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綜合政務/應急管理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
  4. [實施日期] 2024-09-02
  5. [成文日期] 2024-09-02
  6. [發文字號] 京經信發〔2024〕42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10-09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5年 第3期(總第879期)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部門關於印發《關於推進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經信發〔2024〕42號

各有關單位:

  現將《關於推進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    

豐台區人民政府    

房山區人民政府    

懷柔區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日  


關於推進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及《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有關要求,大力發展北京地區安全應急裝備,明確重點領域發展任務,促進安全應急産業高品質發展,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應急裝備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提升安全應急裝備現代化水準為主線,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推廣應用,繁榮産業生態,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安全應急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力爭到2025年,北京地區安全應急裝備産業規模、産品品質、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對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聚焦重點應用場景,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廣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準和顯著應用成效的安全應急裝備,形成5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3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重點骨幹企業;涌現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創建國家安全應急産業示範基地為契機,培育3-4個安全應急産業聚集區,打造新媒體安全應急知識輸出及産品銷售平臺,合力構建京津冀地區安全應急裝備先進製造業集群。

  二、重點發展領域

  聚焦地震和地質災害、洪水災害、城市內澇災害、冰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城市特殊場景火災、危化品安全事故、礦山(隧道)安全事故、緊急生命救護、家庭應急等場景應用的重點安全應急裝備,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及推廣應用,加強先進適用安全應急裝備供給,提高災害事故防控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三、重點發展任務及支援措施

  (一)加強技術創新

  1.開展重點裝備研發攻關

  面向重大自然災害和生産安全事故急需裝備,通過國家級科技重大專項或重點研發計劃、省部級科技計劃,開展核心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攻關,實現關鍵技術和重點裝備短板突破;通過“揭榜挂帥”等項目組織方式,發佈裝備攻關指南,組織研發單位與用戶單位聯合攻關,形成一批技術先進、品質優良、滿足需求的安全應急裝備;推動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底層技術在安全應急裝備領域的創新應用,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團隊,視情況給予支援。(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應急局)

  2.打造研發創新及公共服務平臺

  支援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用戶等産學研用單位聯合打造安全應急裝備領域創新平臺、中試驗證平臺,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促進安全應急産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突破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産業鏈韌性和自主可控水準。支援建設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試驗檢測、資訊服務和創新成果産業化,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支援開展先進適用裝備實戰測試和演練,在實戰環境中檢驗、提升裝備能力。(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應急局,房山區政府,豐台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二)加強推廣應用

  3.協助編制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

  根據全國統一部署,圍繞重點場景,梳理一批本市具有先進性、可靠性、推廣應用前景的裝備,推薦至相關部委編制全國推廣目錄。(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4.協助編制家庭應急産品規範企業(推薦)目錄

  根據全國統一部署,引導本市家庭應急産品技術進步和企業規範發展,鼓勵相關企業申報全國(推薦)目錄,便於消費者選購適用産品。(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5.推進安全應急裝備應用與試點示範

  鼓勵在各類示範工程中優先使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産品,促進5G、人工智慧、機器人、北斗、新材料等在安全應急領域應用,支援裝備研製、使用及相關單位聯合申報國家試點示範工程。(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應急局)

  緊密圍繞“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災後恢復重建應急能力提升方向,加大市級專業隊伍裝備配備力度,明確和健全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堅持政府主導與企業投入相結合,建立以搶險救援裝備、綜合保障裝備、個人防護裝備為主的裝備保障體系。加強防洪排澇、地質災害、有限空間、危險化學品等專業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推進單位:市應急局)

  加快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資訊平臺建設,實時反映隊伍分佈、值守備勤、物資儲備、大型裝備等情況。指導隊伍在汛期、防火期和重大活動保障期間,做好重點區域前置備勤工作。建立專業隊伍裝備調用徵用機制,市應急委根據應對處置突發事件需要,可直接指揮調用市級隊伍及其裝備。(推進單位:市應急局)

  6.加強産業交流與宣傳推廣

  組織本市相關部門、企業及社會組織參加中國安全應急産業大會,加強調研、學習與業務交流。鼓勵本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聯合重點企業、社會組織舉辦安全應急裝備展會活動,推進産研對接、産需對接、産融對接。支援在電商等新媒體打造平臺,

