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有沒有道家相關的書?”“您好,有沒有楷書練習字帖?”……“都有十幾種,過來看看吧。”10月28日,來到位於廊坊市香河縣的京津冀共用文化産業港,時代新知圖書公司店長賈曉東正在熱情地接待顧客,不一會兒,剛剛這兩撥兒客人都買到了心儀的圖書。顧客王先生手拿三本厚厚的《太平經》笑着説:“沒想到縣城裏還有這麼齊全的書店,下次一定再來。”
香河縣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文旅産業定位,主動承接北京圖書産業轉移,創建了3.6萬平方米的京津冀共用文化産業港。運營1年來,已有78家商戶入駐,其中95%是從北京疏解過來的,圖書企業的入駐為地方文化産業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書商組團入駐
走進産業港一層,書店鱗次櫛比,少兒、文學、社科、科幻等各類圖書品類齊全。採購商、消費者和讀者穿梭其間。
接待完店裏的顧客,賈曉東又趕忙處理網上的訂單。他介紹,書店此前在北京王四營圖書批發市場,經營上萬種圖書品類。隨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進,經過一番考察,時代新知公司選擇了香河,成為落戶産業港的第一批商戶。
在這裡,實體書店有300平方米,圖書整齊碼放。“圖書銷售有很強的季節性。寒暑假時,學生的教輔、課外讀物賣得比較好;秋冬季,養生類的圖書受歡迎。”賈曉東説,“我們是一級批發商,從出版社直接拿書,沒有中間環節,所以價格很便宜。”
馬路對面還有7000多平方米的倉庫,“選擇香河主要是看中這裡的區位和交通優勢,走京哈高速40分鐘就能到北京,方便快捷。産業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産業集聚的平臺,希望能在這裡和同行一起合作共贏。”
不遠處,香韻文化傳媒公司老闆陶繼中正忙着打包快遞。“這批書準備發往新疆。今天上午已經發出100單快遞,銷往全國各地。我們主營兒童讀物,以繪本圖書為主,線上有電商,線下有店舖。很多客戶直接從線上下單,我們從店舖發貨。”
直播電商帶火“雲上書香”
據了解,此前香河縣便有圖書出版印刷類型的企業,香河縣目前有圖書庫房200余家,呈現多鎮區分散式佈局狀態,每天從香河發往全國的圖書快遞近百萬單,這些為産業港建設提供了成長的“土壤”。2024年10月底,産業港開始營業,目前正處於發展上升期。京津冀共用文化産業港市場部經理李建華介紹,自營業以來,産業港已吸納北京王四營圖書市場、北京甜水園圖書市場等地的外遷商戶,形成強勁的産業聚集效應。
當前,圖書行業正經歷從文化商品短缺時代向多媒體內容消費時代的轉型。“為適應時代發展,書城一層做圖書展銷,二層做電商直播,目前已有13家電商公司入駐,日均銷售4000單。”李建華介紹。書城二層被分隔成37個房間,用於網路電商直播。這裡硬體設備齊備,主播們專注於推薦各類暢銷書籍,詳細介紹書籍內容、作者背景以及閱讀價值,讓觀眾身臨其境般感受書中的精彩世界。
培育區域文化新生態
香河縣毗鄰北京通州區,是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重點區域。産業港的興起,不僅是産業的遷移,更是區域文化生態的重構。
客流量是商鋪的首要關注因素。“為增加書城的客流量,我們組織開展小學生讀書會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看書、贈書活動,讓孩子愛上閱讀,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李建華説,活動推動了全民閱讀,也促進了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香河還居住着一定數量的跨省通勤人員,他們對於文化生活的需求較高,産業港會向這類人定向推薦,進一步帶動各家書店的人氣。
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向深入,香河以圖書産業為支點,不僅實現了從“承接疏解”到“産業集聚”的跨越,更在推動文化融合、促進區域協同中展現出深遠意義。從這裡飄出的,不僅是書香,更是協同發展的清新氣息。(李如意 牛山)
