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市2010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解讀

日期:2011-07-04 09:59    來源:

分享:
列印
字號:        

  《北京市2010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出臺,本報告也被稱為《健康白皮書》。

  新生兒男孩多於女孩

  2010年出生人數比2009年增加了1230人。根據《報告》統計,2010年本市戶籍人口出生人數為90583人,其中男嬰46868人,女嬰43714人,性別不明1人。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07:100。新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3000多人。

  儘管一年中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了3000多人,但從整體看,男性自然增長率卻低於女性,原因是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2010年本市戶籍死亡人群中,男性死亡人數高出女性近萬人。

  癌症繼續居死因首位

  2010年,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共佔全部死亡的73.8%。

  從2007年開始,惡性腫瘤已經連續四年成為北京市民的“第一殺手”。惡性腫瘤死亡佔總死亡的比例由2005年的20.7%,上升到2010年的25.6%,也就是從2010年前佔死亡的五分之一上升到現在的四分之一。

  肺癌佔到了惡性腫瘤死亡的30%,居第一位。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要高於女性,男性惡性腫瘤死亡前三位分別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女性前三位是肺癌、結直腸和肛門癌、乳腺癌。

  與2009年相比,排在死因前十位的疾病中,發病率有升有降。其中,內分泌、營養和代謝及免疫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均有所下降;而惡性腫瘤、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都有上升,其中增幅最大的是神經系統疾病。

  男性平均腰圍超標

 北京市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腰圍平均值為83.2釐米。其中,男性腰圍水準為87.8釐米,女性為79.7釐米。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中的定義,男性腰圍正常值為小於85釐米,女性為小於80釐米。由此判斷,本市男性平均腰圍超標,女性也接近上限。

  統計還顯示,市民腰圍水準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升高。70歲以下男性水準高於女性,70歲及以上女性水準與男性接近。

  超45歲者一成有腦卒中危險

  2010年本市首次開展了社區居民腦卒中篩查與防控,共篩查超過45歲的戶籍人口2萬多人,篩查方式是檢查是否存在頸動脈狹窄。因為頸動脈狹窄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通過對2萬多人的篩查,存在頸動脈狹窄的市民佔到12%,其中男性為15.6%,女性為10%。年齡越大,檢出率也越高,65歲以上存在頸動脈狹窄的佔到了21.9%。

  半數居民食鹽攝入達標

  根據調查,2010年本市城區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鈉攝入量為5562.30毫克,相當於14.15克氯化鈉。其中8.98克來源於食鹽,佔63.5%;1.88克來源於醬油,佔13.3%;0.63克來源於味精和雞精,佔4.4%。

  《報告》顯示,2010年北京市城區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每日食鹽實際攝入量小於6克者佔46.8%,6克到9克者佔31.0%,10克及以上者佔22.2%。城區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食用油每標準人日平均攝入量為35.16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每人攝入食鹽應小於6克,油脂類小於25克至30克。由此判斷,本市居民食鹽和油脂的總體攝入量仍然較高,但居民中已有近半數達到了每天食鹽攝入小於6克的標準。

  女人比男人更愛運動

  北京市居民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49.1%,不足半數。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標準是每週參加3次以上鍛煉,每次鍛煉持續時間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達到中等以上。

  男性居民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45.5%,女性為54.5%。可見,女性比男性更愛運動。

  本市從2010年開始推廣工間操。據調查,本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或工前操活動的覆蓋率為56.7%。其中機關事業單位為95.3%,國有企業為55.5%,非公有制企業為36.7%。

  新發重性精神病年輕人多

  截至2010年底,本市累計登記在檔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為55781例。《報告》中提到,新診斷和復發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21歲至30歲年齡段高發,處於該年齡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佔24.48%,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佔30.27%。

  在上報的重性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新診斷、復發人數最多,佔全部病例的62.60%;其次是雙相情感障礙,佔22.21%。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狂抑鬱症,是一種涉及一次或多次嚴重的躁狂和抑鬱發作的疾病。這種疾病使人的情緒搖擺於極度高漲和悲傷失望之間,在這兩種狀態之間會存在情緒正常的時間。

  八成高中生視力不良

  2009至2010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9.96%,比2008至2009學年度上升了0.89個百分點。男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5.7%,女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4.6%,女生高於男生。所謂視力不良指的是單眼或雙眼遠視力低於5.0,也就是俗稱的近視。

