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為深入了解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北京日報近日採訪了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設定100億專項資金的背景
請介紹我市設定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的背景?
答:中央高度重視首都文化發展工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北京要“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首都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成績,尤其是近年來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迅速,已成為首都經濟支柱産業。全市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從2005年的674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940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從9.7%提高到12.1%。在此背景下,中共北京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強調:“建立北京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每年統籌100億元,用於支援首都文化發展”。這是首都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展現了市委市政府的決心,通過設立專項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則
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則是:
1.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規劃為基礎、以統籌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的專項資金整合運作機制,統籌各方資源,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集中財力辦大事。
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兼顧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同發展,通過專項資金支援項目,帶動首都文化改革創新發展,打造文化航母,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3.多措並舉,創新機制。採取多渠道廣泛融資,多角度統籌使用,多層次不斷創新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資本運作手段,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4.平臺運營,專業操作。建立專項資金統籌平臺,發起設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建立專業的基金管理機構,通過市場化運作,提升專項資金的運營管理水準。
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重點
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重點在哪幾方面?
答:專項資金主要解決首都文化改革、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中最直接、最緊迫、最現實的問題。主要包括五個部分:
一是用於文化事業及公益性文化服務。包括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利用工程、網路文明引導工程、文化名家領軍工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重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滿足群眾文化需求。2012年,專項資金列支了首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宣傳文化活動、新聞出版和展示展覽、全民健身、奧運增光計劃、文物及歷史文化保護區、網路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群眾文化設備更新及文化設施建設等專項經費,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如:繼續列支了高清交互用戶普及推廣補貼,讓群眾繼續免費領取高清交互機頂盒;繼續列支了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專項經費,更新和新建文化設施,讓群眾免費開展文化活動等。
二是用於解決多年來掣肘首都文化産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不暢問題。將設立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文化創意産業小額貸款公司、文化創意産業融資擔保公司、文化創意産業基金管理公司和文化創意産業統貸平臺。通過文化與金融的緊密融合,促進文化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産業,加快首都文化産業發展。
三是用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理順文化體制機制。將設立企業改制重組專項資金,用於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四是用於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文化航母。將成立北京文創國際集團、廣告傳媒集團等大型文化集團,打造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的文化航母,推動首都文化走出去,擴大首都文化影響力。
五是用於打造文化精品和培育大項目。將設立打造文化精品資金,讓一批優秀的文化精品項目脫穎而出,提升首都文化軟實力。為發揮資金使用的最大效益,2012年專項資金將扶持國有和民營大型文化項目,尤其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大型文化企業落戶北京,讓首都成為全國大型文化企業總部基地。
需強調的是:統籌管理使用專項資金的目的是整合首都大文化資源。因此,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不單單是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文化體制改革,還包括統籌管理使用旅游産業專項資金、體育産業專項資金和文化基礎設施專項資金等資金,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體育、金融等融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首都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2012年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創新之處
2012年專項資金在管理使用上有哪些創新?
答:在五個方面進行了創新:一是在專項資金支援方式上實現創新。在補助、獎勵和貸款貼息等傳統支援方式的基礎上,創新支援方式,如設立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直接注資等支援方式,以提升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在拉動社會投資,放大財政資金效應上實現創新。通過設立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文化融資擔保公司、文化小額貸款公司、統貸平臺等構建文化産業投融資服務體系,放大財政資金效應,積極吸引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文化發展。三是在支援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模式上實現創新。針對專項資金來源的複雜性和支援領域的廣泛性,把專項資金支援模式設置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兩種模式,分別制定相應的辦法和規程,規範運作,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四是在資金管理使用機制、防範財政資金風險上實現創新。嚴格規範運作方式及程式,進一步從制度上規避資金使用風險。五是在資金使用分配、績效考核評價上實現創新。今年將績效理念融入專項資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全過程,實現績效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強調要創新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機制,通過實現“決策有評估、預算有評審、過程有監督、結果有評價”四個目標,力爭在全國開創資金管理使用的新模式。
2012年專項資金如何支援文化産業項目
2012年專項資金如何支援文化産業項目?
答:2012年支援文化産業項目將設立文化創意産業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創新資金、扶持廣告産業專項資金和重大文化項目配套資金,統一向社會發佈徵集公告,重點支援具有示範帶動引領作用的項目和“雙高”企業,即:對北京市稅收貢獻高,對推動文化走出去出口創匯高的文化企業,同時對中小微企業、文化發展平臺等進行支援,夯實文化産業發展基礎。
本年度的項目徵集管理可概括為五大“統一”:統一徵集、統一管理、統一評審、統一支援、統一監管,即:項目的徵集由市文資辦統一面向社會徵集,統一進行匯總分類管理、統一委託專業機構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後再統一進行支援,項目支援後再統一進行監管。
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實現陽光操作
社會各界十分關注專項資金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使用問題。這方面,將做哪些工作?