  輸出安全應急知識、推廣銷售安全應急産品。(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豐台區政府、房山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三)繁榮産業生態

  7.加強企業培優

  培育安全應急裝備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加速發展。建立北京地區重點企業聯繫機制,支援企業承擔重大任務。依託重點企業開展應急産品生産能力儲備工程建設。(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應急局)

  8.提升智慧製造水準

  支援安全應急機器人製造企業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力度培育安全應急機器人“專精特新”企業,支援安全應急機器人製造企業重大項目落地,進一步推動安全應急産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據《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給予資金支援。(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支援本市製造業企業在技改升級中應用安全應急裝備,提升監測預警、安全防護與應急處置能力,積極創建“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對獲得認定的企業,鼓勵申報“新智造100”項目,按規定給予資金支援。(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9.推動産業聚集區發展

  積極培育國家安全應急産業示範基地(含創建單位)和産業聚集區,優化安全應急産業區域佈局,引導園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發揮示範帶動引領作用。(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應急局,豐台區政府、房山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1)中關村豐臺園

  培育中關村豐臺園打造應急通訊、監測預警、應急醫學救援物資裝備、安全防護、應急新材料、軌道交通安全應急保障的創新型總部研發綜合集群。園區將從科技創新、人才引領示範、培育上市企業、國際業務佈局、産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

  (2)中關村房山園

  培育中關村房山園打造高端安全防護裝備、應急處置裝備、應急備用能源、前沿材料與應急服務特色集群。園區將從市場開放、企業及人才引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眾創空間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

  (3)中關村懷柔園

  培育中關村懷柔園打造監測預警高端儀器和感測器特色集群。園區將從企業技改升級、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引領示範、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

  (4)其他區域

  支援延慶區聚焦安全應急裝備智慧化水準提升,培育無人機産業發展;支援昌平區、密雲區依託安全生産科研機構優質資源,培育安全應急産業生態鏈;支援平谷區結合“平急兩用”需求,培育安全防護裝備、消殺産品及應急食品産業發展。

  10.開展安全應急裝備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建設

  依託本市安全應急産業聚集區資源優勢,持續開展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培育工作,充分調動市、區兩級建設安全應急産業集群的積極性,不斷完善集群服務體系,加強集群能力建設,打造中小企業發展集群生態,對獲評集群,特別是國家級集群的給予政策支援和服務。其中,支援中關村房山園以安全應急産業示範基地創建工作為基礎,逐步形成“一核、雙輪、三平臺”的産業發展戰略佈局,重點聚焦安全防護裝備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支援打造京津冀地區安全應急資源保障與協同平臺、區域性安全應急高端裝備與新材料應用試點示範平臺和國家級安全應急人才培養培訓平臺;支援中關村豐臺園建設高水準綜合型安全應急産業基地,構建定位精準、功能齊全、資源共用、聯動發展的産業格局,重點打造“安全應急+技術”的創新鏈和服務鏈,建設安全應急科技創新平臺,聚焦安全應急産業發展關鍵技術,建設安全應急公共服務平臺,整體提升安全應急産業綜合競爭力。(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房山區政府、豐台區政府等)

  11.推進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

  匯聚中關村豐臺園、中關村房山園、中關村懷柔園安全應急産業優質資源,聯合津、冀地區制定安全應急裝備先進製造業集群創建方案和行動計劃,有序推進集群建設,打造區域協作新亮點,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區安全應急裝備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推進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豐台區政府、房山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相關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加大與區級政府、重點園區的協作力度,定期梳理匯總工作成效與存在問題,適時優化調整相關促進措施,不斷完善産業發展服務體系,切實合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

  (二)加強業務融合

  各相關部門、區級政府、重點園區要充分結合本市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要求,以科技興安為抓手,融合“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産”“智慧製造”等政策措施,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各領域本質安全水準。

  (三)加強引導服務

  鼓勵相關部門、地區、園區設立安全應急産業專項資金,進一步激發産業發展活力。支援行業協會、聯盟等第三方促進機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服務平臺,加強對企服務,運用新媒體等多種手段提升公眾安全意識,營造全社會“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環境。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