  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6.9%,初中生為71.0%,高中生為84.8%。2009年9月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就已經達到36%,也就是沒上小學前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出現近視。小學六年級不良率已經達到63%。

  城區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4.9%,郊區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2.8%,城區高於郊區。

  男生比五年前胖了5斤多

  2010年北京市17歲年齡組男生平均體重為70.6千克,女生平均體重為56.9千克。與2005年體質調研數據相比,北京市7至17歲男、女生體重平均增長2.7千克和2.0千克。

  17歲年齡組男生平均身高為174.5釐米,女生平均身高為161.9釐米。與2005年體質調研數據相比,北京市7歲至17歲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長0.33釐米和0.30釐米。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0.3%,比2009年上升4.0%。男生肥胖率為24.4%,女生肥胖率為15.8%,男生高於女生。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0.7%,中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9.8%,小學高於中學。

  四分之一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

  2010年北京市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時間超過1小時的佔24.3%,每週有4天至6天體育鍛煉時間能達到1小時的佔26.1%,每週有1天至3天鍛煉時間能達到1小時的佔35.9%,幾乎每天鍛煉時間均未達到1小時的佔13.7%。

  初中學生每天體育鍛煉達到1小時的比率為30.7%,高於高中學生的19.5%,初三學生最高。高中學生報告率隨年級的增加而下降。

  中學男生網癮率近5%

  2011年的《健康白皮書》首次對學生網癮情況進行了公佈。2010年北京市中學生中網路成癮學生佔3.8%。中學生男生網路成癮報告率為4.8%,女生為2.9%,男生高於女生。

  男生網路成癮報告率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別為4.5%、5.4%和4.5%;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別為5.1%、4.8%和4.0%。女生分別為2.2%、3.0%、1.7%、3.8%、2.9%和2.3%。

  普通中學網路成癮報告率高於重點中學學生,職業中學學生網路成癮報告率明顯高於其他類型學校。

  黑板平均照度不合格率高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校教室課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為60.3%,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僅為22.9%。這些數據來源於2009至2010年度北京市中小學校物質環境檢測結果,涵蓋了884所中小學的2244間教室。而平均照度是個建築學概念,是用來衡量亮度的指標。

  此外,《健康白皮書》中還顯示,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校教室每人平均面積合格率為95.4%。教室課桌、課椅符合合格率分別為49.4%和50.2%;噪聲合格率為82.6%;二氧化碳濃度合格率為76.0%。

  托幼機構消毒合格率為92.5%,其中空氣消毒合格率為91.8%,餐飲具消毒合格率為94.8%,手消毒合格率為85.9%,物體表面消毒合格率為94.5%。

  八千人公共場所吸煙被勸阻

  2010年本市中學生嘗試吸煙報告率為24.7%。中學男、女生嘗試吸煙率分別為35.3%和15.3%,男生高於女生。初中、高中和職高男生的嘗試吸煙率分別為21.6%、32.6%和70.9%。初中、高中和職高女生的嘗試吸煙率分別為10.3%、14.8%和28.0%。

  醫學證明,很多慢性病都與吸煙有關,為了降低本市吸煙率,2010年本市共對12萬個公共場所和單位進行了控煙監督檢查,對1057家單位進行了處罰,勸阻吸煙8141人次。到2010年底,全市有無煙餐飲單位1076家。

  蚊蠅蟑密度都有下降

  2010年本市蚊子、蒼蠅、蟑螂的密度都比2009年有所下降。

  其中蚊子密度比2009年下降了7.81%,蒼蠅密度下降了3.6%,蟑螂密度下降幅度最大,比2009年下降了29%。農貿市場蟑螂密度最高。由於本市連續幾年開展全市冬季統一滅蟑活動,效果非常明顯,從2008年到2010年,居民家庭蟑螂侵害率和密度逐年遞減,2010年侵害率比2008年下降了64.3%,密度比2008年下降了85.7%。

  但是2010年本市鼠密度比2009年卻有增長,升高了14.75%。其中三月份鼠密度最高,主要鼠種為褐家鼠和小家鼠。

  千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

  2010年,市衛生局和市殘聯聯合開展了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共計為1526名55歲以上、矯正視力低於0.3的北京戶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

  截至2010年,本市為670711名7歲至9歲適齡兒童進行了免費窩溝封閉防齲工作,封閉牙數1225211顆,完好率92.63%。(方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