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以第二個三年治污行動方案為抓手,聚焦城污水管網建設,分期分批分類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改造;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2017年底前城六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國家及市級監測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消除全市黑臭水體。2018年底前其他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市監測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
一、主要內容
本方案主要包含聚焦污水管網建設、雨污合流管網改造、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小區接入公共排水管網、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和再生水廠建設、聚焦城市副中心水環境建設、加快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河道排污口治理、加強重點水污染源的監管和加快改善考核斷面水質等方面。
2018年前,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093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409公里,將城六區13處具備接入條件的小區接入公共排水管網、新建再生水廠15座,升級擴建污水處理廠11座,集中精力開展“16+2+6”水環境治理攻堅會戰,完成全部141條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現有規模以上469個排污口治理。同時強化農業污染防治,加強工業污染防治,開展專項執法活動,加快改善考核斷面水質。
二、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認識,聚焦攻堅。在思想和行動上切實把污水治理和污水資源化利用擺在與大氣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高度,按照確定的任務分工和完成時限,細化措施,各方齊動手,聚焦城六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堅持不懈推動水環境治理,確保我市水環境品質不斷提升。
二是細化責任,嚴格考核。全面推進河長制,進一步強化各區治污責任,把水環境治理責任逐級向下傳導並層層壓實。繼續嚴格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圍繞國家對水功能區水質和斷面水質考核目標要求,充分發揮補償金使用效益,促進水環境治理。
三是部門聯動,確保落實。將本方案全部項目納入“一會三函”範圍,相關部門深入落實“一會三函”制度,保障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和雨污合流排水管網改造項目儘快落地實施。加大違章建築拆除力度,減少污水直排入河。綜合施策,改善國家考核斷面水質,確保按照確定的時間節點達標。
四是加大創新,科技引領。充分發揮本市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技術和産業優勢,積極引導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運作監控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運作監控平臺,加快成果推廣應用。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準。
五是注重宣傳,社會參與。啟動優美河湖評選活動。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參與河湖水環境管護,發動社會群眾參與優美河湖評選,努力營造全社會惜水愛水、保護水環境的良好氛圍。通過電視、報紙、微信、微網志等多種媒介,及時公佈黑臭水體治理、斷面考核和各區政府和有關單位工作任務進展情況,接受社會、媒體的監督。
三、工作進展
截至目前,全市710公里新建污水收集管線工程已完成施工、監理招標,369公里已建設完成。全市建成區57條段黑臭水體中,經治理變為非黑臭水體43條段,佔75%。已完成190個規模以上排污口的治理。污泥基本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以跨界斷面水質指標和污水治理任務完成情況考核為基礎,在流域上下游各區政府間建立經濟補償制度,進一步落實區政府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屬地責任,2015年、2016年各區分別繳納補償金13.6億元、10.8億元,促進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齊抓共管治理水環境的工作格局。
進一步完善河長制工作體系,形成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體系。全市河長共設5918余名,其中市級17名、區級122名、鄉鎮614名、村級5165名,進一步夯實河長制工作基礎。進一步豐富河長制工作內容,重點圍繞“三查、三清、三治、三管”(嚴查污水直排入河、嚴查垃圾亂堆亂倒、嚴查涉河違法建設,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加強水污染治理、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治理,嚴格水資源管理、嚴格河湖岸線管理、嚴格執法監督管理),建立基層河長和巡查員巡查制度,精細化管理,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