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品質技術監督局於10月20日正式發佈北京市第六階段《車用汽油》(DB11/238-2016)和《車用柴油》(DB11/239-2016)標準,兩項標准將於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為確保嚴格的標準順利實施,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聯合北京市品質技術監督局組織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濟南汽車檢測中心及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制定北京市第六階段車用汽柴油地方標準,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標準,結合我國石化企業的實際情況,經專家論證、試驗驗證,並多次廣泛徵求中石油中石化等油品生産企業、國內外主要汽車生産企業、科研院所、檢測機構等標準各相關方以及社會意見,不斷修改完善,最終通過了由行業專家和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等部門參加的專家論證會和專家審查會,並通過了北京市品質技術監督局的審定。
“京六”車用油品標準實施可有效減少污染排放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試驗表明,在車載診斷系統(OBD)沒有報警、車輛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在用汽油車使用第六階段油品後車輛顆粒物排放降幅達10%,非甲烷有機氣體和氮氧化物總體上能夠達到8-12%的排放削減率。在用柴油車燃用第六階段油品後排放結果平均值均有下降,氮氧化物下降4.6%,顆粒物下降9.1%,總碳氫化合物下降8.3%,一氧化碳下降2.2%。
兩項標準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濟南汽車檢測中心、會同中石油、中石化及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對主要品牌的14輛達到加州Ⅲ階段標準輕型客車和6台歐VI重型發動機,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了20萬公里耐久性考核和各排放階段在用車使用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新制定的油品標準既可達到第六階段車輛的使用要求,也可滿足從國家第一階段到國家第五階段標準在用車輛的使用,並促進污染減排。
“京六”車用油品標準實行自然置換
為了保證安全和置換品質,按照慣例,新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實行自然置換。置換期從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2月28日。置換期結束後,即2017年3月1日起,市工商部門將依據相關法規及新標準加大對流通領域成品油商品品質抽查檢測頻次,加強車用燃油品質監管力度,嚴禁生産、進口、銷售不符合新標準要求的車用燃油。
機動車排放污染是本市PM2.5的最大來源
目前我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65萬輛,每年排放污染物總量約為50萬噸左右,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分別佔到該類污染物全市排放總量的86%、56%、32%。在細顆粒物(PM2.5)本地污染貢獻中,全年機動車排放貢獻比例達30%以上,非採暖季可達到40%以上。可以説,機動車排放污染是我市本地PM2.5的最大來源,主要是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一定氣象條件下,約一半會轉化成PM2.5。此外,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也是造成臭氧超標的重要因素,其中輕型汽油小客車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佔到機動車排放總量的80%-90%。
多年來,本市主要從提高新車標準、加快老舊車淘汰、加強在用車監管、改善油品品質、強化油氣污染監管和開展非道路柴油機動力機械污染控制等幾方面着手,制定並實施嚴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全面加強流動源污染控制工作。2008年奧運會後為了進一步改善大氣品質,採取末位淘汰原則開始對黃標車採取限行和經濟補助政策。經過幾年努力,在老舊車淘汰方面,已於2015年淘汰了黃標車,2011年起政府已採取經濟鼓勵措施加快老舊車更新淘汰。目前本市國Ⅰ、國Ⅱ排放標準汽油車保有量只佔全市輕型汽油車保有量的10%,但排放的氮氧化物約佔全市輕型汽油車排放的40%,揮發性有機物約佔30%。成為我市繼“黃標車”之後的高污染排放車,這部分車將成為今後治理的重點之一。
