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貫徹落實<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實施意見》(京政辦發〔2017〕5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全市政府網站的建設管理作出明確規範。《實施意見》是近年來北京市首個政府網站頂層設計的指導性文件,首次明確了政府網站主管主辦職責,提出了政府網站名稱、域名等方面的標準化要求,規範了資訊發佈、解讀回應、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四項政府網站基本功能,系統化提出政府網站開設整合和集約化建設的具體路徑、流程要求等,將政府網站作為新時代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平臺,着力推進全市政府網站規範化、集約化、創新性發展。
一、《實施意見》出臺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府網站建設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網際網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斷,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打破資訊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網際網路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中辦、國辦近年來密集印發11份政策文件,先後開展了8次全國政府網站抽查。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國辦發〔2017〕47號,以下簡稱《指引》)。《指引》的印發,對政府網站從開設到整合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了規範,對未來三年的網站創新發展指明瞭方向,站位更高,標準更嚴,範圍更廣,創新更多,提出了建設“三個平臺、一個網上政府”的目標,要求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政務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佈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這是對政府網站的極高要求。
多年來,在北京市信息化建設發展中,全市政府網站積累了較好的基礎。特別是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以來,北京市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考核評估,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先後印發了10余份文件進行安排部署,開展了9次全市政府網站建設情況普查,摸清了全市政府網站底數。全市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不斷強化政府網站資訊內容建設,有效解決了“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的“四不”問題,基本實現全面合格達標。自2015年國辦組織全國政府網站季度抽查以來,本市成為唯一一個連續6次抽查合格率達100%的省級政府。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連續位列全國省級政府網站績效評估首位,西城、大興等區政府門戶網站保持全國區縣級政府網站前列。
但與此同時,全市政府網站建設管理總體上還處於“合格達標”水準,距離打造“優質高效”的網上政府還有較大差距,還存在缺少頂層設計、建設管理職責不清、規範標準不科學、集約化程度低、數據資源共用難、“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網上辦事服務不便捷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政府網站,甚至説對政府的權威性、公信力造成了傷害,讓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打了折扣。為此,本市制定出臺《實施意見》,就是針對政府網站建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這些痛點和難點,給出解決方案和操作指南。
二、《實施意見》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包括總體要求、職責分工、開設整合、功能建設、集約共用、安全防護、創新發展、組織保障等內容,明確了全市政府網站管理的三段目標、兩項職責、四大任務、四項保障和九十六項具體任務。
(一)三段目標。適應網際網路發展變化,推進集約共用,持續開拓創新,讓人民群眾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一是到2018年底,政府網站開辦整合更加規範有序、服務功能更加完善便捷、資訊數據更加集約開放、安全防護更加穩定可靠、保障機制更加健全有力;二是到2019年底,將政府網站打造成為更加全面的政務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佈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三是到2020年底,建成以市政府門戶網站為主平臺、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和各區政府網站為支撐的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
(二)兩項職責。一是明確管理職責。市政府辦公廳是全市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監督全市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市網信辦統籌協調全市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全市政府網站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市編辦、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作為全市政府網站的協同監管單位,共同做好網站標識管理、域名管理和網路內容服務商(ICP)備案、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打擊網路犯罪等工作。建立市、區兩級政府網站統一管理體系,各區參照市級管理體制。二是明確辦站職責。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由市政府辦公廳主辦,市經濟信息化委承辦。各區政府門戶網站的主辦單位是區政府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網站的主辦單位是其辦公室。主辦單位承擔網站的建設規劃、組織保障、健康發展等職責,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主辦單位可指定內設機構或委託其他專門機構作為承辦單位,具體落實主辦單位的有關要求,承擔網站技術平臺建設維護、安全防護,以及內容發佈、審核檢查、傳播推廣和頁面設計等日常運作保障工作。
(三)四大任務。一是規範政府網站的開設與整合。推進規範網站名稱和域名、規範整合現有政府網站、規範新增政府網站開設程式等三個專項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網站要以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機構名稱命名,政府網站要使用以.gov.cn為尾碼的英文域名和符合要求的中文域名,不得使用其他尾碼的英文域名。《實施意見》還對政府網站的開設整合流程作出了明確細緻的要求,政府網站的整合遷移、臨時下線由主辦單位提出申請,逐級審核,經市政府辦公廳審批同意後啟動。擬新開設政府網站的,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同意後,向市政府辦公廳提出申請。經市政府辦公廳批准後,政府網站主辦單位向機構編制部門提交加挂黨政機關網站標識申請,按照流程註冊政府網站中文域名;向電信主管部門申請網路內容服務商(ICP)備案;根據網路系統安全管理的有關要求向公安機關備案;在“全國政府網站資訊報送系統”中進行登記並獲取政府網站標識碼後,方可上線運作。
