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關於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解讀

日期:2017-12-15 17:49    來源:北京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

分享:
列印
字號:        

  2017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京發〔2017〕24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北京市深化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的發展藍圖和路徑,是指導未來一個階段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一、此次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主要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凝聚改革共識、築牢思想根基,深刻勾畫改革的時代路徑,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改革的頂層設計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引。2016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意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安全生産方面的文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安全生産工作的極大關心,標誌着我國安全生産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實施方案》,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意見》,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首善標準,提升安全生産治理水準的具體體現。

  二、北京市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總體思路

  2014年年初,北京市提出了推進安全生産的法治化、標準化、信息化、社會化建設,構建安全生産責任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安全預防控制體系,築牢安全生産基層基礎工作的改革總任務,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四化三體系雙基”總任務。遵循這個思路,在“四化三體系雙基”總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在貫徹落實中央《意見》,制定本市《實施方案》時,將本市改革的總體思路定位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安全發展,堅持首善標準,以深化安全生産領域改革創新為引領,以整體推進安全生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着力補短板、強融合、抓落實、促平衡,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産法治化、標準化、信息化、社會化水準,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産環境。

  三、《實施方案》為設定的工作目標

  《實施方案》設定了兩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全市安全生産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得到有效落實,安全生産責任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基本建成;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狀況持續改善,城市運作安全保障水準明顯提高,重特大生産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和較大生産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到2035年,全面實現安全生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民安全文明素質全面提升,安全生産保障能力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安全生産和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邁入國際先進城市行列”。第一個目標主要是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使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安全環境的改善和安全感的提高;第二個目標則是在完成第一個目標的基礎上,取得安全生産工作更加穩固、更加本質的進步,實現安全生産體系的科學、成熟和現代化。特別是邁入國際先進城市行列這一目標,在全國來看還是比較領先的。這也符合北京市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對安全生産工作的內在要求。

  四、北京市安全生産領域改革主要任務

  《實施方案》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破,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和工作任務,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鮮明特徵,是做好本市安全生産工作的一套“組合拳”。

  (一)進一步健全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責任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力量,任何一個方面的責任制缺位,都會留下監督和管理上的漏洞,埋下事故發生的隱患。為此,《實施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一是強化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主要是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明確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安全生産職責。強調了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産第一責任人。

  二是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按照“三個必須”的原則,明確了3類部門(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其他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各自職責。

  三是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主要強調了企業必須履行的安全生産法定責任。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同為安全生産第一責任人。引導國有企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並提出具體措施在市屬國有企業所屬具有生産經營活動、規模以上的二級及以下單位,實行安全總監製度。

  四是完善履職監督機制。明確各級政府要開展安全生産工作考核。強化安全生産督察,提出每年對各區(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督察一遍,每兩年對市政府有關部門督察一遍。建立市屬國有企業安全生産考核制度和企業負責人年薪與安全生産績效掛鉤制度。

  五是強化考核結果應用。逐步加大安全生産在政府績效考核、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考核中的權重。考核結果要報送同級組織部門,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職務晉陞、獎勵懲處等工作的重要參考。

  六是嚴格責任追究。制定本市黨政領導幹部任期安全生産責任制實施細則,依法依規制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産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建立企業全過程安全生産責任追溯制度,根據事故各方責任依法實施行業禁入。

  (二)完善安全監管體制。科學嚴密高效的監管監察體制是做好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保障。為此,《實施方案》從5個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強化安全生産委員會議事協調職責。加強各級安全生産委員會組織領導,強化安全生産委員會辦公室職責。明確各區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機構,充實力量,做好區安全生産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是完善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體制。要求市、區負有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設立或明確承擔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機構。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合理配備市級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管力量。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體系,進一步研究民航、電力、鐵路等行業屬地監管責任,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行業監管、區域監管的有效銜接。落實商品交易市場等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責任,消除安全監管空白。

  三是完善區域安全監管執法體制。明確市、區要統籌加強安全監管檢查力量,重點充實區級安全監管執法檢查人員,強化街道(鄉鎮)安全監管檢查力量建設。完善功能區安全生産監管體制。要求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北京西站地區管委會設立或明確承擔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機構。

  四是健全安全生産應急管理體系。全面規範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建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官制度,加強應急救援專業化體系建設。組建專業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隊伍。

  五是推動京津冀安全生産協同發展。創新性提出要鞏固完善京津冀安全生産協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京津冀一體化應急救援機制,推進京津冀安全生産地方標準建設,推動區域安全生産協同發展。

  (三)大力推進安全生産依法治理。建立科學長效的安全生産是法治體系,是安全生産領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和依法行政方式的必然要求。為此,《實施方案》從6個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健全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生産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協調機制。加快修訂《北京市安全生産條例》《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明確了市安全監管部門、市有關部門、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在安全生産地方標準制定、實施、監督工作方面的各自職責。 

  二是建立完善安全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切實推動經濟存量中高危險、高污染、高耗能、高職業危害生産企業的關停或退出。建立重大項目建設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構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負面清單,並納入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

