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邯鄲研究院4年獲取科技成果5000余項 北京創新元素助古城轉型
2018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掛牌。在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大邯鄲研究院4000多平方米的四層小樓門口,還挂着“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中心”“智慧裝備研究中心”“生命科技研究中心”“現代農業研究中心”的牌子,一批國內相關領域頂尖科研機構在此集聚。成立4年來,研究院建立成果庫,收集引入5000余項科技成果。在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過程中,古城邯鄲有了北京創新元素。
百年名校牽手千年古城
北大邯鄲研究院是北京大學在河北設立的唯一一家政産學研機構。實際上,早在2012年,北京大學就對研究院的建設開始了反覆論證。2014年9月,研究院掛牌成立。次年5月,啟動建設。
“誕生伊始,研究院就肩負着引進北京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推廣到地方進行産業化的重任,履行着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引進和培養人才的職責。”在邯鄲市政府挂職擔任市長助理的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紅燕介紹,北京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希望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邯鄲有3100年的建城史。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一直排在河北省前列,但是該市産業結構偏重,鋼鐵、煤炭産業佔較大比重。在河北省去産能過程中,邯鄲面臨的轉型升級任務相當艱巨。因此,這次合作可以説是雙贏之舉。
跟蹤企業技術需求
據了解,為加強同邯鄲本地企業的交流對接,研究院與邯鄲市各區縣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建立了定期聯繫機制,為成果轉移轉化、技術對接交流等建立良好的環境。
目前研究院與60余家科研機構建立溝通合作機制,與27個技術團隊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研究院每週組織召開一場需求對接會,2018年共組織舉辦40場,調查300余家企業,獲得了約150項需求。根據現有技術、專家團隊的儲備,研究院重點對鋼諾新材料、中煤建安、鑫寶煤化等20余家有實力的企業提供了技術需求跟蹤服務。
劉紅燕介紹,研究院已與中科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24個科研院所、機構建立廣泛的技術轉移合作關係,圍繞新材料、智慧裝備、現代農業、生物醫療、節能環保等領域獲取科技成果超過5000項,整理技術單頁6700余項,通過微信群、公眾號、郵件等方式向有需求的企業推送成果30余次,為邯鄲地區企業了解最新科技動態提供支援。
重點培育新興動能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中心聚焦國際前沿大數據智慧技術領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我們正促進網路資訊、雲計算、AI等技術産業在邯鄲及周邊區域落地,加速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産業生態的形成。”該中心技術負責人張世琨説。
在培育新興動能過程中,研究院圍繞地方産業規劃成立的5個高水準研究中心,聚焦新能源、智慧裝備、生命科技、現代農業和大數據,以産業發展為導向,開展獨立研發,突破關鍵技術。目前已完成相變儲能材料、柴油發動機尾氣處理、兆瓦級二氧化碳熱泵技術等5個項目産業化。未來,依託現有研究中心,研究院計劃引進10個國家實驗室及國家級工程中心,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實力。
邯鄲市市長王立彤表示,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已成為邯鄲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這幾年來,一大批專業素質過硬的專家瞄準科技創新前沿領域,圍繞邯鄲轉型升級、綠色崛起,轉化孵化了一批高水準的科技成果,成為推動邯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之一。王立彤表示,邯鄲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倍加珍惜和用好“北京大學”這塊金字招牌,與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深入融合、搞好服務,讓更多的産業項目在邯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李如意 米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