二是加強政府網站功能建設。推進資訊發佈、解讀回應、辦事服務、互動交流四大功能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建立完善政府網站常態化資訊發佈機制,及時準確發佈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大決策資訊;政府網站發佈重要政策文件時,要同步製作便於公眾理解和網際網路傳播的解讀産品,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重大突發事件,要通過政府網站及時作出權威、正面回應;整合全市政務服務資源與數據,加快構建權威、便捷的一體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形成互聯互通的政務資訊資源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搭建統一的互動交流平臺,建立網民意見建議的審看、處理和反饋等機制,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三是加快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推進市區兩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政府網站資訊資源整合共用等工作。《實施意見》要求市政府辦公廳、市經濟信息化委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工作方案。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市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的建設維護,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網站逐步向市級平臺遷移。經市政府辦公廳批准後,各區政府建設本區集約化平臺,並與市級集約化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協同聯動。《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分類科學、集中規範、共享共用的全平臺統一資訊資源庫,按照“先入庫,後使用”原則,對平臺上各政府網站的資訊資源統一管理,實現統一分類、統一元數據、統一數據格式、統一調用、統一監管。已建成的集約化平臺要進一步完善功能,使平臺具備與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電子證照庫等系統和數據庫對接融合的擴展性。
四是加強政府網站安全防護和創新發展。加強網站安全防護,守住政府網站的底線;推進政府網站創新發展,引領政府網站發展方向。《實施意見》要求各政府網站根據網路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貫徹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網路安全監測預警技術能力建設,建立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定期開展網站安全管理和防護檢查。《實施意見》還對本市政府網站創新發展提出了要求,即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提供個性化服務;融合新技術、載入新應用、擴展新功能,構建開放式網站系統框架;對政府網站用戶的行為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政府網站各項功能進行客觀量化評價,為改進工作提供建議。推進政府網站向移動終端、自助終端、熱線電話、政務新媒體延伸,多渠道傳播政府網站聲音。
(四)四項保障。一是健全協同機制。建立與本級宣傳、網信、編制、電信主管和公安部門的協同機制,做好政府網站重大事項溝通處置等工作。建立與宣傳、網信部門的政務輿情回應協同機制,督促相關單位及時發佈回應資訊。建立政府網站間協同聯動機制,打造整體聯動、同步發聲的政府網站體系。二是健全監管機制。制定政府網站考評辦法,完善獎懲問責機制,每季度對政府網站資訊內容開展一次巡查抽檢,並及時在門戶網站公開檢查情況。政府網站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要分別編制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和政府網站年度工作報表,於每年1月31日前向社會公開。三是完善運維機制。實行專人負責制度,對資訊內容和安全運作負總責,加強內容審核和保密審查。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處理政府網站突發情況。健全讀網制度,設立品質管理崗位,加強日常監測,每日瀏覽網站內容,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漏並做好記錄。對網民提出的糾錯意見要在2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四是建立培訓機制。將政府網站工作納入幹部教育培訓內容,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努力打造一支熟悉政務工作和網際網路傳播規律,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和工作擔當的專業化隊伍。
(五)九十六項分工。為更好地做好貫徹落實工作,《實施意見》還配套了《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將國辦《指引》和本市《實施意見》各項要求細化為九十六項具體任務,逐項明確了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其中,立即落實的有28項、2018年完成的46項、2019年完成的16項、持續落實的6項,確保責任到位、落實到位。
三、《實施意見》的主要亮點
亮點一:首次建立分工明確的政府網站管理體制
政府網站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按照市領導要求,市政府辦公廳近期就全市政府網站管理體制進行了調研,從對全市78家單位的調查問卷來看,優化管理體制、明確牽頭抓總的主管部門是解決當前政府網站發展問題的關鍵。市政府辦公廳、市編辦、市網信辦、市經濟信息化委等部門反覆研究,就本市政府網站管理體制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並在《實施意見》中進行了明確。
《實施意見》提出“市政府辦公廳是全市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監督全市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各區政府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辦公室是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及本系統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主管單位負責對政府網站進行統籌規劃和監督考核,做好開辦整合、考核評價和督查問責等管理工作。”
在市政府層面上,市政府辦公廳是全市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監督全市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同時是市政府門戶網站的主辦單位。市編辦、市網信辦、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是協同監管單位。其中,市網信辦統籌協調全市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全市政府網站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是市政府門戶網站的承辦單位。市編辦、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共同做好網站標識管理、域名管理和網路內容服務商(ICP)備案、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打擊網路犯罪等工作。
在區政府層面上,《實施意見》要求各區要參照市級層面的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建立市、區兩級政府網站統一管理體系,各區政府辦公室要切實負起責任,履行好政府網站的主管和主辦職責。