答:市委市政府多次強調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則,管理使用好專項資金。社會各界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十分關注。
首先,管理規範化。前期,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包括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內的制度及操作規程18項,共10余萬字,對資金的使用範圍、對象和監督措施等各項細節進行明確規定,讓每筆資金怎麼用、用在哪些範圍都做到有章可依、有制可循,使資金管理步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其次,過程制度化。構建起專項資金管理的項目決策、預決算、申報、論證評審、檢查監督、項目評價六大機制,對專項資金從申報、評審、撥付、監管、績效考評等各個環節予以嚴格規範和控制。一是項目資金決策審定機制——建立由各部門成員參加的聯席會議,明晰責權統一的運作機制,明確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廣泛徵求意見,從制度上確保科學領導,從機制上確保科學決策,推進項目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二是項目資金預決算機制——健全內控機制,使專項資金從預算、執行、核算等各個環節有制可依,進一步從內部完善專項資金的預決算管理,實現規範管理。三是項目申報機制——制定統一的操作規程,嚴格規範運作方式及程式,明確申報專項資金扶持的資格條件、申報項目的准入門檻、優選原則等量化標準,使項目徵集、申報等環節實行陽光操作,項目選擇要公開、公平、公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四是項目論證和評審機制——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從專家庫優選專家,確定評審標準,明確評審的目的、內容、評審方法、評審紀律、評審意見的格式和要求等,從項目建設的目標和需求出發,對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進性、示範性、産業貢獻力、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和分析論證。五是項目資金使用檢查監督機制——明確部門責任,聯席會成員單位、區縣按照各自許可權,分級分類各負其責,建立項目執行情況報告機制,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資金使用情況檢查,主管部門巡查,對專項資金使用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整改措施,及時跟進問題反饋和整改落實情況,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實現“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事後考核”的全過程動態監督檢查。六是項目評價機制——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主要從業務指標、社會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等三大指標出發,開展績效綜合考評,全面考慮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情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任務目標。
最後,監督檢查常態化。強化監督是做好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一是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資金管理使用,確保陽光操作。二是健全專項資金網上申報系統,將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公布於眾,放在陽光下,接受社會監督。我們將於近期面向社會公開發佈項目徵集公告和申報指南。三是紀檢、財政、審計等單位組成聯合監督檢查組,定期不定期對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做到防微杜漸,增加專項資金的透明度。
建立如此科學、系統的管理使用機制,在全國尚屬首次,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項目,實現項目決策的科學化,做到“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事後考核”全過程動態監督檢查,提高績效考核目標,尤其是委託專業機構,開展資金評審工作,規範運作方式,規避資金使用風險,做到“陽光”操作。
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效果
剛才我們了解到專項資金設立的背景及管理使用的相關措施。可以預計,專項資金將對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答:我們力爭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上把握好三個原則,處理好三個關係。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科學使用的原則。統籌考慮專項資金的使用,聚焦重點工程、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切實增強專項資金的拉動和放大效應。二是責權明確的原則。根據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實際情況,實現權責明晰,任務明確。三是績效考核的原則。將專項資金管理部門的績效目標與市財政、審計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的監督檢查工作緊密結合,建立科學化、精細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績效評價機制。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要處理好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關係。既要嚴格管理,又要加快資金使用進度。二是要處理好文化事業投入與文化産業投入的比重關係。把錢花在“刀刃”上,實現倍增效應。三是在工作體制上要處理好與資金被統籌部門關係。樹立大局觀,互相理解,同時要嚴格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合法、合規,不出問題,突出效益。
總之,要通過發揮專項資金作用,推動首都成為全國文化精品創作中心、文化創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資訊傳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發揮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領作用、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驅動作用、橋梁紐帶作用、薈萃集聚作用,把首都建設成為在國內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搭建政銀企合作機制
除了發揮專項資金的作用外,在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上,還有哪些舉措?
答:財政資金是促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然,我們在發揮財政資金作用的同時,更要注重以財政資金為杠桿,吸引社會資金,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市文資辦已經與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農商銀行、中信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等10家銀行簽訂文化創新發展合作協議,10家銀行為首都文化産業發展提供1000億元人民幣授信額度。同時,市文資辦加大與企業合作,首批與大連萬達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簽訂了文化創意發展合作協議,僅10家企業就將投資約608.7億元,在北京建設重大文化項目。市文資辦通過發揮專項資金作用,搭建起“政銀企”合作機制,促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