科普:
第六階段《車用汽油》、《車用柴油》兩項地方標準的技術指標與北京第五階段車用汽、柴油地方標準相比較,最主要的變化包括兩大方面8個亮點:
在汽油方面主要加嚴四項指標,有助於減少大氣氧化性,減少PM2.5和臭氧生成。
亮點1.加嚴烯烴含量限值。將車用汽油的烯烴含量由“不大於25%(體積分數)”降低為“不大於15%(體積分數)”。據科學研究,烯烴化學活性強,會形成膠質,會通過蒸發排放造成光化學污染,因此烯烴含量大幅度降低,將減少膠質的形成,從而減少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沉積物,同時對減少臭氧和PM2.5排放有貢獻。
亮點2.加嚴芳烴和苯限值。將車用汽油“烯烴+芳烴含量為不大於60%(體積分數)”修改為“芳烴含量為不大於35%(體積分數)”,將苯含量由“1%(體積分數)”降低為“0.8%(體積分數)”。減少芳烴含量將會減少發動機進氣系統和燃燒室中的沉積物,使得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減少;加嚴苯含量限值將減少其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性。
亮點3.加嚴車用汽油的蒸氣壓並更加精細化。蒸氣壓指標規定為“從3月16日至5月14日45kPa~70kPa、從5月15日至8月31日42kPa~62kPa、從9月1日至11月14日45kPa~70kPa、從11月15日至3月15日47kPa~80kPa”。汽油的蒸氣壓是衡量汽油揮發性的一個關鍵指標,它與汽油的蒸發排放和發動機的啟動性能有着密切的聯繫。汽油的蒸氣壓過低,發動機點火時油氣量不足,就會造成火花點火失敗,影響車輛正常運作。蒸氣壓越高,在相同的環境溫度和大氣壓力下,油氣的産生量就越多,車輛的蒸發排放量就越高,造成的環境污染就越嚴重。因此,為保證車輛的正常運作,以及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放,應根據環境溫度條件將車用汽油的蒸氣壓設定在合理的範圍內。
目前,國際上最嚴格的車用汽油標準都按各城市各季節的溫度變化要求進行嚴格分級。“京六”車用汽油標準在原夏、冬兩季蒸氣壓的基礎上加嚴限值,同時考慮到四季氣溫變化,油品蒸發性能應根據實際環境溫度進行調整,並綜合氣象部門關於北京市四季劃分時段的相關數據以及實際供暖時段情況,在蒸氣壓指標設置時增加春秋季劃分,且春秋季採用同一限值,對蒸氣壓指標進一步加嚴。
亮點4.加嚴車用汽油的餾程50%蒸發溫度限值。將車用汽油的餾程50%蒸發溫度由“不高於120℃”加嚴為“不高於110℃”。汽油的50%餾出溫度(T50)是表示它的平均蒸發性,它能影響發動機的加速性;50%餾出溫度低,它的蒸發性和發動機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較平穩。因此,加嚴指標限值,將進一步減少污染排放。
在柴油方面加嚴多環芳烴和密度範圍,加入生物柴油和清凈劑,有效減少顆粒物和氮氧化物。
亮點1.加嚴多環芳烴的含量。將車用柴油的多環芳烴含量由“不大於11%(品質分數)”加嚴為“不大於7%(品質分數)”。多環芳烴具有化學致癌性、光致毒效應等,有很強的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柴油中多環芳烴會提高火焰溫度,從而增加氮氧化物(NOx)的生成量和排放量,因此有必要限制柴油中多環芳烴的含量。
亮點2.增加B5車用柴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為穩步推進生物柴油的應用,在參考現有國標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六階段指標要求,在本車用柴油標準中增加了B5車用柴油(1%~5%生物柴油與95%~99%石油柴油的調和燃料)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並在一定範圍內適用。考慮到煤制油的發展趨勢,在“範圍”中引入煤制取車用柴油的概念,並建議修改為“本標準適用於壓燃式柴油發動機汽車使用的、由石油制取、煤制取或加有改善使用性能添加劑的車用柴油,也適用於以生物柴油作為調和組分的車用柴油”。
亮點3.在柴油中加入清凈劑。為減少噴嘴堵塞,準備在柴油中加入清凈劑,可以起到抑制或消除發動機噴嘴結焦的作用。目前國家標準GB/T 32859車用柴油清凈劑已經發佈。因此,為了減少噴嘴結焦,促進柴油車減排,本標準中增加“本市銷售的車用柴油中應加入標稱劑量以上的符合GB/T 32859要求的柴油清凈劑”的相關要求。
亮點4.根據油品煉製工藝的變化,對車用柴油的密度、運動黏度、閃點等指標進行調整。修改密度(20℃)“5號、0號、-10號為820kg/m³~845kg/m³,-20號、-35號為800kg/m³~840kg/m³”;修改運動黏度(20℃)“5號、0號為2.5mm2/s~7.5mm2/s,-10號、-20號為2.0mm2/s~7.5 mm2/s,-35號為1.5mm2/s~6.5mm2/s”;修改閃點(閉口)“5號、0號、-10號為不低於60℃,-20號、-35號為不低於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