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關於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

日期:2017-12-14 10:01    來源:北京市水務局

分享:
列印
字號:        

  日前,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該意見將由市政府印發實施。

  市水務局組織有關單位對本市節水工作現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後需強化的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圍繞加強首都節水型社會建設起草了相關工作意見。同時還分別與市有關部門、區縣水務局和有關專家進行座談,徵求了29個相關委辦局和16個區政府的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及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關於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

  該意見指出要認真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原則,充分發揮水資源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引導作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重點領域節水水準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特大城市,2014年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為100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準的1/20。南水進京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市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節約用水仍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始終將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把“制定進一步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列為年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

  市有關部門和區縣政府通力配合,全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牢固樹立“量水發展”、“安全發展”理念,以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為重點,以節水創建為抓手,完善配套節水政策,嚴格用水管理、培育節水文化,推進全社會牢固樹立依法用水、節水優先、低耗減排的城市節水發展理念。為了更加全面的建設節水型社會,營造愛水護水惜水節水的良好氛圍,該意見經審議後正式出爐。

  到2020年要達到什麼目標?

  到2020年,節水法規、標準和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更加健全,節水型區創建工作全面完成,社會節水意識顯著提高,用水總量控制更加嚴格,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主要節水指標全國領先,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

  全市年度新水用量控制在31億立方米以內: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降到15立方米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5以上;計劃用水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

  將採取哪幾方面的措施?

  為了落實“地下水管起來,再生水用起來、雨洪水蓄起來”的工作方針,在統籌整合相關委辦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工作的基礎上,《意見》提出了五項強化措施。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約束引導作用。以水定需,科學編制城鄉發展規劃,確保實現全市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生活用水控制增長、生態用水適度增長。量水而行,通過實施“禁、關、控、轉、調”等措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因水制宜,編制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

  二是強化依法治水,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實行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落實各區政府主體責任。嚴格實行水影響評價審查制度。嚴格實行節水“三同時”制度。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嚴格實行依法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制度。

  三是強化行業節水,全面提高重點領域節水水準。加強工業節水管理,嚴格控制工業用水總量;加強建築工程節水管理,統籌做好用水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公共服務業節水管理,推進節水單位創建工作。加強特殊用水行業和用水大戶監管。加強農業綜合節水管理。加強園林綠化事業節水管理。

  四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強供水設施改造及運作維護。全面推廣生活節水器具。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大再生水迴圈利用力度。

  五是強化綜合施策,全面提升節水型社會建設效果。充分發揮教育宣傳引導作用,堅持示範引領,各區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紮實推進節水工作“七進”活動。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促進作用。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積極引進推廣先進節水技術和經驗。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市、區水務部門要建立違法取用水及浪費水資源監督舉報機制,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推動節水工作取得新成效。

  要怎麼進行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體制。強化部門管理責任和各區政府主體責任,實現部門與各區政府權責分明、政策協同,合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參與。市有關部門要研究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激勵政策,對在節水型區創建、居民家庭節水、農業節水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區給予獎勵。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通過簽訂節水合同服務、授予節水項目收益權、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節水設施的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

  三是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考核管理。到2020年,各區政府要按照節水型區創建考核評定辦法和有關評定標準,全面完成節水型區創建工作。節水型區實行動態管理,一年一評估、三年一復驗,確保各項職責落實到位、各項工作一抓到底、各項措施見到實效。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