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解讀問答

日期:2017-12-14 10:12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1、北京市為什麼要專門出臺醫改的十三五實施方案?

  答:“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北京建設的關鍵時期,隨着本市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要着力解決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完善健康政策,率先建立較為完善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特別是改革進入深水區後,醫改任務十分艱巨,醫改從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從專項改革向綜合改革、從搭建框架向系統推進轉變,研究出臺醫改的十三五實施方案,有利於統籌推進、改革聯動,更好地實現醫改目標。

  2、方案基本原則第一條是“強公益,重健康”,請問這條原則在方案具體措施中如何體現?

  答: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北京在全國率先提出“促進健康”的概念,2009年制定實施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2009-2018年)》,明確11項健康具體指標;2010年又發佈了《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今年發佈了《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醫改實施方案將“強公益,重健康”作為第一條基本原則,既是落實國家要求,也是建設健康北京、促進健康理念的延續。在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覆蓋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健康醫療資訊標準化建設達到新水準”的主要目標。在重點任務中,緊緊圍繞健康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包括在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中,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向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立市、區、社區三級“治未病”體系;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探索以人群健康指標為考核標準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關注居民健康。在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強調完善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考核結果與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掛鉤。在穩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提出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適合本市的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援商業保險機構廣泛參與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在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中要求統籌推進健康北京建設,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等。從目標要求、政策指引、配套支撐、具體舉措等方面全面體現了“強公益,重健康”的理念原則。

  3、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一是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佈局;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加強康復護理體系建設;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級診療體系,在城六區構建“大型三級醫院—區域醫院(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路,在其他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體系。

  二是深入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優化完善“智慧家醫”等服務模式,推廣“網際網路+家庭醫生”做法;探索以人群健康指標為考核標準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健全鄉村醫生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激勵機制。

  三是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主的基層人才培養。建立符合本市實際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作、管理、考核、服務新機制。

  四是優化就醫格局。優化雙向轉診流程,建立由全科醫生直接轉診至專科醫生的轉診渠道,提高預約掛號比例,暢通向下轉診渠道;將區級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

  五是積極開展遠端醫療。

  4、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一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探索公辦民營、特許經營等公立醫院運營模式;完善市屬公立醫院各項制度等;總結部分區屬醫院委託市級三甲醫院管理的經驗,研究區屬公立醫院管辦分開方式;完善分類補償機制;加強收支預算管理;健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完善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二是持續推進醫藥分開等綜合改革。推進藥品陽光采購、醫療服務價格規範等綜合改革;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範圍;探索醫療服務按病種定價;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探索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醫療服務價格保持合理水準。三是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制定本市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試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四是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建立完善公立醫院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問責機制;分類設定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並進行動態調整,定期公示;建立動態增長的醫保總額控制機制。

  5、穩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一是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探索建立適合本市的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到2020年形成制度框架;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加大醫療責任保險覆蓋面。二是統籌城鄉居民保障政策。2017年底前,建立“六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三是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住院按病種分組付費工作,2017年在全市三級綜合醫院推行,並向二級醫院推廣;探索按床日付費;研究實行門診按人頭付費;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四是創新醫保經辦服務模式。鼓勵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

  6、全面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一是深化藥品耗材採購制度改革。完善藥品陽光采購機制;鼓勵聯合採購;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鼓勵集中帶量採購。二是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推進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將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對藥店開展服務能力分級管理;支援零售連鎖藥店發展,促進品牌化建設;繼續推進社區藥品供應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虛擬藥庫,實行智慧化藥品管理與配送。三是完善藥事工作制度。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試點總藥師制度;完善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機制。

  7、建立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一是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醫藥衛生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監管理念,更加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二是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全面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大型醫院巡查、審計、檢查機制;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探索醫療行業服務留痕;研究制定醫療機構價格行為規範;加快推動醫療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綜合監督執法。三是構建多元化監管體系。完善政府監管為主、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監管體系;引導醫療衛生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管理規範和準則;引導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內審制度,2017年底,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建立醫療衛生信息公開平臺。

  8、方案提出,堅持三醫聯動,同步改革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藥品耗材採購機制,全面取消以藥養醫。今年4月,北京已經進行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並取得了明顯成效,請問未來這項工作將如何推進?

  答:下一階段,本市將繼續通過同步聯動改革,擠出價格水分,最終實現騰空間、調結構: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進一步規範藥品全流程管理,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落實分類採購,鼓勵集中帶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為醫保付費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騰出空間。同時,完善公立醫療機構補償機制,釋放改革紅利。

  9、方案中多處提到加強中醫服務。如,以區級中醫類醫院為基礎,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立市、區、社區三級“治未病”體系。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提供中醫服務;以中醫全科醫師為核心的全科醫師服務團隊比例不低於25%。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北京市中醫藥資源豐富,中醫醫院數量多、服務次數高。2016年北京市中醫類醫院205家,佔全市醫院總數的28.8%,中醫類醫院的總診療人次數0.4億人次,佔比23.2%。在醫改過程中,北京將根據中醫醫療資源的優勢和特點,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促進、分級診療中獨特作用:

  首先,大力支援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提供中醫服務;以中醫全科醫師為核心的全科醫師服務團隊比例不低於25%。

  其次,發揮中醫“治未病”重預防的優勢,將區級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立市、區、社區三級“治未病”體系。

  同時,在改革過程中建立完善中醫藥特色績效考核財政補償政策,探索與中醫藥服務模式相適應的醫保付費制度,支援首都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傳承。

  10、方案提出“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本市將如何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答:實施方案提出,一是要實施全民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努力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大家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二是要實施聯合採購和帶量採購,擠出價格水分,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合理提升醫務人員勞務價值;三是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臨床路徑管理,強化醫療機構內控制度,加強處方點評,規範醫務人員診療行為。通過綜合改革,推進“一控兩降”(控制醫療費用增幅、降低藥佔比、降低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用),實現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醫院發展添活力。

  11、方案提出,今年在全市三級醫院推行住院按病種分組付費,探索按床日付費,研究實行門診按人頭付費。請問,實行這些新的付費方式有什麼作用?