在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層面,《實施意見》指出“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網站的主辦單位是其辦公室。主辦單位承擔網站的建設規劃、組織保障、健康發展等職責,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主辦單位可指定內設機構或委託其他專門機構作為承辦單位,具體落實主辦單位的有關要求,承擔網站技術平臺建設維護、安全防護,以及內容發佈、審核檢查、傳播推廣和頁面設計等日常運作保障工作。”
亮點二:首次對本市現有政府網站提出規範整合時間表
目前,本市共有政府網站1042個,其中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1個;市級部門網站95個,垂直管理單位網站115個;17個區(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網站共計831個。
根據國辦《2017年第三季度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通報》,截至2017年9月1日,全國正在運作的政府網站29431家,比2015年底全國普查時精簡五成多。北京市的數據是從1149下降到1042家,只減少了107家,整合上移進度緩慢,遠遠落後於其他省區市。因此,《實施意見》規範整合現有政府網站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只開設一個網站,其所屬部門、單位不單獨開設政府網站,通過上級單位網站開展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務宣傳等;開展重大活動或專項工作時,可在政府門戶網站或部門網站臨時開設專欄專題。”對照這些要求,全市還有960個政府網站需要整合,包括146個市級部門下屬單位網站、540個區級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網站和274個鄉鎮街道網站。如果這些網站的整合工作能夠全部完成,本市政府網站將只保留80余個,實現“一區一網、一部門一網”,整合比例將達93%。
推進政府網站的規範整合,《實施意見》還設置了兩個時間點:2018年6月底前,完成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政府網站的規範整合工作;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區級及以下政府網站的規範整合工作。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要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及本系統的政務服務網、公共資源交易網、數據開放網等各類網站進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數。對已開設的、確需保留的政府網站,報市政府辦公廳進行重新審核登記。要做好被整合網站內容遷移工作,杜絕一關了之,確保內容不少、數據不丟、保障不減。
亮點三:首次明確提出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路徑圖
集約化是大勢所趨,是解決政府網站“資訊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的有效途徑。集約化工作既是國辦《指引》的要求,也是基層單位的呼聲。根據北京市政府辦公廳調研的數據,80%以上的基層單位希望儘快將網站集約到一個平臺。
目前,本市政府網站的集約化建設與管理程度較低,需按照《指引》提出的集約化建設標準加快建設步伐,要通過統一標準體系、統一技術平臺、統一安全防護、統一運維監管,集中管理資訊數據,集中提供內容服務,實現政府網站資源優化融合、平臺整合安全、數據互認共用、管理統籌規範、服務便捷高效。為確保《指引》要求落實到位,本市《實施意見》提出兩項工作要求。
一是推進市、區兩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總體思路就是“1+N”的模式,即一個市級集約化平臺、N個區級集約化平臺。《實施意見》要求,市政府辦公廳、市經濟信息化委等有關部門要儘快研究制定本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工作方案。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市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的建設維護,並牽頭制定各項介面數據標準。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網站要逐步向市級平臺遷移,集約之後資訊資源要納入統一的資訊資源庫共用管理,同時可按部門網站形式展現,保留相對獨立的頁面和欄目。各區政府要建設本區集約化平臺,區政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資訊、服務和互動資源原則上要無縫融入區政府門戶網站各相關欄目,並與市級集約化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協同聯動,實現“技術集約建設、資源集約管理、服務集約管控、品牌集約塑造”的目標。
二是加快推進資訊資源整合共用。按照《實施意見》要求,本市要構建分類科學、集中規範、共享共用的全平臺統一資訊資源庫,按照“先入庫,後使用”原則,對平臺上各政府網站的資訊資源統一管理,實現統一分類、統一元數據、統一數據格式、統一調用、統一監管。已建成的集約化平臺要進一步完善功能,使平臺具備與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電子證照庫等系統和數據庫對接融合的擴展性,以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增進群眾獲得感,力爭讓群眾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市、區兩級政府還要做好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的統籌管理和考核監督,確保集約化工作穩步推進。
亮點四:首次指明本市政府網站創新發展方向
國辦《指引》對創新發展提出了個性化服務、開放式架構、大數據支撐、多渠道拓展四個方面內容,這實際上是政府網站發展的高線引領,指出了政府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指引》,本市《實施意見》指出了要從兩個層面對全市政府網站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努力方向。
一是要更加注重網站的用戶體驗,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目前,本市政府網站的個性化服務主要體現在RSS資訊訂閱、短信訂閱、個人主頁等方式,但使用效果受技術平臺及運維水準的限制,存在功能使用步驟繁瑣、訂閱資訊受限、定制服務功能渠道單一等不足。《實施意見》提出,下一步,要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個人和企業專屬主頁,提供個性化、便捷化、智慧化服務,實現“千人千網”,為個人和企業“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根據用戶群體特點和需求,為殘疾人、老年人、外籍人士等群體提供無障礙瀏覽功能。圍繞企業和群眾的需求下大力氣提供政務資訊、便民服務,切實提升政府網站用戶體驗,讓群眾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二是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可靈活擴展的智慧型網站架構。目前,本市政府網站的交互模式以圖片、文章、視頻等傳統方式為主,資訊組織方式和導航方式效率較低。《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網站搜索功能,提供關鍵字推薦、拼音轉化、通俗語言搜索功能,實現多維度分類展現;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等相關技術,自動解答用戶諮詢。要構建開放式網站系統框架,融合新技術、載入新應用、擴展新功能,實現平滑擴充和靈活擴展;開放網上政務服務介面,引入社會力量,開展預約查詢、證照寄送以及線上支付等服務。要對政府網站用戶的行為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政府網站各項功能進行客觀量化評價,為改進工作提供建議;推進政府網站向移動終端、自助終端、熱線電話、政務新媒體延伸;加強與網路媒體、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等的合作,通過公共搜索、社交網路等公眾常用的平臺和渠道,傳播政府網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