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起,本市醫保參保人員進行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醫療費用將納入到醫保報銷範疇。這一消息發佈後,引起了本市參保人員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一些危重症患者紛紛給詢問這一新規定的具體內容。媒體採訪了市勞動保障局醫保處副處長王培亮,並請他解讀新出臺的醫保規定。
日前,市勞動保障局出臺了《關於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醫療費用報銷試行辦法》,並從4月1日起執行。這就意味着4月1日之後,本市醫保參保人員進行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醫療費將納入到醫保報銷範疇。這一舉措將解決這一部分醫保危重症患者“看病貴”的難題。
兩種危重症
納入醫保報銷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醫保處副處長王培亮介紹,此次納入醫保報銷的兩類危重病症具體包括: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費用,都於4月1日納入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支付範圍。這將使這兩種危重症的參保人員醫療費負擔進一步得到減輕。同時,享受公費醫療人員進行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醫療費用也按這一辦法報銷。
住院費用
最高可報銷17萬元
王培亮介紹,根據《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支付範圍及標準》(京醫保發[2000]18號)的文件規定:“對於‘器官、組織移植’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包括腎臟、角膜、皮膚、血管、骨、骨髓移植共6種”。肝臟移植術、造血幹細胞移植沒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同時規定,由於肝臟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所産生的其他費用,如服抗排異藥等,也沒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
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肝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成為日漸成熟的診療技術,參保人員對將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屢有提案、建議涉及此問題。據調查,全市有十幾家醫院開展肝移植手術治療,屬於本市的患者達到400人左右,肝移植手術費在20—25萬元。術後第一年抗排異治療費用約為4—5萬元,維持治療中的抗排異治療費用約為2—3萬元。同時有些患者還需要服抗病毒藥物,總體上講,個人醫療費負擔較重,個人和家庭難以承受。
王培亮表示,目前門診大額報銷的最高限額每年2萬元基本可以滿足。退休職工門診費用超過1300元,可報銷85%—90%,在職職工門診費用超過2000元,可報銷50%。王培亮還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一般屬於住院費用,通過醫保統籌基金最高可報銷7萬元,通過大額醫療互助基金最高可報銷10萬元,超出17萬的部分,患者自行負擔。
“我們算過一筆賬,除去器官源取材費、供受雙方配型費等自費項目,單單移植的費用,17萬應該差不多夠了。”王培亮表示。
造血幹細胞移植
需符合適應症才能報
據介紹,參保人員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發生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但參保人員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必須符合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適應症等適應症之一。
同時,參保人員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應嚴格執行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以及服務設施範圍。
肝移植手術費
不在報銷範圍
王培亮介紹,參保人員實施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手術住院當次發生的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到非指定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以及未辦理就醫手續發生的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此外,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器官(組織)源的取材費、運輸費、供受雙方的配型費及其他與供體有關的費用,仍屬於自費項目。
相關連結
患病人群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據解放軍302醫院醫學博士劉士敬介紹,肝臟疾病發展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説,的確有一部分B型肝炎患者會按這樣一過程發展,B型肝炎的最大威脅就是有少部分患者會逐漸演變成為肝硬化甚至於肝癌,肝硬化晚期鷝失代償階段鹻以及肝癌的早期階段,肝移植是唯一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舉措,但是目前肝移植的手術費用以及術後維護需要大量經費,一般患者難以承受,這使得一些晚期肝病患者失去了重獲新生的希望。北京市把肝移植手術後抗排異治療費用納入到醫保報銷範圍,無疑是給了這部分患病群體的希望,也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醫療費負擔,讓他們受益。劉博士還形象地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肝移植手術比喻成家庭購買的一輛新車,那麼手術後抗排異治療的費用就好比是這輛新車的日常養車、維護等的費用,這筆費用是巨大的。一般情況下,肝移植術後第一年抗排異治療費用約為4—5萬元,維持治療中的抗排異治療費用每年約為2—3萬元。並且,進行肝移植後必須使用抗排異治療來控制和穩定病情,這個治療費用是終生的。因而,常年累月的術後抗排異治療的費用是非常巨大的。對患者個人來説,報銷這一部分醫療費用更顯得意義十分重要,通俗地説,是將他們維持生命的這筆費用納入了報銷範圍。
好政策減輕了群眾負擔
本市參保人員王建銘是我國第一位腎移植術後又成功施行肝腎聯合移植的患者。2001年12月15日,經過15個小時的手術,他被順利切除病肝,移入新肝後開放血流效果十分滿意。其後,一顆鮮活的腎臟又被植入體內。手術圓滿成功。經過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感染、排異等危險期,術後復查兩個臟器迅速恢復功能並開始正常工作。
王建銘説,由於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未列入醫療保險報銷範圍,給他的家庭帶來了非常重的經濟負擔。而這一次市勞動保障局出臺的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納入到醫保報銷政策,對像他這樣的參保人員來説,真是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我現在吃的一種抗排異的藥一月就得花去4000多元,一年就是5萬多元,全是自費,不能報銷,這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這一次出臺的政策真是讓我如釋重負,現在就盼著4月1日能早點到來,到時候,一年就能給我多報銷2萬多。”滿含熱淚地王建銘激動地説道。
名詞解釋
肝臟疾病發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時,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切除已經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後把一個健康肝臟植入人體內,這個過程就是肝臟移植,俗稱“換肝”。肝臟移植已經成為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方法,肝臟移植已經成為治療晚期肝病的一種常規手段。
世界上的第一例肝移植手術於1963年在美國丹佛市進行。目前,世界上接受肝移植手術的患者總數已超過10萬例,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展肝移植手術以來,截至去年完成的肝移植達到1800例,一年存活率達85%,5年存活率達65%。
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從20世紀5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种醫療技術。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是將一個健康人的造血幹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通過靜脈輸入的方法,移植到白血病患者的血管裏,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據了解,在移植手術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大量的化療,以摧毀自己血液裏異常繁多的白細胞。而在移植手術以後,還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以強迫自己的身體接受他人的造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