  答:按疾病診斷分組(DRGs),是根據年齡、疾病診斷、合併症並發癥、治療方式、病症嚴重程度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診斷組進行管理的體系。按病種分組(DRGs)付費,是對各DRGs病組制定打包支付標準,向醫院方進行付費的管理機制。相對於其他付費方式而言,按病種分組付費具有規範臨床行為、優化資源利用、杜絕過度服務等優點,能夠有效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的增長。

  2010年底,北京推出了基本覆蓋全病種的按病種分組付費(BJ-DRGs),之後在6家定點醫療機構試行了108組的DRGs付費。今年內,將在三級綜合醫院全面推廣按病種分組付費,並延伸到二級醫院。優點包括:一是有利於控成本。DRGs結算模式基於成本,使醫院獲得收益的方式由增加産出轉向控製成本,進而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誘導性消費,從而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二是有利於提品質。支付標準化,使醫院注重管理病人的診療過程,促進疾病規範化治療,進而促使醫療機構提升醫療品質。三是有利於管理。費用預付制度有利於政府合理制定收支預算、擬定衛生服務計劃、降低管理成本,通過相對清晰的指標和標準,為衛生部門從醫院評價角度、人力社保部門從醫療付費角度提供了較為明確的管理工具。

  下一階段,本市將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實行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促進醫療機構規範行為、控製成本、合理治療。

  12、方案在強化行業綜合監管方面提出,針對醫療行業專業技術性強、部分服務不易保存客觀證據、難以準確計量的特點,探索醫療行業服務留痕。請問,此舉對保護就醫者權益會有什麼影響?

  答:醫療服務留痕工作是指針對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專業技術性強、不易留下客觀證據、難以準確計量的特點,對醫療機構明碼標價規範進行補充完善。

  前一階段,通過深入有代表性的綜合、專科、社區等醫院進行調研,從科室臨床診療路徑入手,廣泛徵求醫護人員意見,在此基礎上對我市現有5000余項醫療服務項目進行了梳理,總結歸納出需要留痕的醫療服務項目。

  針對上述醫療服務項目,提出在儘量不增加醫護人員工作量的前提下,由各醫療機構根據自身特色,採取借道留痕的方式,利用現有載體(如知情同意書、手術記錄、護理記錄、治療記錄、醫囑執行單等),完善規範服務記錄,並採取簽字、掃碼槍、掃腕帶等方法讓患者對接受的質價相符的醫療服務進行確認,從而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也便於管理部門必要時對醫療機構進行調查取證。

  13、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改善醫療服務?

  答:“十三五”期間,本市要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建立完善符合北京特點的醫療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醫療數據共用標準,推進診療資訊互聯互通。

  加強醫保智慧審核技術應用,逐步實現對各類醫療服務行為全面、及時、高效監控。推動醫療保險資訊系統與醫療救助資訊系統互聯,促進業務協同。支援健康保險資訊平臺與基本醫療保險資訊系統、醫療機構資訊系統互聯互通。

  要加快推進多卡融合。優化資訊資源,加快推進醫療卡、醫保卡等多卡融合,減少重復辦卡,為大數據整合提供便利。還要充分應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智慧醫療,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實現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規範化。實施“健康+網際網路”行動,發展智慧醫療,開展“網際網路+家庭醫生”服務,推動線上線下健康醫療數據資源整合利用。

  14、“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如何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答:為更好促進全市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提出了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着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和資源“雙下沉”,補齊基層短板,促進基層醫療衛生職業吸引力和服務能力“雙提升”。特別是將通過區辦市管等合作模式,由城區高水準大醫院帶動提升郊區區域醫療中心學科建設和管理服務能力;通過緊密型醫聯體和醫療服務集團促進大醫院醫生下沉基層,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名醫工作室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級診療體系,改變醫療服務體系“頭重腳輕”的狀態。本市將嚴格控制大醫院規模擴張,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城市副中心、新城、資源薄弱地區轉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鼓勵建立多種模式的緊密型醫療服務集團,在城六區構建高水準大型三級醫院—區域醫院(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三級聯動縱向功能網路,在城六區外各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動的服務體系。同時開展專科醫聯體建設,實現疑難、複雜專科疾病治療的橫向有序銜接。

  15、家庭醫生在北京醫改中有何重要地位?下一階段怎麼提高家醫簽約服務品質?

  答: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新形勢下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途徑。

  下一階段,要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收付費和分配激勵機制改革,加大簽約服務滿意度考核,提高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同時,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根據市民需求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設計個性化服務包,發揮“網際網路+家庭醫生”的優勢,總結推廣“智慧家醫”、微信號綁定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團隊等服務模式,使簽約居民享受更便捷服務,提升家醫簽約服務的獲得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