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 産業協作邁入産業鏈合作新階段 政協“好聲音”助力唱響京津冀産業“協奏曲”

日期:2024-09-05 09: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歷經十年努力,京津冀産業協作已邁入産業鏈合作共建為主的新階段。日前,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第十次會議在河北召開,聚焦強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連結資源、激發創新活力等問題建言獻策,為三地産業“協奏曲”發出政協“好聲音”。

  2024年是京津冀三地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制建立十周年。依託這一重要平臺,三地政協每年聚焦一個主題協商議政,在交通一體化、改革創新、水資源保護利用、社會保障領域共建共用、“十四五”規劃戰略協同、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文旅融合發展等領域為推進協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京津冀産業協作邁入産業鏈合作新階段

  産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京津冀産業協作已從産業疏解承接為主的模式,邁入産業鏈合作共建為主的新階段。”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林撫生介紹,十年協同,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突破10萬億元,“五群六鏈五廊”的産業協同發展新圖景逐步實現;三地企業累計在京津冀區域互設分、子公司超過9萬戶,三地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00多家,區域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作用持續增強。

  戰略性新興産業正為三地産業協同注入新動力。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尚斌義説,三地梯次共育生命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網路安全)、積體電路等五大産業集群,匯聚發展合力。其中,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網路安全)集群主導産業規模近2.2萬億元,佔全國比重超50%,集聚3.3萬餘家企業,綜合優勢明顯。

  “京津冀産業協作發展潛力巨大。”河北省政協副主席常麗虹介紹,三地六條重點産業鏈的一批骨幹企業在京津冀三地分別設立總部或子(分)公司,上下游配套産業銜接更加緊密,呈現大區域佈局、龍頭帶動和鏈式發展的新特徵。

  建立協同機制打通産業鏈“堵點”“卡點”

  “六鏈五群”是京津冀三地深化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的重點。以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為目標,北京市政協建議,構建三地分管領導“鏈長”挂帥協調、三地龍頭企業“鏈主”主導牽引、高校科研機構“鏈創”協同創新的三級聯動協同工作機制,全鏈條協同推進“堵點”招商,“卡點”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

  天津市政協建議,三地聚焦“堵點”聯合招商,“一鏈一策”精準招商;聚焦“卡點”聯合攻關,打通産業和創新“握手”通道,接續開展“揭榜挂帥”,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轉化一批成果産品。聚焦成龍配套“撮合”對接,共建服務資訊平臺,推動更多企業納入區域供應鏈,縮短配套半徑。

  “鏈長制”是推動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的制度創新。目前,六大産業鏈“鏈長制”已經建立。河北省政協認為,應聚焦産業鏈條發展,圍繞産業鏈的延鏈補鏈強鏈列出責任清單,以責任清單的落實作為“鏈長”的重要考核指標,強化“鏈長”責任,推進京津冀産業深度合作、融合。

  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協同創新是京津冀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北京市政協認為,應整合三地科研力量,建立聯合攻關工作機制,圍繞前沿優勢領域,積極探索研發經費共同投入、産業化利益共用的新辦法。佈局建設一批共性技術平臺,設立聯合研發項目,整合三地科研力量,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組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創新聯合體,開展産業鏈核心部件、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更多“從0到1”的基礎研究突破,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隨着産業協作進入“深水區”,更加需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良性互動。天津市政協建議,政府從“給政策”“給優惠”轉向“給通道”“給機會”,爭取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京津冀佈局。還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當主角、唱好戲,開展供需對接、聯盟搭建、以商招商等活動,從政府“定鏈”向市場“成鏈”轉變。

  隨着三地産業協同發展步伐加快,各類要素的跨區域流動日益頻繁。河北省政協認為,應加快破除行政障礙和消除市場壁壘,構建促進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加快管理職能協同協作,進一步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廣經營主體活動發生地統計,推動實現企業資質標準互認互信,深化貨物通關一體化管理,加快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武紅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