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雄城際鐵路雄安新區首個橋梁轉體完成 8900噸鐵路橋73分鐘轉身
“已完成防護設備安裝,我命令開始轉體施工!”8月27日凌晨0時07分,隨着工程總指揮一聲令下,京雄城際鐵路跨津保鐵路連續梁轉體施工正式啟動。綠色鐳射標誌線在球鉸坐標盤上緩緩移動,頭頂30米高的鐵路橋開始逆時針慢慢轉體。1時20分,轉體順利結束,全程僅用時73分鐘。
京雄城際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李政介紹,這是京雄城際鐵路全線第一個跨既有高速鐵路轉體,也是雄安新區第一個橋梁轉體,對京雄城際鐵路按期通車及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京雄城際鐵路跨津保鐵路連續梁施工採用(48+80+48)米旁位支架大節段現澆+墩底逆時針轉體工法,轉體梁長78米,轉體重量8900噸,轉體角度62°32′。轉體完成後,中跨合龍段採用“鋼殼法”施工,以有效避免施工風險,保證鐵路營運線安全。
8月26日23時許,緊張的轉體前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列津保線高鐵從兩座待轉體大橋中間快速穿過。橋墩上,等待合龍的橋面像手臂一樣向兩側伸展開來。此次轉體施工主跨長度78米,它們將利用凌晨1小時58分的窗口期“轉身”。轉體開始後,它們將在下方球鉸的拉動下,在底座轉盤上緩緩轉動近60度,對接在一起,通過接下來的合龍工程“握手”,完成跨越津保鐵路的任務。
0時07分,轉體開始後,球鉸開始緩緩轉動,單橋重量近4500噸的大橋在底部轉盤的牽引下開始逆時針緩緩轉動。0時11分,躬身凝氣的觀測人員報出了“10米”的成績。也就是開始轉體僅4分鐘,大橋即完成轉體15度,轉體距離10米。
“橋墩底部有一個轉盤,你想像一下,轉盤球鉸就像扯陀螺一樣,拽着橋墩完成轉體。”施工人員形象地描述着。李政介紹,此次轉體施工,採用同種型號的兩套連續千斤頂,拉動轉盤上的鋼絞線,利用上下承臺間的球鉸進行轉動。
主控臺發出運作指令後,同時監控與控制連續千斤頂的前景和後並交替工作,持續牽引,使得轉體過程不間斷。
期間,通過電腦遠端監控轉體施工,轉體過程中根據連續千斤頂上感測器的應力變化,實時調整供油策略,閉環控制,使兩台連續千斤頂的控制力相等,以達到平衡控制的目的。同時,通過轉體端上的位移感測器,實時感知當前轉體橋梁姿態,實現雙橋墩同步轉體。
1時20分,跨津保鐵路439號墩、440號墩轉體順利完成。從航拍鏡頭中可以看到,兩個橋面合龍處已幾乎連為一體,對接成功。全程僅用時73分鐘,1分鐘轉體近1度。
據介紹,京雄城際鐵路新建線路全長92.03公里,設置北京大興站、大興機場站、固安東站、霸州北站和雄安站5座車站。全線通車後,將與全國主要城市實現高鐵互聯互通。(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