  三是規範監管執法行為。完善安全生産監管執法制度和程式。全面梳理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執法檢查項目,加大執法檢查和行政處罰力度。研究提出推進安全生産與職業健康綜合執法的意見。健全安全生産違法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與協查機制。 

  四是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建立領導幹部非法干預安全生産監管執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生産執法檢查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執法行為集體審議制度和重大行政執法決策機制。完善安全生産執法糾錯制度,保證執法嚴明、有錯必糾。 

  五是健全監管執法保障體系。深入開展監管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制定安全生産執法裝備配備標準。建立完善負有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監管執法檢查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安全生産監管執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制度。深入推進執法檢查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安全生産實訓基地建設。

  六是完善事故調查處理機制。完善事故調查組組長負責制。完善事故調查報告內容,設立專業技術和安全管理問題專篇,及時向社會公開事故調查報告。加強生産安全事故調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要求各區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門要成立生産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的專門機構,建立專項保障經費。

  (四)推進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有效預防事故,必須堅持關口前移,積極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力求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為此,《實施方案》從8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一是堅持源頭安全風險管控。強調各級政府要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城鄉規劃佈局、設計、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充分考慮城市規劃建設的整體安全性,建立規劃環節安全風險管控制度。

  二是強化區域安全風險控制。強調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和重點工程安全風險的研判和管控。要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制定“一對一”專項應急預案。設立社區、村安全生産巡查員,將風險預防工作延伸覆蓋到所有社區、村。推動安全生産綜合治理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

  三是強化企業預防措施。規定企業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建立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嚴格執行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推進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提升安全生産標準化達標創建品質。

  四是建立隱患治理監督機制。加快制定生産安全事故隱患分級和排查治理標準。負有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建立與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系統聯網的資訊平臺。強化隱患排查治理監督執法。嚴格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 

  五是強化城市運作安全保障。積極開展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推進安全社區和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創建工作。強調各區、各部門要定期排查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風險點、危險源,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非首都功能疏解過程中各類安全風險管控。完善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六是加強重點領域工程治理。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和遏制各類生産安全事故。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加強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等防災監測、安全檢測及防護系統建設。

  七是推動高危行業轉型和有序退出。嚴控高危行業企業增量,有序疏解存量。編制危險化學品管控正面清單,強化對五環路內危險化學品使用的管控。全市煤炭開採行業於2020年全部退出。加快金屬非金屬礦山關閉退出,大力加強尾礦綜合利用,積極實施尾礦庫銷庫。

  八是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提出將職業病防治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産工作考核體系,制定《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將職業病失能人員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加強企業職業健康監管執法檢查。

  (五)夯實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安全生産重在強基固本。為此,《實施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完善安全投入長效機制。加強市、區財政安全生産隱患排查及應急相關資金使用管理,加大安全生産與職業健康投入,強化審計監督。完善企業安全生産費用提取和使用監督辦法,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制定鼓勵引導安全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培育安全産業發展示範園區。

  二是加強基層安全生産工作保障。要求各鄉鎮(街道)要成立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為主任、有關成員組成的安全生産委員會,辦公室設在鄉鎮(街道)相關科室,並進一步充實工作人員力量。加強基層專職安全員隊伍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專職安全員隊伍黨組織建設,增強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

  三是建立安全科技支撐體系。支援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領域科研項目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安全生産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組織開展“北京市安全生産領域學科帶頭人”評定工作。開展事故預防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加快安全生産信息化建設,建立安全生産大數據資訊平臺。

  四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出將安全生産專業技術服務納入本市服務業發展規劃,大力培育安全工程師事務所等多元化服務主體。建立政府購買安全生産服務制度。支援安全生産領域社會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組建安全生産自律聯合體。鼓勵中小微企業採取訂單式、協作式購買運用安全生産管理和技術服務。

  五是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加快本市安全生産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工傷預防工作實施意見,加強工傷預防項目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産責任保險制度,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

  六是健全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將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內容。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把安全生産納入農民工技能培訓內容。研究利用疏解騰退的工業廠區遺址,改造建設應急、培訓、宣傳教育功能於一體的北京市安全生産體驗式基地。加強安全生産公益宣傳,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等品牌建設活動。完善安全生産舉報投訴體系,建立企業職工安全生産志願者隊伍。

  五、落實《實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就始終把保障措施作為重中之重,在每一部分改革任務之後都明確了落實單位和完成時限。同時在《實施方案》第三部分保障措施中對相關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單位要把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關鍵問題。要因地制宜,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安全生産工作。二是要抓好任務落實。要求各任務落實單位要高標準完成職責範圍內的各項任務。2018年3月底前,各單位要制定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具體實施辦法,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三是要強化督導考核。市委市政府安全生産督察組、市安全生産委員會要將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納入年度安全生産工作督察和綜合考核的重點內容,對各單位進行督導考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惟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安全生産領域改革是一項需要不斷攻堅克難的工作,我們要以鍥而不捨的定力、奮發有為的進取,扎紮實實推進安全生産改革發展,為首都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