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場萬噸級的“芭蕾圓舞曲”在“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前極限上演。隨着最後一座萬噸轉體橋精準轉體就位,京秦高速遵秦段京哈鐵路大橋四座轉體橋全部完成轉體施工,京秦高速遵秦段關鍵性施工節點被打通。
京秦高速公路全長約264公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四縱四橫一環”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京秦高速遵秦段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京哈高速G1公路的並行線,路線全長165.15公里,項目起點是下院寺樞紐互通,途經唐山市遵化、遷西、遷安和秦皇島市盧龍、撫寧、海港、山海關等地,2023年2月已建成通車,但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仍有部分路段未開通。
本次在建的京秦高速遵秦段B10標位於秦皇島市區,由中交二航局、中鐵六局聯合施工,主線跨越海港區和山海關區,全長20.41公里。本次施工範圍是從山海關收費站到山海關區溝渠寨西南500米處與龍海大道相接的路段,共約7公里。“最後一公里”被打通後,北京前往山海關將更便捷通暢,勾勒“山海相連”的交通新圖景,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戰略注入全新活力。
京哈鐵路大橋位於“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前,是項目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652米,需上跨京哈高鐵、津山鐵路、龍山聯絡線3條鐵路線共計6股道。為不影響既有鐵路正常行車、保證施工安全,大橋共設計有4個轉體梁,是河北省在建的最大規模轉體工程。4座橋梁總重超4.7萬噸,相當於4.7座艾菲爾鐵塔重量,且橋下平均每4分鐘通過一趟列車,每天約有400趟列車經過,要將4個龐然大物在有限時間窗口內平穩、精確地轉動到位,難度很大。
中鐵六局北京公司秦皇島項目部項目經理馮永浩介紹:“項目技術團隊運用BIM+3D鐳射掃描技術構建全尺寸數字孿生模型,將梁體、支座、牽引系統等每一個細節都精準還原到數字空間,為轉體施工的每一步操作提供了毫米級的模擬預演。”
轉體過程中,北斗定位系統化身“空中尺規”,通過鐳射追蹤,實時捕捉梁體三維坐標,精度達到±0.5毫米,讓這座萬噸巨梁在轉體過程中的每一絲微小位移都能被精準捕捉。自動連續頂推系統則像一位精準的“操控者”,能夠根據轉體過程中的實時數據,智慧調節轉體速度,確保巨梁在85度轉體過程中始終“穩如泰山”,最終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鬍子傲 李論 孫遜 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