(三期)、大興安定焚燒廠等設施建設。
10、大力推動垃圾源頭減量
開展快遞包裝物逆向回收試點工作,研究限制過度包裝政策,倡導商品包裝物減量,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試點,推行“凈菜半凈菜進城”,倡導“光碟行動”。
2017年,與京東等骨幹快遞企業研究快遞包裝減量及逆向回收措施,在3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鼓勵品牌餐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倡導在醒目位置擺放或張貼節約標識,播放公益宣傳片,引導消費者開展光碟行動。
(三)明確了垃圾分類工作保障措施
1、強化垃圾分類政府推動
形成“高位協調,部門聯動,專班落實,重點突破”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研究協調工作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為成員單位,聯繫協調機制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委,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管理組、財政政策保障組、環衛體制改革組、設施建設推進組、強制分類執法組,具體負責協調和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設立專家委員會,為垃圾分類治理工作開展提供諮詢建議。
2、落實垃圾分類責任人制度
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規定的十類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主體責任,制定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責任制實施辦法,實施“一長四員”基層管理制度,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垃圾分類治理,定期開展執法檢查。
2017年,實現示範片區內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全覆蓋,明確垃圾分類品類要求、投放方式、收集方式,對接有資質的運輸隊伍,明確最終處置場所。完成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責任制實施辦法(試行)制定,研究推出廚余垃圾、再生資源、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裝修垃圾等收集運輸處理服務合同。示範片區要參照背街小巷治理街巷長制度,明確街道責任人、社區責任人、小區責任人和樓門責任人,建立相關工作機制,確保垃圾分類基層管理制度有效運轉。制定垃圾分類執法檢查方案,定期對垃圾分類示範片區開展執法檢查。
3、完善垃圾分類支援政策
優化現有核算調控平臺功能,實行各區垃圾處理費預繳和按量分類結算。較大幅度調整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費價差。對各區生活垃圾排放實行清運量核定和限額管理。建立利益傳導機制和垃圾排放登記制度。制定示範片區創建資金補助政策。推動農村垃圾分類示範村建設。建立低值再生資源回收促進機制。推進現有環衛體制改革。完善垃圾分類法制保障。
2017年,研究建立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統籌管理制度,優化現有核算調控平臺功能,通過價格機制引導各區主動開展垃圾分類。研究制定各區生活垃圾清運量核定管理政策和跨區域處理環境補償政策。在延慶區啟動市場運作機制試點工作,試點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4、促進垃圾分類全民參與
建立健全垃圾減量分類宣傳工作機制。2017年,重點在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立健全社區宣傳工作機制,編制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發放致居民垃圾分類一封信、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和倡議書。建立完善垃圾處理園區和設施公眾開放制度,組織開展市民參觀活動。推動垃圾分類示範校園建設,建立校園垃圾分類普及試點。研究垃圾分類先進個人(單位)表彰政策,重點在基層推出一批垃圾分類模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